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输环节作为露天矿生产工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智能化是矿山整体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介绍了露天矿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分类;明确了露天矿智能运输系统是以露天矿煤岩高效运输为应用场景,以智能化运输装备为核心载体,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数字技术与露天矿运输系统运行原理和工艺要求深度融合,建立运输系统内设备、环境、物料的自主协同高效运行体系,进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和运算技术。指出露天矿传统运输系统与智能运输系统的区别在于智能运输系统以提高现场生产作业安全和效率为目标,服务对象由原来的生产管理人员转变为生产作业人员。从基础设施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管控智能化、维保智能化和设计智能化5个方面,综述了我国露天矿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和产品应用现状。分析了露天矿卡车运输系统和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实现智能化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卡车智能运输关键技术包括矿山复杂路况的环境感知技术、无人驾驶卡车线控改造技术、多目标智能调度技术、有人-无人混编设备群智能协同技术;带式输送机智能运输关键技术包括工作面带式输送机自主横移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传统铁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铁路领域融合信息技术,成为智能铁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铁路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智能铁路的发展,我国的研究工作略落后于国外,但截至目前,我国已取得了一定成就。笔者基于大数据技术,探讨了我国智能铁路的发展现状,重点提出大数据技术下我国智能铁路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铁路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前,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该中心是以铁道部为主管部门.依托铁道科学研究院组建而成的.智能运输系统(RITS)是集成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与系统技术、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整合并高效利用与铁路运输相关的移动、固定、空间、时间和人力资源.以达到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营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的新一代铁路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4.
井工矿辅助运输是现代化矿山开采的重要环节,当前辅助运输系统存在危险性高、人工成本高、招工难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以“智能装备、智能交通、智能管理”为总体框架,设计了井工矿辅助运输车辆的无人运输作业流程,提出了一种面向矿用辅助运输车辆的智能无人运输系统总体架构,并设计了智能调度管理系统、辅助运输车辆无人驾驶系统、V2X车路协同感知系统、远程监控和应急接管系统、辅助作业系统方案。无人运输系统可实现深度学习、大数据和V2X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助于降低安全隐患、提高运输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保障井工矿辅助运输环节安全高效运行,积极助力智能矿山建设和煤矿开采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回顾往昔,随着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心电视监视系统、警车GPS指挥调度系统以及122报警服务系统为核心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水运和公路运输的智能运输系统项目及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的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城市智能运输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传感器网络构建城市智能运输系统,实现对城区交通的智能控制.设计了智能运输系统专用的传感器节点和相应的硬件结构,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建立了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控制模型,实现道路交通流实时动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及路段的规模协调控制.使用Matlab软件对控制模型中的交通信息的处理进行了仿真,表明该智能运输系统模型能够投入交通控制的实际应用.与当前普遍采用的基于GPS技术构建的ITS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灵活性和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布尔台煤矿典型、特大型、复杂主运输系统为例,研究了井工煤矿主运输系统集中控制技术、智能除铁技术、带面无损检测技术及机器人代人巡检技术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实现了通过自动化平台一键启停全矿井胶带机,实时检测并有效去除主运输系统煤流中的铁器,带面断芯、撕裂、断带风险在线监测和评估,钢丝绳牵引智能巡检机器人定点巡检胶带机,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和企业运营成本,保障胶带机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实现了煤矿主运输系统无人值守,为煤矿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6,19(1):80-80
2005年11月30日,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8)在北京召开了2005年年会。会议由SAC/TC268主办,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在ITS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性方面取得了共识: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智能交通技术作为交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有效性已经被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界所认可。当前各地都在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对这些需要巨大投资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了避免产品的盲目引进,  相似文献   

9.
煤矿智能化是煤矿综合机械化发展的新阶段,是煤炭生产力与生产方式革命的新方向,同时也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详细介绍了乌兰木伦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成果,包括基础条件建设、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建设、智能化运输系统建设成果等;探索了UWB精准定位技术、基于漏缆+pRRU组网的5G技术、主运输系统变频调速技术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阐述了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亮点,即井下均衡排水系统研究、无基础带式输送机的应用、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
边缘计算作为智能铁路5G网络的关键技术,将数据缓存能力、流量转发能力与应用服务能力下沉到网络边缘,有效契合智能铁路的低时延、大带宽、海量连接需求,以支持智能轨道交通应用。然而,由于其在物理位置、业务类型等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且铁路场景外部环境复杂、高度动态性、可信度低,使智能铁路业务的边缘节点面临新的安全挑战。结合5G边缘计算安全的研究现状,基于终端、边缘网络、边缘节点和边缘应用四个方面分析铁路5G边缘计算面临的安全威胁,在细化安全需求和挑战、标准进展的基础上,综述和总结可适用于铁路MEC安全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结合铁路5G边缘计算特点,提出铁路MEC端到端安全服务方案和未来智能铁路MEC安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广深铁路运营智能仿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深铁路运营这一复杂系统的分析,采用传统的状态转换与专家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广深铁路运营仿真平台软件。软件可以很好地模拟广深线实际运营情况,并可对不同行车组织策略及基础设施改扩建方案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修改编辑外部数据文件,可以将这一系统方便地用于不同铁路区段及其它有轨列车运营的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们铁路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新建了高铁铁路。速度是提升了,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要想保证安全,就需要铁道各处的信号信息正确。控制台通过相关的信号设备将运行的指令传递给列车,以保证铁路的整体运行情况。在新的时期,需要能够全天候检测铁路安全的方法,以便维修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问题并处理。本文通过对TJWX-2006型信号设备监测系统进行研究,来分析在铁路上使用微机来检测铁路的运行情况。这对研究信号设备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运售票智能化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路客运售票服务的智能化管理是提高运营效率、服务水平、减少主观因素出错率的最大保障。针对铁路运输特点,建立了售票服务系统、调度协调系统及全程管理系统等三大功能模块;采用C/S结构技术,实现了铁路客运售票“无站票” 半智能化的管理。实例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提高运营效率、服务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GNSS/GIS/RS集成技术的铁路列车运营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遥感RS(RemoteSensing)技术的基本特征、相互关系及其集成基本方式。针对我国目前智能铁路运输系统发展趋势,运用GNSS/GIS/RS集成技术,进行铁路列车运营监控探讨性研究。该集成导航技术将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融合在一起,可实现铁路运输管理“自动化”、列车行驶“智能化”,减少运输服务时间,提高铁路运输整体效益,并且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如何更好地实现铁路客运专线旅客运输服务价值以及国内外旅客服务、票务和营销与决策支持等IT业务支撑系统的比较研究,分析中国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从系统结构、服务产品、运营流程、IT支撑平台系统研发等方面探讨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客运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简称无线列调,是铁路无线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铁路运输、保障行车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通信设施,其通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的行车安全。本论文主要介绍无线通信的特点和我国无线列调通信系统的现状、构成、作用、功能、制式及工作频率,同时提出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文章组成。  相似文献   

17.
Railway timetabl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train service provision as it matches the transportation demand with the infrastructure capacity while customer satisfaction is also considered. It i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sation problem, in which a feasible solution, rather than the optimal one, is usually taken in practice because of the time constraint.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may suffer as a result. In a railway open market, timetabling usually involves rounds of negotiations amongst a number of self-interested and independent stakeholders and hence additional objectives and constraints are imposed on the timetabling problem. While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stakeholder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imultaneously, the computation demand is inevitably immense. Intelligent solution-searching techniques provide a possible solu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mploy a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 (PSO) approach to devise a railway timetable in an open market. The sui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PSO are studied on a multi-agent-based railway open-market negotia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相似文献   

18.
基于GPS/GPRS/GIS的智能公交监控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国内外公共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一种基于GPS/GPRS/GIS技术的智能公交监控系统。介绍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论述系统主要模块的软硬件设计、传输协议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实现。实验表明,该系统信息采集精度高、信息传输高效稳定。  相似文献   

19.
车辆监控系统是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个崭新的领域。本设计利用现有的GPS技术,针对铁路大型养路车设计出养路车在线监控系统。它从铁路提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了人、车、路等方面的因素,为铁路维修质量的提高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方便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大大完善了大型养路车数据处理的功能,增强了人机的交互能力。本文首先将GPS技术结合运用到系统设计中,并且提出了一个基于GPS的养路车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监控系统是由下位机的车载终端系统、通讯服务器系统和上位机的监控终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下位机负责数据采集;上位机负责数据显示、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服务器负责连接上下终端的数据传送。  相似文献   

20.
《Ergonomics》2012,55(10):1016-1018
Traffic systems are undergoing enormous change with the advent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Although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of mobility are emerging interests, safety remains the predominant preoccupation of ITS human factors. It should be evident that wh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raffic safety, they also have the potential to adversely affect it. Ultimately, the effect on safety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technologies that are invoked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they are incorporated within the vehicle as well as within the larger roa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urrent automotive development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echnology-centred solutions rather than usercentred solutions. Greater effort must be directed at understanding and accommodating the human element in the roa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order that future transportation objectives can be achieved. There is a need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raditional human factors to include macro-level effects as well as to place greater emphasis on understanding human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elements of the system. There is also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urgent need for systematic procedures and criteria for testing the safety of ITS prior to large-scale market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