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文人在大运河旅行期间留下了大量与船闸相关的诗作,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描述船闸的作用及其形制、分布、运行方法;二是感叹过闸的艰难;三是从中引申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些作品不仅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于明清运河史、行旅文学史的研究有所裨益,对于大运河文化的宣传与建设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北地区横跨淮南淮北,南滨长江,北近黄河,东阻黄海,富鱼盐之利,西接皖豫而控扼中原,中有邗沟和泗水纵贯南北,得方舟之便,是大一统局面下通邮最早的地区之一,著名的"秦邮"即因此而得名。两汉时期,各地有传舍,供歇宿;有邮亭,供传递文书。魏晋南北朝时期,苏北地区大部分时间分属南北,军邮较为繁多。隋朝虽短暂统一,但开凿了贯通南...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文化应该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既蕴含丰富的物质文化,如河道变迁、水利工程遗迹、税关仓储等,又蕴涵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包括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角度"开展研究的课题明显增多,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分层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包括各种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按文化遗产和运河的亲疏关系,运河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划分为核心区、重心区和影响辐射区三个层次,各类遗产划分为核心遗产、关联遗产和影响遗产。运河遗产最基本特征是以运河为载体进行的交通运输活动,离开了航运这一迁徙和交流活动,运河文化遗产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近代以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大规模破坏主要是天灾人祸造成的.与航运没有关系,相反,断航之后失去维护加速了运河遗产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大运河沉积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沉积微生物在河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其群落结构与环境要素间的关系,采用PLFA谱图法研究了宿迁市大运河不同水体类型中沉积微生物于不同月份的群落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同一水环境状况下的河流沉积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且不同采样断面的水质指标是导致不同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2)在同一采样断面,11月的沉积微生物量均高于9月;3)Ⅳ类采样断面沉积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时间变化,且此变化主要由G-群落所致,而Ⅲ类采样断面沉积微生物群落结构未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植物因子与11月时不同采样断面的沉积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9月时进一步扩大的现象呈对应关系;4)G-/G+因子适合表征营养要素导致的沉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封建王朝定都北京以来,连接北京和杭州的大运河一直作为水上要道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大运河作为最重要的漕运通路,承担了江南税粮输送的任务。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看,大运河与北京政权的命运息息相关。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承担输送任务的漕船到底如何在大运河上航行的问题,仍然不甚清晰。因此,以清代的档案史料为中心,来分析运河漕船的航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遗产廊道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在国家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战略理念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大运河淮安清江浦段遗产廊道保护存在着保护体系"碎片化"、遗产流失严重等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评估大运河沧州段生态服务功能的现状,研究分析大运河沧州段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及其转化途径,建立了大运河沧州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包括供给、调节、文化、支持4项功能12项指标。根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分类方法,采用替代工程法、市场价值法、支付意愿法等方法进行价值现状的计算,结果表明,2020年大运河沧州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为413.862亿元。该结果为推进沧州区域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沿线8省(市)和众多名城古镇的共同责任。大运河江南段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运河河道在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必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为其他河段提供发展建设思路。在明确大运河文化带涵盖城市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与其他河段沿线城市协力激活大运河文明互鉴文化交融的历史传统,借助科技手段、文化手段和政策手段,深入发掘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文化记忆,推动城市间文化、经济、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发展,在文缘融通、人缘相亲中实现以文化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的共同点——意象入手 ,对二者诗学中意象的实质、意象的意义及其诗歌所具的绘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后者倾向于形式主义的原因在于其与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的艺术构思及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得到了运河沿线城市的高度重视,而运河沿线小城镇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运河沿线小城镇也同样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有许多小城镇,如窑湾古镇、码头古镇、邵伯古镇、震泽古镇等,可以发展运河特色文化产业,拉动文化消费,促进小城镇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家发布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要求,探讨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对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运河沿线小城镇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江苏运河小城镇建设好,能为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河地名是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记录着运河发展的历程,承载着厚重的运河文化。里下河因里河、下河而得名,既是河流名称,也是区域概念。清代里下河空间范围不断变大,由六县增加到十县,原因在于受灾面积不断扩大; 1950年后里下河南北界限內缩,原因在于苏北灌溉总渠和新通扬运河的开挖。里下河地名与历史上的黄河、运河、淮河密切相关,包含着丰富的环境、社会及文化信息。今后要进一步挖掘丰富的地名文化资源,创建运河地名数据库,讲好运河地名故事,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相似文献   

13.
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来,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及众多的文化资源,社会对大运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充分认识到只有深入认知大运河文化遗址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发挥其潜在作用.本文以大运河重要河段——淮安段为例,以认知度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址认知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研究大运河文化遗...  相似文献   

14.
“无锡毫茶”香气的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涉及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人民群众等利益主体的重大工程,有必要构建各个主体协同合作的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在大运河文化带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框架内,各建设主体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价值基础,根据自身角色定位和社会职责,完成好运河文化挖掘和保护、运河生态恢复与建设、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等任务。各利益主体需要以共同价值和核心任务为基础,建立项目制、平台制等融合创新机制,强化融合创新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不断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进步》2010,(8):47-47
由无锡市政府与瑞典环境部合作开发的“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最近奠基开工。  相似文献   

17.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工程。加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工作对于促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精神传承。文化安全视角下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实践表明,译者应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释等翻译方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宣传红色革命文化,广泛传播新发展理念,着力彰显文化自信,坚决维护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掀起了"智慧旅游"建设热潮.在这个大趋势下,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的建设需要建设统一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对运河沿线各景点进行串联,将运河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并为游客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旅游服务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景区景点进行智慧化宣传与展示,建设景区标志导视系统、景区智慧导览系统、景区智慧购物系统等.在旅游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建设景区智能应急反应系统、实时游客流量监控系统、立体交通管理系统、互动交流管理系统,同时进行旅游链管理.在旅游营销方面采取与专业网络媒体的合作或者建设自媒体营销体系进行旅游营销的方式.智慧化景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旅游品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景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水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了苏州市河网水力学模型。并据此预测了运河改道工程对苏州河网的影响。经大量计算表明;新运河开通后,新运河中的流量占八网流量的51%~56%,八外城河的流量将减少21%~56%,外城河东西两线前流动方向也将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无锡市的区位特点和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制度环境,认为无锡市已经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为促进无锡总部经济和城市功能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