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全面阐述了本校对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导师制度和评价体系等多个层面进行的探索式改革和取得的成果。该学科形成了一套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独具本校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它学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围绕为制药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研究和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以适应国家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3.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兰州理工大学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改革、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等方面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华东理工大学围绕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实习实践基地、学位论文等方面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进行的综合改革实践和探索,以期全面提升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学习缺乏动力,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本文以作者讲授的《高分子材料及加工新技术》课程为例,有针对性的提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思路,以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云南化工》2019,(8):186-188
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工商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从培养模式、实践平台的搭建、课程体系设置、导师团队的组建、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对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毕业研究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实践能力成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以济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充分利用本学科在本校的专业优势,围绕课程内容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双导师制度、学位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探索并输出适应材料工程领域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和培养学校的增加,各校在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在课程体系和课程要求上,特别是在论文环节的把握上差别甚大。为指导和规范各校开展"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教育,我校特启动了《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标准》的研究工作。制定的学位标准对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提出了共性的专业学位的基本要求,是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学位标准适用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2011年9月起由全国高校各相关培养单位试行。  相似文献   

9.
提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质量是深化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围绕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领域细化和完善工程硕士实践过程的培养要求、构建和健全实践基地管理体制、建立工程实践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从注重工程实践教育、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工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组建校企优秀导师队伍、突出案例教学和工程伦理教育、提升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建立国家级和上海市示范工程硕士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基于化学工程视角的"2121"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即,建设校内和校外"两支"师资队伍、构建"一个"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的培养方案、打造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个"培养平台、建立"一个"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企业实际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作为工程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文章结合四川大学的实践,围绕培养目标、招生就业、课程体系及工程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建议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案例教学,在评价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本文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设置和管理机制上进行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3.
工程硕士是提升国家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和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从传统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和科研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剖析我国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求异思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系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通过探索与实践,把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工程素质贯穿式培养的化工工程教育模式,使学生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5.
徐绍红 《广州化工》2012,40(13):202-203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更新了人才培养观念,突出实践育人特色,深化了教学体制改革,构建了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化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最近专门成立了"求是学部",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天津大学工程教育的探索和改革。本文结合化学工程专业的特点,重点从专业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工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结合化工热力学课程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精炼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训练环节、体现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以满足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水平为目的,采取理论教学中围绕工程问题讲解,开设反应器、精馏塔、换热器等化工单元装置设计,典型化工产品工艺流程设计,综合设计型实验,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完成毕业设计、组建化工设计课程群等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华  张国涛 《广州化工》2010,38(6):277-278
基于化工设计课程在培养优秀化工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院目前该课程的开设情况,本文对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五点建议:重视化工设计课程在培养化工人才中的作用;理论课程的讲授应重视工程观念的培养;加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