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采动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压巷道由于承受二次采动矿压,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变形严重,给巷道的维护带来了极大困难。文章针对阳泉矿区瓦斯尾巷,采用理论分析、正交试验及FLAC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二次动压巷道锚杆支护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得出最佳的支护参数,以更好地维护动压巷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龙口矿区特殊的"三软"地层为背景,把梁家煤矿开采二层煤和四层煤的采场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从研究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和特点入手,来指导采场围岩控制方面的实践经验。文章重点归纳了三个方面的分析:(1)探讨了软岩巷道变形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以及改善软岩巷道支护形式的实践;(2)探讨了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参数的研究,以及进行工作面支护及设备选型的实践;(3)探讨了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煤层协调开采期间的互扰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改善采动压巷道维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唐百晓 《金属矿山》2012,41(9):29-31,36
通过分析动压巷道破坏机理与支护原则,并针对淮北矿Ⅳ下部车场受动压影响的特点,研究和设计了巷道三维钢筋网架锚喷支护新结构。该支护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喷层的抗弯能力,而且支架整体具有一定的可缩性,从而使这种支护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变形地压和动压荷载,有效地控制了动压巷道的失稳问题,实现了巷道1次返修成功。  相似文献   

4.
煤4六采区是梁家煤矿埋藏最深的采区,最深处达到-700多米,属于大埋深软岩地层。通过开展深部采区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在静动压巷道变形规律、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支架运转状况、同煤层开采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取得了矿压观测成果,能够满足新采区安全生产的需要,具有较强的使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10):71-73
针对寺河矿二号井15~#煤受上覆3~#煤和9~#煤残留煤柱产生的叠加应力以及IX4309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以151102大变形巷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新型无机注浆加固材料、联合锚注支护技术、矿压观测等手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51102巷两帮移近量最大为55 mm,底鼓量最大为46 mm,巷道围岩变形量非常小,保证了巷道安全正常使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控制动压巷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通过"二高一大"支护原则确定高强高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体系,该支护体系应用于枣矿集团付煤公司3上402综放大面材巷。通过实践表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56mm,沿空测煤帮最大位移量为115mm,非沿空测煤帮最大位移量为112mm,采用设计的支护体系实现了破碎围岩动压巷道安全支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西曲矿南三盘区2~#煤复合顶板动压影响下12313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为实际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矿压监测的研究方法,对12313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合理支护参数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保证了复合顶板动压影响下2~#煤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获取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矿压理论,对山西吕梁放顶煤动压巷道顶板离层临界值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综采工作面煤柱破碎易导致采空区漏风及煤氧化自燃,尤其在长时间矿压影响下,巷道刚性喷浆层易开裂失效.针对红庆梁矿11303工作面巷道煤柱破碎治理难点进行分析,在采用常规喷浆封堵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应用盖尼克塑性喷涂封闭新技术,有效解决了煤柱动压下反复破碎漏风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漳村煤矿2105工作面回风巷小煤柱动压巷道,煤岩体比较破碎,巷道围岩应力比较高,顶板容易产生离层破坏,支护非常困难的特点,采用了改进的高预应力长短锚索组合支护系统,具有锚固深度大,预应力水平高等特点,矿压监测表明,显著减小了巷道的变形,能够解决破碎顶板小煤柱动压巷道难题。  相似文献   

11.
煤矿开采过程中,在高应力状态下积聚了大量弹性能的煤或岩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量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称煤矿动压现象。冲击矿压是煤矿动压现象的主要形式,弹性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生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双沟煤矿102层煤回采巷道围岩性质进行研究,找到了巷道支架折损和发生冒顶的原因。经现场矿压观测摸清了沿空留巷的矿压显现特征,采取措施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煤峪口矿2706工作面回风巷为二次动压巷道,通过采用高预应力、高强度左旋螺纹钢锚杆与1×19股低松弛钢绞线锚索支护方式,配合W型钢带及其它支护构件,实现了锚索、锚杆联合支护体系的主动支护,有效控制了二次动压巷道围岩变形量,提高了巷道围岩整体的稳定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煤矿开采》2017,(4):52-56
三元中能煤业主采煤层工作面回采强度高,巷道断面大,各回采面巷道受回采动压影响严重,部分巷道存在锚杆断裂现象,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为解决在巷道动压显现强烈、遭遇地质构造使巷道围岩条件恶化后,顶板控制难度加大导致的巷道支护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通过采用钻孔窥视、锚杆无损检测、现场巷道变形观测等技术对采准巷道进行测试,将巷道划分为节理裂隙发育、围岩高应力、强烈采动影响、地质构造带等4种危险区域。对4种危险区域进行了危险程度划分,为回采巷道矿压监测测点的布置及巷道支护技术提供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呼吉尔特矿区母杜柴登煤矿强动压影响巷道为工程背景,考虑到矿井回采巷道初期支护强度低、抗动压扰动能力差、巷道服务年限长支护材料锈蚀严重等问题,在对矿井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初始支护矿压显现与效果评价、回采超前应力监测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强动压影响巷道加强支护技术方案,有效控制了强动压影响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显著提高了回采动压影响二次复用巷道的安全程度,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田昌栋  巩庆刚 《煤矿开采》2007,12(3):33-34,40
孙村矿2221面是其下覆四层煤工作面开采后首个大面积开采的上行开采工作面,工作面开采范围布置在四层煤开采后的采空区上方,其中有一段处于四层煤开采过程中遗留的断层煤柱区域。工作面在四层煤采空区内进行回采过程中,由干四层煤开采后的卸压作用,顶板压力缓和,无明显的动压显现,但在推采煤柱过程中,工作面动压现象突出明显,造成工作面顶板破碎、巷道变形破坏、冲击矿压等现象。针对工作面推采煤柱过程中压力显现造成的破坏现象,开采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控制技术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煤柱区域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7.
《煤炭科技》2021,42(3)
软弱互层复合顶板动压巷道支护与围岩稳定性控制一直是工程现场及科研院所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之一。基于皖北矿区某矿Ⅱ7324N工作面回风巷顶底板岩性及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巷道矿压显现规律与锚杆(索)破断特征,判定该巷道属于下软上硬的软弱互层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对巷道内锚杆(索)破断特征与规律分3个区域进行分析,并基于此规律简要总结降低软弱互层复合顶板动压巷道锚杆(索)破断率的措施。研究成果对于解决该类巷道支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支护难度大、效果差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针对平煤股份公司六矿戊8 32010工作面机巷平均埋深700 m、瓦斯原始含量5.12 m3/t,原始瓦斯压力0.52 MPa的情况,开展卸压切顶留巷工作。通过对留巷全过程矿压监测,分析成巷矿压分布规律,将留巷分为动压剧烈影响区、动压缓慢影响区和成巷稳定区三部分,矿压分别来源于超前支承压力和留巷内顶板短悬臂梁失稳。留巷进入稳定区后,随着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等支护设施的撤除,巷道会出现二次稳定过程,主要源于顶板对于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再平衡。切顶留巷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很好地解决了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水采面掘进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其应力作用影响程序,水采面尖顶煤柱高应力场,水采面动压作用及影响范围。提出了水采面巷道布置参数及减小动压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西曲矿北二盘区8、9号煤近距离煤层动压影响下29205工作面正巷支护为实际工程背景,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矿压监测的研究方法,对29205工作面的合理支护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保证了9号煤工作面安全高效的生产,对此类地质条件下下组煤回采巷道的支护设计具有有益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