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光纤光栅分布式传感系统及其输气管道泄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方法难以精确诊断输气管道泄漏的难题,提出采用分布式光纤光栅(FBG)传感技术实现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在线监测技术.利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结合天然气管道泄漏处的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行了光纤光栅分布式检测系统和分布式光纤泄漏检测系统研究.着重分析了光纤光栅分布式传感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介绍其具有其它传感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及应用领域,并初步建立了光纤检测系统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一种以光纤和光纤束作为系统信号传输通道的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系统,根据光纤探针的倏逝波理论和模式匹配理论对光纤探针进行了设计与制作,然后应用直接结合分析的方法对该传感器系统的探测性能进行了实验检测.实验针对光纤探针置于空气中和蒸馏水中两种情况进行,同时将系统检测到的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到计算机中,并进行相关检测分析.对光纤探针置于空气中和蒸馏水中两种情况,系统分别获得了16.7和20.5的探测信噪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相关检测方法能很好的区分系统的噪声信号和所探测的荧光信号,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光纤弯曲损耗在线检测光纤的技术。该技术在不中断光纤通信的情况下可检测光纤,极大地降低了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对光纤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对光纤光栅强度解调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FastFET放大器AD8065设计了高速光电转换电路,并基于边缘滤波强度解调原理构建了光纤光栅振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成本低、解调速度快等特点。在实验中,引入使用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仿真实验与构建的光纤光栅振动检测系统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振动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幅频响应,频率响应范围可达5 Hz~1000 Hz,为光纤光栅振动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光纤传感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万生鹏  何赛灵 《传感技术学报》2004,17(2):322-324,316
根据布里渊光纤时域分析(BOTDA)传感系统连续光谱谱宽较宽的特点,分析了光源强度噪声对直接检测BOTDA光纤传感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光源的强度噪声造成系统信噪比的急剧下降.另外,根据布里渊光纤时域反射(BOTDR)传感系统信号很弱的特点,分析了非相干外差检测和带前置光放大器的直接检测BOTDR传感系统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6.
对基于倏逝波激发的光纤生物传感器中光纤探针的模式匹配理论进行了分析,自行构建了一套基于倏逝波激发的光纤生物传感器系统,研究了光纤探针部分的模式匹配程度对该传感器系统灵敏度的影响。实验分光纤探针置于空气中和蒸馏水中2种情况进行,分别对五组具有不同纤芯半径的光纤探针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荧光信号检测信噪比与光纤探针纤芯半径的关系曲线基本与模式匹配理论曲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存在于高压变频器中的强电磁干扰、绝缘复杂等技术问题,利用光纤电流检测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完全电气隔离等优点,在光纤电流传感器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一种适用于高压变频器的基于法拉第磁光效应偏振态调制的全光纤电流检测系统,改进目前高压变频器电流检测环节。该研究应用高圆双折射光纤有效抑制光纤中固有的线性双折射,通过改进双光路检测结构简化检测系统,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高圆双折射光纤电流检测系统线性度良好,且实时性好,适用于高压变频器。  相似文献   

8.
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光纤测试仪器的发展。本文根据理论和实验分析的结果。使用嵌入式系统实现了对光纤的在线检测。该检测仪表可以在不中断光纤通信的情况下对光纤进行检测,极大的降低了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对光纤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光纤反射式强度调制的机理和双金属片良好的温度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纤温度传感器结构,研究了基于这种传感器的智能型光纤温度检测系统.该光纤温度传感器具有现场不带电、动态范围宽、适用范围广、安装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检测系统的准确度优于±0.2 ℃.  相似文献   

10.
光纤CO气体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O气体的光谱吸收特性,设计了一种带有参比气室的光纤CO气体在线实时检测系统。采用双波长差分检测技术,有效消除了由光源、光纤和探测器的不稳定所引起的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给出了该光纤CO气体检测系统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光纤在测量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电缆线在测量和控制领域中具有抗干扰能力差、传输损耗大、通信速率不高等局限性,光纤相比于传统电缆线具有显著的优点。综述了光纤在核试验、激光等强电磁干扰和辐射中的应用,表明了光纤传输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电缆线在信号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光纤传输系统的发展现状,特别对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需要研制发展简单、实用、低成本的光纤传输系统模块,以推进光纤传输在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正交试验的光纤传感器金属化连接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光纤传感器有机胶封装带来的可靠性差、应变传递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粒子扩散系统对光纤传感器进行金属化连接以实现光纤传感器的无胶封装;为提高金属粘接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设计了以工作距离、驱动电压、进给速度、粒子场气压为试验素的4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并用划痕法对金属粘接层的结合强度结果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影响金属粘接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优化了光纤传感器金属化连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利用pDCH(DCH-Polydiacetylence)聚合物纤维的应变敏感特性以及光纤优越的传光性能,组成复式结构的传感器件,能有效地检测智能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侧重于介绍pDCH纤维的性能及其与光纤组合的传感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光纤智能夹层制作工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智能结构中光纤自诊断系统模块化要求,制作出光纤智能夹层.这种智能夹层不仅具有在光纤接头部位未出现断裂及智能夹层中光纤传感器未出现损坏的特点,而且具有光纤传感器的高灵敏度特性,可以铺设于复合材料表面或埋入复合材料内部.在此基础上,对智能夹层试件分别进行了轴向拉伸和四点弯曲试验.试验表明:在一定应变范围内,单膜交错光纤中光强-应变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在埋入复合材料之前进行标定.利用智能夹层中光纤传感网络或自诊断模块,可以实现对智能结构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变压器振动测试原理,运用光纤Fabry—Perot(F-P)振动传感器对变压器铁心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在线监测研究。将光纤F-P传感器粘贴在变压器铁心上,直接提取变压器铁心的振动信号,这将避免传统的间接测量方法所带来的误差。分析了光纤F-P的测量原理,并建立了光纤F-P腔的数学模型。实验验证了空载状况下铁心的磁致伸缩率与输入电压呈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向明  赵兰 《测控技术》2007,26(2):22-24,33
介绍了采用光纤位移传感器测试CD/DVD光学头ACT特性参数方法及LabVIEW环境下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在参数测试系统中的应用,并对系统的基本功能在软件、硬件方面作了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7.
景琴琴  文鸿  徐亮  彭生奇 《计算机应用》2012,32(5):1217-1220
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是目前宽带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和光纤无线通信(ROF)系统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克服色散,提高ROF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器的光载OFDM信号产生和传输系统。在中心站采用相位调制器结合光滤波器产生载波抑制-双边带(DSB-SC)光载毫米波,将OFDM信号调制到一个边带上进行传输。建立了光载OFDM信号的产生模型,分析了光纤色散导致的相位影响,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95km光纤传输后,系统的眼图仍清晰张开。  相似文献   

18.
一种光纤陀螺测试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光纤陀螺是基于Sagnac效应的新型全固态光学陀螺,它具有起动时间短、动态范围宽及寿命长等突出优点,目前已成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中理想的惯性器件;在光纤陀螺的性能测试中,大多采用RS-232作为通信接口,数据采集速率慢;介绍了一种光纤陀螺测试数据采集方案,给出了采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通过高速A/D转换芯片对陀螺数据进行采集,利用USB总线作为数据传输通信接口,可实现光纤陀螺测试数据的高速率、大吞吐量采集,并可提高光纤陀螺的测试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应用代表着混凝土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基于白光干涉的埋入式F-P光纤应变传感器的测试原理及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传感器的制作工艺特点。通过对传感器的疲劳性能试验,验证了该传感器具有优良的精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满足桥梁施工现场复杂状况下混凝土结构应变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光纤通信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传输方式.本文简单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将串口作为通信口,阐述了基于光纤通信试验平台的计算机数据的传输实现.在实际的实验电路中,证明了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