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培民 《中国钨业》2006,21(4):27-28,33
通过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白钨矿收得率的影响规律。完全用白钨矿冶炼含钨高的合金钢(9%W)是可行的。硅铁还原白钨矿时,炉渣碱度应控制在1.5以下。碳粉还原白钨矿时,渣中最好不要添加CaF2。硅铁和碳混合还原剂还原白钨矿时,碳还原白钨矿比例控制在30%以下能取得较好的还原效果。  相似文献   

2.
碳、硅铁及碳化硅对白钨矿还原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用15 kW碳管炉进行碳粉、硅铁粉(75%Si)、碳化硅粉对白钨矿粉(67.25%WO3)还原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碳还原白钨矿的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34.6 kJ/mol;碳在较低温度下,反应性能差,当温度达到1 400℃时,反应剧烈;随温度升高,硅铁的还原性能比较平稳,反应产生SiO2,使渣量增加;碳化硅高温反应性能好(≥1 400℃);碳和硅铁适合较低合金化率(3%W),碳化硅适宜用于较高的合金化率(≥5%W)。  相似文献   

3.
转炉吹在炼过程中,铁水中的钒会被氧化进入转炉炉渣中,在放钢过程中,部分含钒炉渣在前期进入钢包中,利用出钢时的钢流对钢渣混合物进行冲击,以及在出钢后期部分炉渣进入钢包中,在吹氩搅拌的同时,含钒炉渣在硅铁、碳粉、脱氧剂等还原剂的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一定的回钒量。  相似文献   

4.
吕鹏 《特殊钢》1990,11(5):40-44
本文分析了碳化硅脱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一些钢厂使用碳化硅粉脱氧所取得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碳化硅是一种脱氧能力较强的脱氧剂,脱氧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很好,可以替代硅铁粉和碳粉进行电炉还原期扩散脱氧。  相似文献   

5.
对于转炉单渣工艺,为了实现转炉终点不倒渣出钢,关键在于控制炉渣的泡沫化程度。在理论分析炉渣泡沫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试验研究了加料方式和副枪测量后的二吹供氧量等因素对某厂180 t转炉炉渣泡沫化程度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改进转炉冶炼过程中石灰、轻烧白云石以及冷却剂的加入方式,同时依据TSC副枪测量信息严格控制二吹供氧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转炉终点炉渣的泡沫化程度。采取上述措施后,某厂180 t转炉终点的出渣角度由常规工艺平均84°增加到90.3°,转炉终点不倒渣出钢率由常规工艺10%增长到50%以上,出钢温度损失较常规倒渣出钢工艺降低了6~10℃,可减少转炉出钢等待时间2 min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攀钢熔分深还原电炉冶炼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过程中出现的泡沫化严重的问题,采取提高炉渣二元碱度、控制金属化球团w(FeO)和残碳量、减少低温电炉加料量等措施,使炉内泡沫化严重的现象得到控制,保证了冶炼过程的连续进行。同时钒还原率提高了13%,冶炼时间缩短了45min。  相似文献   

7.
用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冶炼合金钢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热力学状态图、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及活度对利用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冶炼合金钢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炼钢过程中,[C]、[Si]和[Al]等都能将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还原;而白钨矿、氧化钼和钒渣的回收率取决于炉渣碱度和氧化性、炼钢温度、反应气氛以及钢液中各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钙铁橄榄石渣系在铜锍顶吹吹炼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马冶炼厂使用铜锍顶吹吹炼工艺生产粗铜,生产初期采用常规的铁橄榄石渣系,在实际生产中因为铁橄榄石炉渣在高氧势条件下磁铁含量高,易导致炉渣泡沫化,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为了有效控制炉渣泡沫化,在顶吹吹炼炉试验了钙铁橄榄石渣系,试验证明,钙铁橄榄石渣系对固态磁铁的析出能够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成城  施月循 《宝钢技术》2001,(5):32-34,43
为探讨脱硅后期低(FeO)渣的物性与起泡性能的关系,测定了碱度在0.4-1.0范围内四元渣系[CaO-SiO2(5%-15%)-Al2O3(10%)]炉渣的粘度、表面张力和起泡特性。结果表明,炉渣表面张力较大,其泡沫化指数主要受炉渣粘度的影响。随渣中(FeO)的降低,泡沫化指数增大。(FeO)低时,泡沫化指数受碱度的影响更强烈。  相似文献   

10.
《特殊钢》2017,(2)
120 t转炉40炉工业试验的冶炼过程全程底吹氩,吹炼15%时钢中C含量为4.0%,炉渣成分为(/%):21.2FeO,2.6Al_2O_3,5.3MnO,31.2CaO,11.2MgO,23.7SiO_2,3.2P_2O_5,碱度1.3,吹炼终点钢中C含量0.1%,炉渣成分为(/%):14.5FeO,2.0Al_2O_3,3.9MnO,49.5CaO,8.0MgO,13.5SiO_2,2.2P_2O_5,碱度3.4。采用气体、成分分析和光学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炉渣泡沫化程度对转炉钢液脱氮的影响,讨论了炉渣二次脱氮机理。分析得出,吹炼初期转炉钢液脱氮很微弱,脱氮主要集中在吹炼15%到80%的过程中,转炉吹炼末期钢液有所增氮。炉渣中存在金属液滴,炉渣泡沫化程度好,CO在炉渣中的停留时间长,CO与金属液滴的碰撞机会多,二次脱氮作用明显。入炉铁水N含量为53×10~(-6),炉渣泡沫化程度较好的炉次,转炉终点平均N含量13.7×10~(-6),平均脱氮率为74.2%;泡沫渣程度较差的炉次,转炉终点平均N含量为25.2×10~(-6),平均脱氮率为52.5%。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铝电解槽废槽衬(包括废阴极炭块和废碳化硅侧块)替代工业煤作还原剂,提取含钴转炉渣中铜、钴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采用废阴极炭块和废碳化硅侧块均可实现对含钴转炉渣的还原熔炼。工业煤还原剂铜和钴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1.4%和94.8%;废阴极炭块作还原剂,其中含有的氟可改善渣型,促进渣与冰铜分离,铜和钴回收率分别达到97.3%和99.3%;废碳化硅作还原剂,铜和钴回收率分别为95.4%和90.0%。碳化硅比炭质还原剂密度大,更容易进入渣相参与熔池反应,更有利于应用在工业电炉中。  相似文献   

12.
探究了不同碳源对以硅微粉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粉体的影响,采用Fact Sage软件对制备SiC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得出理论反应起始温度;探究了分别以石油焦、活性炭、石墨粉和蔗糖为还原剂对冶炼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硅微粉为硅源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碳化硅的冶炼温度以1 450~1 650℃合理,当以石油焦为还原剂时,冶炼产物中SiC含量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We consider a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a solid solution of carbon in silicon carbide when various carbide synthesis methods are used that involve participation of thermally expanded (exfoliated) graphite. We have determined the role of chemical transport reactions in processes of solid-phas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the synthesis. We have optimized the conditions for synthesis of a powder of a solid solution of carbon in silicon carbide with participation of thermally expanded graphite.  相似文献   

14.
金属钒(V)、碳化钒(VC)和氮化钒(VN)制备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连科 《钢铁钒钛》1999,20(3):43-46
应用 热力学方 法,分析 和讨 论了( V - O- C- N) 和( V - O- H - N) 体 系 的热 力 学特 征。为以碳和 氢作为还 原剂,钒 氧化物 作为原料 ,制 备金 属 钒( V) 、碳 化钒( V C) 和 氮化 钒( V N) 提 供了理论依 据  相似文献   

15.
红土型镍矿电炉还原熔炼工厂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建军 《有色矿冶》2010,(6):26-28,31
本文采用1000 kVA的圆形电炉,研究了300 t红土镍矿的还原熔炼过程。通过调整焙砂还原煤的加入量来研究泡沫渣的形成机理,实验表明在干矿中加入还原煤少于4%(干基)会产生泡沫渣;还原熔炼过程镍铁产品的含镍量在16%~22%之间,降低还原煤的加入量,能够提高镍铁产品中镍的品位;电炉中镍的分配系数为100,镍的回收率为94.4%。电炉的能耗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6.
胶状碳包覆前驱体工艺制备超细、纳米碳化钨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立  刘刚  杨贵彬  陈述  黄伯云  张传福 《中国钨业》2005,20(6):23-26,34
介绍了一种以高团聚态纳米W为原料,采用胶状碳包覆前驱体工艺,低成本、高效率制备高稳定性、低氧、均质、粒状超细和纳米WC粉末的新方法,并对碳化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氢气氛可以加速C-W反应过程;WC粉对原料W粉的粒度分布特征具有继承性;采用比表面积平均粒度为46.1nm的W粉为原料,当碳化温度由1 000°C增加至1 300°C时,WC的BET比表面积平均粒度由68.6 nm增加至339.4nm,氧含量由0.44%降低至0.10%。  相似文献   

17.
以碳化硅、碳黑和石墨为原料, 聚乙烯吡咯烷酮K90、K30为分散剂, 聚甲基丙烯酸铵CE-64为减水剂, 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制备碳化硅素坯, 并在1700℃下对素坯进行反应烧结制备碳化硅成品, 研究了分散剂、减水剂用量对浆料黏度、素坯密度、素坯孔隙率和成品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助剂用量的增加, 浆料黏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素坯密度呈先降后升趋势, 素坯孔隙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当K90、K30、CE-6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2.0‰、4.3‰时, 所得素坯的孔隙分布均匀, 素坯中碳化硅分布较为疏松, 渗硅通道较多, 有利于碳和硅粉的充分反应, 获得的烧结制品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8.
StudyonFoamingBehaviourofMoltenSlagduringSmeltingReductionwithIronBathLiuQingcaiAbstract:Themoltenslaginsmeltingreductionwi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