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三维接触单元模拟背管与坝体接触面,分析坝体变形和内水压力对李家峡坝后背管结构应力的影响。坝体变位对背管结构轴向应力的影响表现为上部为拉应力下部为压应力,并且拉应力由背管的上弯段向下弯段逐渐减小,部分轴向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背管内水压力对背管结构环向应力的影响表现为环向拉应力,并且管腰外缘和管顶内缘混凝土环向拉应力是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的2.4倍。根据应力的大小分布可以确定,坝体变形是背管产生较大轴向拉应力的主要因素,是产生环向拉应力的次要因素;内水压力是使背管产生较大环向拉应力的主要因素,是产生轴向拉应力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钢衬钢筋混凝土管-组合管在水电站压力管道中得到普遍应用,组合管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其安全储备较高。持别是对于承受较高水头,管径较大的压力水管,若仍采用明钢管,管壁厚度将很大。同时钢管相比,其破坏形不是结构突然破坏,而是结构变形明显加大逐渐丧气承载能力的延性破坏。文章就大干沟电站组合管的设计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结合三峡电站压力管道大比尺平面结构模型试验,对在设计内水压力作用下管道的强度、温度荷载作用下钢材的温度应力以及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特征作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峡电站压力管道结构模型制作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伏义淑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1998,20(1):12-18
三峡电站采用重力坝下游面浅槽式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其结构,模型试验采用比尺1:2模型材料和结构基本上做到了完全仿真,并成功地模拟了温度场,进行了温度应力 式,完成了超载破坏试验。 相似文献
5.
6.
基于李家峡坝体径向变位观测资料,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坝体与坝后背管结构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坝体变位使背管上弯段附近外包混凝土产生0.0~2.33MPa的轴向拉应力,使管腰产生0.2~3.1MPa的剪应力,使背管与坝体接缝面产生0.05~1.20MPa的剪应力;背管对坝体有很小的支撑作用,管内内水压力使坝体有向下游变形的趋势,但对坝体应力的影响不大。因此,坝体变位和管内内水压力分别是背管产生轴向拉应力和环向拉应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三峡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通大比尺平面结构模型试验,研究了内水压力上的裂缝性态及温度荷载上裂缝张合特征,试验研究成果更接近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8.
9.
压力管道分岔管段合理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钢衬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复合式岔管结构,利用两种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可靠性。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经济可行的解决办法。就这种岔管结构形式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电站引水压力管道穿过坝体后,在下游坝面预留浅槽内为背管布置形式,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管结构型式。在技术设计阶段,外包环向受力钢筋为Ⅱ级钢筋,直径为32-40mm,配置3-5层。钢筋层数多,间距小,布置密集,不利于混凝土施工。通过对管道整体安全系数、钢筋、钢衬材质的优化,使外包钢筋层数降为3层,间距变大,方便了混凝土的浇筑,同时节省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1.
对三峡水库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大型平面结构模型试验的地面约束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建立滑动导牟方法在试验中取得了主好的效果,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陈永江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2,38(2):150-151
结合南阳水电站压力管道安装和架设的实践,分析总结了根据现场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实施管道上坡架空和安装精度控制的具体做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15.
1 概况 野沟门水电站系坝后式电站,最高水头23.7m,装机容量3×250kw。压力管道按斜向进水布置。主管道直径1.5m,机组分叉管直径0.8m,均为预制混凝土结构;在管道上方覆盖0.5m厚混凝土。该电站于1979年建成投产后不多久,在管道上方地面就产生渗水,至1992年情况逐渐严重,地面形成积水。特别是冬季,渗水冻成的冰层达15cm厚,给电站职工巡视设备带来不安全因素。经停水 相似文献
16.
17.
商州市二级电站压力管道为钢筋混凝土管道,内径2m,包角135°,和 分上中下三段不同厚度,我们采用装配模板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施工质量良好,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小型水电站在冬季采取蓄冰、输冰、排冰运行方式时,管道内流动的水遇外界气温低于0℃的严寒情况,常可形成低于0℃的过冷水或过冷冰屑团,即形成冰—水两相流状态。在这种流动状态下,由于其膨胀在纵向不受约束,对管壁不会产生大的胀压;一旦停止流动,极易迅速“固化”而成冰,体积膨胀,遇到约束便会产生足以使管道破坏的压力。文中对管道内静止的冰—水产生胀压的机理和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李文钦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2,(7):33-35
对彭家岩水电站压力管道滑坡治理工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实践证明,根据彭家岩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机理分析,所采取的完善排水、外封内排,卸荷减载、稳定坡脚,下挡上护、灌桩支撑的工程治理技术措施是有效的,通过综合治理保障了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