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真空气淬法和普通空气加热油淬法分别对W18Cr4V钢进行热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洛氏硬度计对热处理后W18Cr4V高速钢的组织和硬度进行了比较观察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淬火工艺处理的试样组织基本一致,均为隐晶形的淬火马氏体基体组织、大颗粒状的共晶碳化物和细小点粒状的二次碳化物及残留奥氏体,气淬后的组织更均匀;回火后的组织也很相似,为回火马氏体及未溶解的共晶碳化物和二次碳化物。经真空气淬的试样硬度(65HRC)仅比普通空气加热油淬的(66HRC)略有降低,但能满足工模具的硬度要求,而且试样表面光洁,呈银灰色,变形微小,对于要求精度不太高的零件,无需进行后续加工,对环境也无污染。  相似文献   

2.
42CrMo钢量化水淬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量化水淬对42CrMo钢淬硬层深度及淬火畸变的影响,将其与普通水淬和油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量化水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和油之间的冷却特性,但300 ℃时的冷速仍明显高于油的冷速.42CrMo钢量化水淬时,可以获得介于普通水淬和油淬之间的硬化层深度和淬火硬度,量化水淬的淬火畸变也介于二者之间. 从不同试样的畸变开裂情况来看,形状复杂的42CrMo钢零件不宜采用水或量化水淬,而简单形状的42CrMo钢零件,可以根据工件的淬火要求,通过调节量化水的参数,获得所需的冷却速度,达到淬火目的.  相似文献   

3.
27SiMnMoV钢针阀体的高压气淬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低压真空渗碳工艺对27SiMnMoV钢针阀体进行渗碳处理,比较了高压气淬与油淬对表面渗层组织和心部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淬火参数对渗碳层组织影响不大,淬火温度越高,气淬压力越大,心部组织中铁素体含量越少,同一温度下,15 bar(1 bar=105 Pa)气淬与油淬得到的心部组织相近;装料方式对心部组织影响很大,同炉装料中,上层比下层的铁素体含量少;27SiMnMoV钢针阀体气淬易出现同炉不同零件心部硬度不均匀的现象,通过适当的调整气淬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不均匀程度;选用适当工艺,27SiMnMoV钢针阀体气淬可以取代油淬。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真空高压气淬热处理工艺对9Cr18钢组织、性能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状态淬回火工艺处理的试样组织基本一致,均由马氏体、一次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组成。淬透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经真空气淬的试样硬度仅比油淬的略有降低,但变形微小,便于产品的后续加工,可替代现有的真空油淬工艺。  相似文献   

5.
真空气淬相较于传统热处理工艺具有控温精度高,表面氧化脱碳少等优势,但同时具有冷却速度慢的劣势。本文对KMN钢锻件进行真空加热970℃、淬火(5 bar氮气冷却或油淬)及580℃高温回火。热处理后,检验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气淬并高温回火的KMN钢力学性能略低于油淬并高温回火,显微组织均以回火索氏体为主。KMN钢经真空气淬或油淬并高温回火后,可以得到类似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6.
在真空热处理中,液体淬火正在被气淬所取代。提高淬火剂的热传递系数能提高厚壁件的冷却速率,用混合气体代替单一气体淬火可达到这一目的。举例介绍了国外应用混合气体提高气淬能力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潘振 《金属热处理》2021,46(4):247-249
简要介绍了气体淬火介质及ECM气体淬火设备的特性,同时介绍了ECM气体分级淬火工艺的原理,并结合实际生产案例,论述了分级气淬工艺较普通气淬工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对300M钢圆棒进行真空气淬试验,并对其淬透性、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在10 bar N2真空高压气淬条件下,能淬透60 mm的300M钢圆棒,气淬后抗拉强度达到2000 MPa,屈服强度1700 MPa,塑韧性指标能达到油淬性能,气淬后的显微组织为均匀的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及性能测定,对轴承用8Cr4Mo4V钢真空气淬及等温盐浴淬火处理后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Cr4Mo4V钢真空气淬后得到马氏体组织,等温盐浴淬火后得到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真空气淬后钢的晶界有碳化物析出,腐蚀后晶界特征明显,而等温盐浴淬火后晶界碳化物析出量少,钢的晶界特征不明显。再经回火处理后,钢中析出大量碳化物,与真空气淬相比,等温盐浴淬火钢中析出的碳化物在尺寸和数量上都更大。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测试表明,等温盐浴淬火钢的硬度为61.78 HRC,而真空气淬钢的硬度为60.28 HRC,硬度提高了1.5 HRC,等温盐浴淬火钢的摩擦磨损性能比真空气淬钢高。与真空气淬相比,等温盐浴淬火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提升,室温拉伸强度提高了164 MPa,高温拉伸强度提高了50 MPa,冲击吸收能量提高了46.9%,旋转弯曲疲劳强度极限由860 MPa提高至1050 MPa,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10.
H13钢模块真空油淬和真空气淬相比,冷速快、冲击韧性高,但冷却应力大、畸变大,出现裂淬的风险也大。所以目前H13钢在高纯高压N2中从1030℃直接冷到65℃,或者从1030℃先冷至540℃等温一段时间再冷至室温的淬火方法使用较多。但使用这些方法的依据、不同尺寸模块表面冷却速度、应选用多大的  相似文献   

11.
张定夷 《热处理》1999,(4):18-21,17
研究了钢的淬火软点的特征和淬火冷却的各种因素对产生淬火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淬火冷却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和控制淬火油的特性温度,淬火油的搅动程度和持续时间,加热介质的熔点和流动性,就能确保工作不产生淬火软点。采用低温硝盐浴作淬火介质也能防止淬火软点。  相似文献   

12.
姚继洪 《热处理》2011,26(2):52-58
采用水基单介质或马氏体等温分级淬火油淬火可使钢件获得优良的性能,并明显减小淬火畸变和开裂倾向。聚合物水溶性淬火剂应按照钢件的淬透性、工件质量、形状和工件的技术性能要求等作合理的选择。马氏体等温分级淬火油适用于中等和高淬透性合金钢件的淬火冷却,可用于开式槽、闭式槽或密封箱式炉中的淬火槽等场合。  相似文献   

13.
火焰淬火技术及模具火焰淬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文中简称为火焰淬火)技术,讨论了火焰淬火模具钢的基本特性,阐述了7CrSiMnMoV的火焰淬火工艺方法、力学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系统介绍了火焰加热表面淬火(中简称为火焰淬火)技术,讨论了火焰淬火模具钢的基本特性,阐述了7CrSiMnMoV的火焰淬火工艺方法,力学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标准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系统地测试了量化淬火参数对介质冷却特性的影响,并通过45钢试样进行了量化淬火畸变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量化淬火参数K、Ts和Q值,可有效控制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并且量化淬火试样的畸变量明显小于普通水淬和油淬试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CrMnMo和20CrNiMo齿轮和齿轴渗碳后采用新型淬火介质淬火,获得了很好的回火组织和力学性能。与普通的淬火油淬火相比,采用14%~16%浓度的PAG淬火处理后齿轮和齿轴的强度、冲击韧性均有很大程度提高,金相组织更均匀,淬透性也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代油有机聚合物淬火介质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代油有机聚合物淬火介质的性能及其控制因素,并提出了介质在使用中的维护保养管理上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判断介质老化变质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种用于齿轮碳氮共渗淬火的油类淬火介质的对比试验分析,本文讨论了HSFD分级淬火油的冷却特性对齿轮性能和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级淬火油可以减小畸变,可成功地应用于齿轮热处理生产。  相似文献   

19.
等温淬火油用于齿轮的淬火冷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测定了HSFD型等温淬火油和N32机械油的件能指标和冷却特性曲线.通过两种用于齿轮淬火冷却的淬火介质的对比实验分析,讨论了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对齿轮性能和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SFD型分级等温淬火油可以起到替代N32机械油的作用,并成功地用于齿轮生产,齿轮经热处理后.不仅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要求,而且可以减小齿轮变形.  相似文献   

20.
Conclusions Microzinc, a zinc alloy with small additions of magnesium (0.05%) and aluminum (0.10%), is hardened by quenching with rapid cooling from 200o and higher. This phase transformation is not visible in the microstructure due to the high dispersity of the particles of excess phase.All-Union Scientific-Research Institute of Polygraphy. Translated from Metallovedenie i Termicheskaya Obrabotka Metallov, No. 3, pp. 36–37, March, 1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