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蕊 《建筑创作》2008,(1):16-16
一月 1月16日,由《建筑创作》杂志社与《中国建设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等共同主办的“建筑媒体与建筑师”新春座谈会在BIAD召开。  相似文献   

2.
2001年12月14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建筑创作》杂志社承办的由建筑师和建材厂商参加的“大型建筑工程设计与优质建材”研讨会在北京大观园酒店举行。 会议由《建筑创作》杂志主编金磊主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小地副院长致开幕词。他说,今天的研讨会,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与全国各地的建材企业共同研讨建筑与建材如何更好结合的会议。社会需要好的建筑作品,建筑师需要社会的支持。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我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创办的《建筑创作》杂志今后要有一个快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21日上午“建筑中国”主题系列活动暨“2007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该系列活动由中青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与《建筑创作》杂志社共同承办。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  相似文献   

4.
《建筑创作》2010,(5):10-12
2010年4月23日,在联合国第15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新闻出版局指导,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策划,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建筑图书馆、《中国建设报》、BIAD传媒国际((建筑创作》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建筑与艺术”——第三届中国建筑图书奖.  相似文献   

5.
金磊 《建筑创作》2002,(8):68-69
2002年7月22日第21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柏林召开,由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的《亚澳地区国际大学生建筑创作设计竞赛作品集》与《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奖赛作品集》二书作为中国建筑师的厚礼献给国际建筑师盛会。《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2日,由“建筑中国”主题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中青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建筑创作》杂志社以及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联合承办的“2007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评选活动在北京洲际酒店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7.
刘江峰 《建筑创作》2008,(2):153-154
时光荏苒.2008年1月15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A座签约大厅迎来了参加第三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活动的嘉宾.同时也拉开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及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设计新闻     
2006年《建筑创作》杂志社主要建筑文化活动回眸一月:1.《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我国第一部介绍中国女建筑师作品的专著《石阶上的舞者——中国女建筑师的作品与思想记录》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9.
罗文 《云南建筑》2008,(3):39-39
2008年4月11日,由《建筑创作》杂志社主办.云南省设计院承办的“地域建筑创作的现代化之路”建筑师茶座在大理古城举办。参加本次茶座的有《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云南省设计院院长李光照、总建筑师徐锋、顾问总建筑师饶维纯、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原院长顾奇伟、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23日是第12个“世界读书日”。《建筑创作》杂志社为迎接这一活动的到来,于近日开始举行“世界读书日——来自建筑学人的编读心得”征稿活动,旨在加强建筑师及建筑传媒工作者与普通公众问的联系。通过图书为读者打开了解建筑师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地域建筑文化的建设,不可能仅靠建筑界的努力就可以完成,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行政者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知。但建筑师不能随波逐流,应对社会公众产生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郭菁  任书斌 《山西建筑》2012,38(19):275-276
通过分析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实行对建筑教育的冲击,总结了注册考试的特点,提出了建筑教育的应对方法,指出每个学校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建筑教育与注册考试之间合适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Performance-driven architectural design emphasizes on 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of various quantifiable performances of buildings. As the leading profession of a project team, architects play a vital role in guiding and conducting the performance-driven design. Methodology and techniques start emerging both in literature and practice. However, architects often find them difficult to use for various reasons. Therefore,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conduct performance-driven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s is necessar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discussing the concept of performance-driven architectural design. Existing methodology and techniques are reviewed. The focus is on selecting a basic platform suitable for architects, upon which the technique can be developed. Rhinoceros, an architectural modeling program, is used, along with its graphical algorithm editor Grasshopper, to establish such technique by incorporating three performance simulation programs, namely Ecotect, Radiance, and EnergyPlus. Design cas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technique and its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庄凯强  季秋 《建筑师》2008,(4):102-107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群,近代建筑思想则是近代建筑背后所有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的总和。该研究通过对典型建筑师和建筑师群体及其相应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同类型的研究建立范式。社会意识、体制与制度、工艺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及其互动,形成了社会建筑思想。该研究将通过对社会建筑思想和建筑师思想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史学参考。该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实证调查,社会史观、中西比较等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以上命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马国馨 《建筑创作》2004,(3):106-111
从建筑师职业和职能的国际共识谈国际和国内女建筑师的现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6.
乔明 《山西建筑》2002,28(9):106-107
从建筑师在住宅生产全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出发,阐述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建筑师的责任,义务,表现行为和作用,指出责任建筑师制度是住宅商品化发展趋于成熟的一种体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7.
赵敏 《建筑创作》2004,(3):122-123
本文围绕着建筑设计领域中知名建筑师男性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分别从历史原因、女性生理及心理特点、社会原因三个方面挖掘其根源所在,指出现阶段女性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并展望了今后更多职业女建筑师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市场带来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2005,中国农历鸡年的新春已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9.
金磊 《建筑创作》2004,(9):11-11
2004年8月6日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走向整体建筑”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约请徐惟平、崔彤、王唯山、邵韦平四位著名建筑师,结合设计作品,研讨了地域文化与走向整体建筑的关系。可贵的是他们都认为城市现代化无论如何发展,也不可缺少对于历史文化与传统的继承发扬;建筑不仅仅是个职业,应放宽胸怀去理解建筑,要有所突破,要领引风潮,值得建筑师思索的问题太多太多,所以抓住急速变迁的世界,做有使命感的建筑师应成为一种“时尚”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代建筑传媒发展迅速,人们获取新信息不再有限制。简述国内纸媒和互联网新建筑媒体两类建筑的信息传播渠道,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期为现代建筑传媒提供的信息传播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