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转龙湾煤矿高效安全生产1000万t目标,以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龙湾煤矿23303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试点,23303综采工作面采用智能化三机协同控制系统后,工作面由原来的16人减员至5人,人均开采吨煤效率提升85%以上。  相似文献   

2.
转龙湾煤矿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北缘,主要可采煤层为侏罗系中下统的II-3号煤层。根据煤层采掘及钻孔的揭露情况,发现井田中存在古河流冲刷带。本文使用全波场地震模拟软件建立了煤层冲刷的地质模型,通过分析总结出了冲刷带在时间剖面上同相轴振幅变弱或中断的响应特征。结合转龙湾井田西部勘探区工程实例,解释了区内的冲刷带,与矿方的实际揭露情况吻合度较高,为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转龙湾矿井为例,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重要环节进行对比,选取合适的技术方法和参数,查明了转龙湾矿井井田首采区的地质构造,获得了研究区较为可靠的构造特征信息,表明该技术手段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含煤地层的构造特征勘探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宿煤矿是1976年投产的一座薄煤层中型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1986年经煤炭工业部批准,矿井进行改扩建工程,扩建后矿井生产能力将达到75万t/a。为了较好的安排生产和改扩建的关系,北宿矿积极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了新技术的试验和应用。通过调查分析、论证,结合北宿矿的具体情况,围绕减少掘进工作面个数,减少掘进巷道及排矸量,合理降低矿井需要风量,  相似文献   

5.
科技信息     
《当代矿工》2015,(3):16
北宿矿:破解采煤工作面转载机尾支护难题薄煤层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转载机尾支护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兖矿集团北宿矿充采工区采用压柱支护替代切顶支架支护,具体做法是:设计制作转载机尾压柱底座安设于原切顶支架位置,底座并列设置两个筒状柱槽,柱槽里各支设一棵用于顶板支护的单体支柱,底座与转载机尾鱼口用销子连接。通过在1861和6712两个工作面的应用情况来看,整修作业时迁移转载机的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40分  相似文献   

6.
针对复杂通风网络井巷火灾预防和应急救援较困难现状,分析了风流场、温度场、烟流浓度场的风流扰动、热量传递、烟流扩散等规律。根据不同火源位置的烟流演化规律,提出一种能够同时满足排烟风量和采场风量需求的火灾风烟流应急联动调控方案。以鄂尔多斯转龙湾煤矿为应用案例,建立了转龙湾煤矿火灾烟流应急联动调控系统。为分析其控风排烟效果,结合实际的井巷和通风参数,基于Ventsim软件构建了其复杂通风网络三维可视化模型。运用VentFire模块对其不同火源位置火灾场景的风烟流蔓延效果进行模拟。分析了采取应急调控方案前后的排烟效果和风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当不同位置发生火灾时,及时启动应急排烟方案,在满足排烟风量的基础上其他各关键地点的风量仍能保证正常通风时的90%以上,能够满足转龙湾煤矿灾变期间的控灾、救灾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转龙湾煤矿二次强采动巷道围岩大变形与控制难题,以转龙湾矿23203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调研结果与实测资料,分析转龙湾矿二次强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现场钻孔探测结果,优化支护方案,提出了针对二次强采动巷道采用大直径钻孔卸压方案来吸收巷道围岩内部大变形,改善围岩应力环境。对后序巷道,提出了通过优化工作面接替顺序以及沿空掘巷对策避免二次强采动对巷道的动压影响。  相似文献   

8.
盖晓松 《矿业装备》2022,(1):118-119
水文地质勘探是保证煤矿可以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条件,有利于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在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实施基础上,要保证煤矿防治水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现有工作人员自身的防治水工作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对水文地质勘探系统的建设力度进行强化,以此来保证煤矿防治水工作效率、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兖矿集团北宿矿秉承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以创建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4月25日,矿井顺利实现跨年度安全生产七周年。针对安全生产周期较长的实际,北宿矿深入开展安全形势任务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积极开展全员"必知必会"安全培训,依托"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载体和"实训基地",分工种、分岗位、有针对性地强化安全技能培训,确保培训率、合格率、持证率达到100%。北宿矿坚持分专业、分系统、分时段逐级量化分解安全目标任务,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把无形的安全责任量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激发了干部职工自觉履责的积极性;加大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厚3~4 m煤层生产效率低、采煤机割煤速度慢、液压支架自移跟机可靠性差等问题,根据转龙湾煤矿Ⅱ-3号煤层233采区煤层赋存情况,为了实现转龙湾煤矿一矿一井一面的千万吨级智能化矿井建设目标,开展了3~4 m厚煤层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成套装备一体化设计,确定了成套装备的技术参数和关键结构,研制了高可靠性、智能化成套装备,突破了基于惯性导航系统的综采工作面直线度精确检测技术、采煤机记忆截割智能控制技术、基于煤流负荷模型的刮板输送机智能调速技术、工作面端头联合支护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采煤机自主定位、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推移刮板输送机和自动矫直,刮板输送机智能柔性变频调速,2巷超前液压支架协同推进,设备列车的自动控制和快速自移。结果表明,上述关键技术保障了综采装备的成套协同作业和连续回采,工作面具备了年产1 000万t的水平,大幅减少了采煤工作面的操作工人数量,实现了远程监控和少人值守常态化模式的智能化采煤作业,自2015年10月在转龙湾煤矿23303工作面进行工程示范应用,效果显著,每班可减少操作工人5人,最高日产达到3.78万t,最高月产90.13万t,建立了3~4 m厚煤层年产千万吨的配套模式,可为类似煤层赋存条件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公司转龙湾煤矿副斜井施工速度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断面岩巷快速掘进技术的研究,提出了由两台掘进机上下分层台阶平行作业的施工方法,并在该矿副斜井成功地进行了应用,取得单月最高进尺164m的佳绩,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和人工工效,降低了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含硬夹矸薄煤层采煤工艺改革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但只要把握住采煤工艺改革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逐个突破,完全能实现在不改变落煤工艺的前提下实现其他工序的机械化或自动化。介绍了北宿矿在薄煤层机械化回采工艺技术方面的经验和作法。  相似文献   

13.
含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回采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振伟 《中国煤炭》2005,31(2):35-36,39
含硬夹矸薄煤层采煤工艺改革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但只要把握住采煤工艺改革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逐个突破,完全能实现在不改变落煤工艺的前提下实现其他工序的机械化或自动化。介绍了北宿矿在薄煤层机械化回采工艺技术方面的经验和作法。  相似文献   

14.
"半煤岩掏煤6米,单价197元,收入1182元;清理硐室2处,单价40元,收入80元……"北宿煤矿掘进二区王胜年班验收当天工作量后,根据当班每名职工的工作量分配工资。北宿矿目前形成了以"链式"模式为主的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实行四级市场管理构架,即矿—基层单位—班组—岗位的运作体系。设置二级市场主体61个,班组三级市场主体127个,确定了各级市场综合单价9059项。成立核算服务大厅,把原来的基层单位自主核算转变为集中核算,将30多个基层单  相似文献   

15.
截至7月2日,一个薄煤层普掘区队已实现连续8年无轻伤及以上事故,所施工的巷道成型完美,设施吊挂笔直成线,巷道洁净无尘,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山东煤监局鲁西分局领导赞叹道:这是整个鲁西辖区最好的标准化巷道!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什么奥秘?山东兖矿集团北宿矿掘进一区区长唐向忠谦虚地说:"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我们认为,在煤矿抓安全,一是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加强教育,二是靠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6,(2):245-247
为研究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的矿压规律,以转龙湾煤矿23103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制定了矿山压力观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观测。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及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总结分析了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开采时矿压显现规律。  相似文献   

17.
含硬夹矸薄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爆破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实现含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高产高效开采工艺进行了论证,对工作面设备选型、爆破参数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结合兖矿集团北宿矿实例,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为含硬夹矸薄煤层实现机械化高产高效开采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煤矿用多功能车快换装置的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介绍了3种工作机构的结构和功能。快换装置与不同工作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一车多用,完成铲运、叉装、提升作业等工作,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以转龙湾煤矿东立风井工程施工为案例,就立井施工过风积砂含水层展开研究,采用井外降水+井内截水+分区分层开挖的施工工艺,并就施工过程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类似工程项目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转龙湾煤矿首采工作面煤层埋深160 m左右,基岩厚度60~120 m,属于浅埋薄基岩开采。本文分析了转龙湾煤矿II-3煤层覆岩特征,井下现场探测了首采试验区的采动覆岩破坏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采用有限差分数值仿真方法模拟了薄基岩浅埋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破坏过程。研究表明,采动覆岩塑性破坏区的形态经历了"马鞍形"—"拱(箱)形"的演化发育过程;随着采动空间的增大,采空区两端超前破坏裂隙扩展速度较中部变慢,最大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位于采空区中部,裂采比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