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添加剂在铜电解精炼中的作用及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朝庆 《矿冶工程》1999,19(4):46-48,
添加剂在铜电解生产中志着重要作用,根据多年从事铜电解技术工作的经验,在分析添加剂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常用添加剂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矿冶》2021,30(5)
铜电解沉积过程中添加剂的种类及含量决定着阴极铜的品质。为获得结晶致密、表面光滑、杂质含量低及化学成分合格的阴极铜,通常会在电解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改善阴极铜品质。综述了铜电解精炼、电积铜和电解铜箔等的过程中添加剂种类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在铜电解精炼过程中,通过添加剂改变阴极极化程度能有效改善阴极铜质量,常见添加剂有明胶、硫脲和氯离子;电积铜过程,在电解液中加入古尔胶和硫脲可提高阴极铜的质量,添加硫酸钴可达到降低阳极析氧电位和提高腐蚀性的效果;电解铜箔过程中,添加聚乙二醇、胶和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能达到细化阴极铜晶粒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添加剂在铜沉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铜电解沉积过程中添加剂的种类及含量决定着阴极铜的品质,为获得结晶致密、表面光滑、杂质含量低及化学成分合格的阴极铜,通常会在电解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改善阴极铜品质。本文综述了铜电解精炼、电积铜和电解铜箔等过程中不同种类添加剂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铜电解精炼过程通过添加剂改变阴极极化程度能有效改善阴极铜质量,常见添加剂有明胶、硫脲和氯离子;电积铜过程在电解液中加入古尔胶和硫脲提高阴极铜的质量,添加硫酸钴达到降低阳极析氧电位和提高腐蚀性的效果;电解铜箔过程中添加聚乙二醇、胶和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能达到细化阴极铜晶粒的目的,本文针对目前添加剂在铜沉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铜电解精炼过程中银的走向,并通过调整添加剂配方以降低阴极铜中Ag含量。结果显示,铜电解过程中0.84%的Ag进入阴极铜中,按20 g/tCu加入添加剂A,产出的阴极铜物理外观质量良好,银含量降至10 g/t以下,达到A级铜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铅电解精炼添加剂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军  王德全  姜澜  金曼 《有色金属》2003,55(1):75-80
详细论述添加剂在铅电解精炼中的作用和机理。比较国内外的研究及工业应用情况。并展望铅电解精炼添加剂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铜电解精炼是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但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国内外都在寻求提高电流密度、强化生产的途径。铜电解电流密度工业上一般是采用200~250(安/米~2),再要提高,则往往引起阳极钝化而使电解无法继续进行。虽然通过改善阳极质量、电解  相似文献   

7.
吴文明 《矿冶》2002,11(4):63-65,76
长粒子的电铜加工性能差 ,严重影响电铜质量。本文结合生产实践 ,阐述了电铜长粒子是由电解电流密度不均、添加剂量不当和悬浮物超标等原因所致。可根据电铜粒子的不同特征来分析形成粒子的具体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消除电铜粒子 ,提高电铜质量。  相似文献   

8.
用电解氯化法从海洋锰结核中回收铜、镍和钴复杂氧化矿石如海洋锰结核难以电解氯化。阳极极化研究表明,向矿体添加硫化钠,这个过程是可能进行的。为了证实硫化钠添加剂的有利影响,以及可使金属回收率达到今人满意的水平,已在隔膜电解槽中进行了电解氯化试验。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介绍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高铅、镍、锑阳极铜电解精炼生产情况。分析高含量铅、镍、锑对阳极铜电解精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生产出合格的高纯阴极铜。不仅缓解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还可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所工作的厂里的生产程序是炼铜、电解、熔铜、辗压和抽制,原料是国家调拨的废铜,产品全是裸铜单线及绞线。在第一车间炼铜工段,炼铜反射炉熔炼阳极板供第二车间电解工段电解阳极使用。现在阳极指标已得到解决,惟对物理规格气孔问题尚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1.
柳振星  邓维亮 《中国矿业》2021,30(S2):290-294
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三选厂铜系列主要产品为铜精矿和铁精矿,自2012年2月份投产以来,生产运行平稳。随着入选铜原矿品位下降,铜精矿生产成本有所提高。为积极响应公司在不影响铜指标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对铜系列浮选流程进行优化改造。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铜资源稀缺且分布相对集中。建国以来,矿山铜产量增长迅速,但远不能满足下游行业需求;同时,我国矿山铜产业布局和精炼铜产业布局并不匹配,一些省区需大量外购铜精矿。本文基于资源、采选技术、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假设条件,考虑近10年实际产量变化趋势、保有资源储量的利用程度、主产区和资源集中区资源储量与产量的匹配度、资源禀赋条件、未来矿产资源需求量等因素对未来我国矿山铜的年供应能力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矿山铜供应能力增长潜力巨大,是未来我国铜矿资源供应的一个主要增长点;预计到2020年,我国矿山铜产量仍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此后,矿山铜产能增长受限,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班卿  何恩  于海波  招杨  赵思谷 《矿冶》2023,32(5):88-93
为提高阳极炉铜直收率,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在分析流程元素铜走向的基础上,分析阳极炉粗铜精炼工序铜直收率低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铜直收率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并将措施应用于生产实践,检验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阳极炉粗铜精炼过程中,元素铜的损失主要发生在扒渣及出铜过程,阳极炉渣量和中间流程物料产出量是影响阳极炉直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回转式阳极炉传统渐进式摇炉出铜存在出铜口与溜槽高度差较大,易造成熔体喷溅,造成金属铜的损失。通过转炉-阳极炉协同控制,可减少粗铜带渣量,减少阳极炉渣量。采用滑动出铜方式,可实现一次性摇炉至极限位置出铜,从而避免熔体喷溅,降低铜出口金属铜的损失。使用刚玉尖晶石和防渗剂等制备阳极炉溜槽耐火材料,将溜槽设计成锁扣方式连接,可避免浇筑缝隙损坏造成的渗铜,提高阳极炉溜槽的使用寿命,减少铜金属损失,提升阳极炉铜直收率。工业生产实践表明,阳极炉直收率可从92%提升至95.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舍勒铜矿属火山喷发—沉积成因的黄铁矿型铜、锌多金属矿床。2004年9月投产以来,企业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节能减排、挖潜增效和尾矿开发利用的路线,不断优化选矿工艺,使选矿铜回收率从投产初期的79%提高到91.93%,铜精矿品位达到18%以上,满足了销售要求。为充分挖掘技术潜力,最大限度地回收矿产资源,通过试验研究,在现行选矿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锌硫分离尾矿再选铜的工业化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高月份可有效提高铜总回收率2.65个百分点,2010年1-7月与2009年全年比较,平均铜总回收率提高0.89个百分点,平均每月多回收铜金属62.17 t,月增效益135.10万元。  相似文献   

15.
特大型320m~3浮选机在某铜钼矿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大型320 m3浮选机在工业生产上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经过一年多运行,设备运转连续稳定,浮选技术指标优越,浮选作业成本得到降低。在铜原矿品位0.348%的情况下,获得铜精矿品位21.50%、铜回收率86.30%的技术指标,与同期160 m3浮选机生产铜精矿品位提高0.71%,铜回收率提高0.68%,年多回收铜金属量294.66 t,为企业创利润1 473.3万元。大型高效化设备在生产实践中起到的提高技术指标、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作用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铜资源消费大国,测算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对准确把握铜消费情况以及铜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元素流分析方法,对中国2011-2016年铜资源在生产、消费和贸易过程中铜物质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了2011-2016年中国铜的实际消费量,并与当年精炼铜的表观消费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6年中国铜的净进口量在不断增加,铜的实际消费量约是精炼铜表观消费量的90%。中国在大量进口铜资源的同时,应加强国内铜矿资源的勘探,减少生产损失,加大国内废杂铜资源的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7.
某公司澳斯麦特炉渣中的铜主要为硫化铜,其次为少量的金属铜,还有微量的氧化铜、易溶铜盐和其它铜。铜矿物嵌布粒度细且不均匀,呈粒状、浸染状、星点状分布。通过缓冷工艺、磨矿和浮选药剂等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两段磨矿分级后进行铜浮选的原则流程,并在原诺兰达炉渣磨浮生产工艺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澳斯麦特炉渣选铜多年生产实践的结果表明,当原渣品位1.152%时,获得的精矿品位19.31%,尾矿品位0.243%,选铜回收率79.91%,生产实践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安徽某铜硫矿石原矿Cu含量为0.85%、S含量为15.23%,目前生产上采用的铜硫等可浮出快铜—中矿再磨—铜硫分离流程指标不理想。为了改善分选指标,开展了铜硫混浮粗精矿再磨脱脉石—铜硫分离闭路流程、铜硫混浮出快铜—中矿再磨脱脉石—铜硫分离闭路流程以及铜硫混浮出快铜—中矿再磨—优先浮铜—铜尾浮硫闭路流程浮选效果对比试验,并从浮选指标、浮选药剂成本、现场浮选过程稳定性、选厂改造程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铜硫混浮出快铜—中矿再磨—优先浮铜—铜尾浮硫工艺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9.
针对捕收剂Z-200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对某铜渣进行详细的捕收剂种类对比试验。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Y-1作为该铜渣捕收剂,可获得含铜25. 49%、铜回收率92. 60%的铜精矿。采用LY-1代替Z-200作为该铜渣捕收剂,不仅可以获得指标更优的产品,且吨矿成本降低1. 44元/t原矿。  相似文献   

20.
黄建宏 《矿业快报》2006,25(5):7-10
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铜产品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各类专用加工设备,使铜产品生产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还存在原料危机、各自为政、国际竞争力薄弱等问题。提出了中国铜产品生产早日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仍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