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工业建筑》2012,42(9)
近年来,世界各国将"绿色"、"低碳"的概念逐步延伸至建筑领域的各个角落,并提出了不同的绿色建筑目标和绿色建筑措施。根据新加坡政府对绿色建筑、尤其是绿色施工的要求,新加坡环球影城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了绿色施工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创新。对新加坡的绿色施工理念、项目的绿色施工及技术与管理创新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并对中、新两国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较多问题。质量问题,施行《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带来的问题以及绿色建筑项目与传统项目之间项目主要目标不一致的问题最为突出。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其次,阐述了从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诸如项目交付方式、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诸多传统的管理方面做出角色转换,发挥建设性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充分发挥施工企业主动性和创新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将成为绿色建筑目标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污染,太阳能作为环保清洁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建筑行业,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的应用,并出台绿色建筑概念奖励新能源与建筑结合的项目。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已广泛应用在新加坡的各种建筑中。本文着重讨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中国京冶新加坡分公司的Canberra私人公寓项目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对太阳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传统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与行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要进行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创新,以提升施工的规范化水平。绿色建筑在当下的建筑市场广受人们的青睐,在施工过程中,应从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特点出发,进行施工细节的全面优化。基于此,论文详细探析了绿色建筑施工设计要点,有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性能,实现绿色施工工艺、技术和材料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绿色建筑在过去数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过程。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建筑设计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有效的项目管理在发展绿色建筑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应仅仅表现在前期的策划设计和后期的施工运营上,它应贯穿在整个项目管理的全周期中,并且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此,通过分析绿色建筑项目在管理上的创新,为管理人员从事绿色建筑的项目管理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顺 《安徽建筑》2014,21(5):264-265
以龙岩中骏·蓝湾香郡项目创建绿色建筑为主题,从监管角度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绿色施工原则和一些技术措施,另一方面也对绿色建筑监管中存在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国家及地方各级企业努力推行"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的工作。结合海控国际广场项目,主要就"绿色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绿色施工"这阶段,针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节能与能源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5个方面。结果表明,通过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绿色施工作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绿色施工概念、绿色施工与传统文明施工的关系、绿色施工现状、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等方面进行解析,并结合某在建项目案例详细阐述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为其他在建或待建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助力我国的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家最新政策,针对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建筑业的巨大需求,阐述了绿色建筑相关理念,介绍了环保部履约中心项目在推行绿色建筑过程中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绿色施工的概念,介绍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集成技术为体现绿色施工的要求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展望了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解析与诠释新加坡基于地区气候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从新加坡地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出发,解析了其传统建筑的气候应对策略,重点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通风设计、建筑生物气候界面等4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当代绿色建筑营建策略对传统地区建筑原型的转译与实践发展。新加坡绿色建筑实践充分体现了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传承与延续,并以今天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适应了当代建筑体量、功能需求的改变。"原型-转译"能够传递并继承传统技术经验,有益于创造出适应环境、节约能源、地域特征鲜明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加坡名胜世界项目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与新加坡政府业务交涉的实践经验,系统综述新加坡政府对基坑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以此引鉴和推动国内基坑工程监管体系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色工业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工业建筑领域的内在要求。GB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未涵盖工业建筑,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成为工业建筑领域十分迫切的工作。通过与民用建筑比较,分析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特点及难点,总结了我国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方面的实践,提出应重视宣传推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缤 《山西建筑》2012,38(15):282-283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第一细胞商业街2号楼申报住建部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工作为例,对该公建项目申报过程中所需资料如何实行档案管理进行了整理分析,为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绿色建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灵活应用并全面协调好各种现代技术为具体设计与实施的项目服务是当今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注重建筑本身的实际能耗,釆用被动优先的节能措施并辅助主动节能技术的建筑方案才是绿色建筑的根本。在当前"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往往不节能、不绿色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被动优先的设计理念与主动技术的结合来使建筑真正变为可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可持续性建筑,是广大建筑设计实践者一直崇尚并追求的发展目标。从以"被动优先"概念为先导的绿色建筑设计出发,通过论述被动式设计的概念、被动优先的设计策略以及对深圳建科院大楼与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进行案例分析,来探求以被动式设计策略为出发点的当代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以此为今后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王黎 《工程质量》2013,(10):58-63
以天津仁恒河滨花园创绿色三星建筑为主题,从监督管理的角度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绿色施工原则和一些有用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为争创绿色三星建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但是,由于开发成本上升、施工技术约束和融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仍受到诸多限制。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于发展绿色建筑之中,可以有效解决融资困难等问题。本文针对绿色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具体利益相关方,引入Shapley值法对各合作单位进行收益分配,使各利益相关方所得收益与其在整个项目中的贡献相对应,从而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绿色施工作为落实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发展还存在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不明确,在施工流程中信息共享性不足,全流程纵向分割的问题。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流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流程,并从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资源能源的节约与利用、绿色施工综合管理两个方面阐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流程中的应用方法与优势。  相似文献   

18.
绿色住区涵盖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十八大"美丽中国"的理念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绿色建筑节能生态住区的建设与管理,探索推行模式具有现实价值与深远的战略意义。针对当前建筑绿色化进程实际形势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发展政策机遇,从政府主导、规划管理落实、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企业"绿色转型"、技术研发支撑等5个侧面,分析强调以科技创新,在建筑业全产业链掀起"绿色革命",创建生态人居环境。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设计、施工、建材、项管、金融等方面的13条建设绿色生态节能住区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思路,合力联动推进"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进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先进科学技术展示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有义务推进可持续校园建设。结合国内外高校建设与清华大学的实践经验,从项目规划、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及管理模式入手,论述实现可持续建筑的环节与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杭英 《建筑技术》2012,43(7):629-632
当今新加坡建筑业发展势头迅猛,新加坡建筑业主要具有技术水平高、运作规范并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具有现代特色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建筑企业境外发展的道路,总结出在国际承包工程中全过程项目管理和人才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