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杜观超 《建筑工人》2004,(12):33-33
钢筋进场时,应该按规定抽样复验,这对判定钢筋的各项质量指标,真实反映钢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核查钢筋复验报告时,往往只看其检测结论。即是否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49-1998)规定的力学性能要求,而忽视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的特殊要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以强制性奈文及主控项目规定:  相似文献   

2.
本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修订使规范更趋完善,对工程质量控制更全面。通过学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从验收的基本规定、模板工程管理、预拌混凝土拌合物进场验收、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结构实体检验5方面进行阐述,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3.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为首次编制,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制备与运输、现浇结构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环境保护等内容,将于2012年8月1日起实施。介绍了规范GB50666—2011的适用范围及章节设置、与相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关系、基本规定、主要内容和技术亮点、强制性条文等。  相似文献   

4.
张洁  张永 《建筑工人》2005,(1):28-29
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以下简称《施工规范》),从2002年4月1日实施,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同时废止。《施工规范》规定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进行检验,改变了过去历次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只规定保护层的厚度,而没有对结构实体保护层厚度检验的要求。随着《施工规范》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实施,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将会有明显的改观。下面分析有关钢筋保护层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新规定的保护层厚度以及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作用 ,以及新公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 0 0 1 0— 2 0 0 2 )中有关保护层内容的修订背景。根据受力钢筋锚固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新规范普遍提高了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以下简称《施工规范》),从2002年4月1日实施,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同时废止。《施工规范》规定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进行检验,改变了过去历次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只规定保护层的厚度,而没有对结构实体保护层厚度检验的要求。随着《施工规范》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实施,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将会有明显的改观。下面分析有关钢筋保护层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新规定的保护层厚度以及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一、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影…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对钢筋原材料、钢筋加工的相应条款作了修订。笔者结合相关规范、联系工程实际对规范修订的内容、背景、运用等做出解析,供同行在理解和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检测工作实际经验,对GB 1499-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和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关钢筋重量偏差的规定进行对比分析,浅谈钢筋重量偏差检测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在子分部工程验收时应对涉及安全的梁、柱、板、墙等结构构件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其内容包括必检项目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需要检验的项目,有专门或特殊要求时也可检验其他项目,  相似文献   

10.
介绍钢筋锚固相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强调检查钢筋锚固质量的必要性,而我国现行的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却没有要求在钢筋隐蔽验收时检查这一项目,建议相关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修订时,增设钢筋锚固质量为钢筋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组15个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配筋率的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分析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梁满足平截面假定、挠度变形、裂缝宽度以及极限承载力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现行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级荷载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梁较天然混凝土梁裂缝开展快、裂缝最大宽度大、抗弯刚度降低快;在逐级加载过程中无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大小,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混凝土应变变化仍满足平截面假定要求;按现行规范公式计算再生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但缺少相应的再生骨料取代率影响因子,针对此问题提出建议公式与调整系数,并通过数据分析证明其满足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钢结构设计中的变形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绍蕃 《钢结构》2003,18(5):1-5
钢结构的变形和其受载后的行为有多方面的关系 ,体现在内力计算的二阶分析、初始变形的考虑、构件和构造细部变形的影响和结构的变形能力要求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新修订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 0 0 17- 2 0 0 3)有关规定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胡信芳  徐洁 《工业建筑》2006,36(Z1):280-283
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CB 50010-2002)中相关公式,推导出受弯构件截面高度和配筋的控制计算公式和具体控制值,使设计方便、简捷、合理。  相似文献   

14.
徐港  梁桂林  王青  李运攀 《工业建筑》2013,43(1):121-124,143
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的加载试验,对GB 50010—2010和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给出的最大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公式的理论值进行了验证和比对。结果表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依GB50010—2010求得梁的最大裂缝宽度比GB 50010—2002值偏小11%~22%,短期挠度值偏小约7.5%~10.5%;荷载达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前,在同一荷载水平下依GB 50010—2010所得梁的长期挠度值小于GB 50010—2002值,偏小约为2.8%左右。  相似文献   

15.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设计了6个配置500 MPa 纵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顶层端节点,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抗震性能试验,验证了规范规定的抗震措施对配置500 MPa 钢筋的顶层端节点的有效性,分析了配置500 MPa 级钢筋的顶层端节点的受力特点、节点区的破坏形态以及节点的综合抗震性能,并与受力条件基本相同的配置 HRB335级纵筋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对采用不同延性指标评价配置不同强度钢筋节点的延性性能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绞线预应力传递长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量测先张法混凝土梁构件切断钢绞线的端部区域内混凝土压应变值,分析了预应力传递长度范围内混凝土压应变(应力)的变化规律,验证了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规定的预应力传递长度计算方法,并证明了现行规范所建议的在预应力传递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压应力分布能够适用于先张预应力筋构件。  相似文献   

17.
张毅  赵胜华  陈杏 《工业建筑》2014,(5):47-50,84
通过对5根相同断面,相同配筋率,翼缘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依次为0%、30%、50%、70%及100%的再生混凝土,腹板采用普通混凝土制备的T形截面叠合梁的弯曲试验,研究了各梁的受弯性能、变形特征及极限破坏形态等。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叠合梁的受弯性能和极限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T形截面叠合梁类似;梁正截面的平截面假定依然适用;现行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依然适用于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叠合梁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全球灾害形势严峻。房屋的抗灾性能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抗灾能力。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计算设计与概念设计的结合保证了抗震区结构的基本抗灾能力,而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由于未作计算加强考虑,概念设计应用亦不全面,导致非抗震区的多层房屋整体性能明显不足,抗灾能力低。从经济性考虑,建议把概念设计更多的应用到这两本规范中,以改善非抗震区多层房屋的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行输电铁塔结构设计依据的规程、规定引用的是《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1988)的条文,《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增加了关于轴压构件扭转失稳和弯扭失稳方面的规定,本文基于新钢规对输电铁塔设计中双角钢十字形、T形截面以及单角钢轴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做了试算和探讨,得出对于输电铁塔设计中主材选用双角钢十字截面构件扭转失稳将起控制作用、对于单角钢构件绕平行轴的弯扭失稳起控制作用的结论。通过对220kv和500kv双回路直线塔的工程实例计算,按新钢规规定,塔重将增加6%~10%。因此,在输电铁塔结构设计中,关于角钢整体稳定按新钢规条文的具体应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两点对称集中的同步分级加载方式,对8根配置500 MPa钢筋和4根配置400 MPa细晶钢筋的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观测试件的裂缝发展过程,了解此类构件的裂缝特点,为工程中推广应用500 MPa钢筋和400 MPa细晶钢筋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配置500 MPa钢筋和400 MPa细晶钢筋的受弯构件裂缝发展规律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基本相同,但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此类构件进行裂缝宽度验算,计算值均大于试验值。同时,结合其它67根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试验数据,评估了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裂缝宽度公式的适用性,并在该规范的计算模式基础上,提出平均裂缝间距及短期最大裂缝宽度计算的修正公式,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