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所有专业课程中最能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也是计算机专业较难的一门课程,很多高校忽视编译原理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编译的学习断章取义,学了"编译原理"还是不明白编译的实际过程。为了解决学生在"编译原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基于过程驱动的"编译原理"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贯穿小型C语言编译器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目标代码生成等阶段,实现了对C语言部分语法的识别,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编程实践,达到了教授该课程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汇编语盲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指令系统章节是该门课程学习的关键点和难点,它直接影响了汇编语言编程的学习效果。但是。现有教材很少对抽象,繁多的指令语句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形成简明形象的记忆方式。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枯燥、难记。本文在参考了相关教材和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明形象的指令系统图示教学法。其目的是抛砖引玉,相互交流,以提高“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信号与系统”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公式多、概念抽象,因而难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畏难情绪大,没有积极性。本文研究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阐述了比较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表明: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对该门课程教学做了较大改革.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N+2"考核方法,注重过程学习,利用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应用型、地方性和国际化的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像处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也是高校信息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针对目前该门课程中定位不明确、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文章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来研究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许萌 《电子世界》2013,(23):161-161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内容较枯燥,学生学习较吃力的特点,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授课过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从《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特点和地位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在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库原理课程的“项目一案例”式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时数据库的分析、设计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效果良好,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文晶  沈敏 《移动信息》2023,45(12):90-92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合理的教学设计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摇杆硬件环境搭建教学单元为例,从单元整体分析、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流程等方面对教学单元进行了设计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实施,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多,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该课程有繁杂的数学推导与计算,学生在学习过程通常会感觉吃力,从而丧失兴趣。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在侧重应用的教学思路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软件测试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课程从软件测试的产生和定义出发,描述了一个完整的软件测试知识体系轮廓,从全局来把握软件测试,论述了如何将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应用到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中。但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存在理论强于实践,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偏弱的情况。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到“软件测试技术”这门课程中,力求改变现有的教学固化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葛文庚  蔺莉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4):44-46,49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繁多,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它的知识体系较难把握。针时初学者特点,通过对高校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了算法与语法规则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关系,采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选取上采取“瘦身”措施,提出了采用程序设计语言语法子集进行教学的方案,通过试验,该方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是仪器仪表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该课程对于仪器仪表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的特点,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介绍了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中采取的若干教改措施:做好绪论课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采用模块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环节等。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对"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思考.在分析"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课堂互动方式、作业本互动方式以及学习论坛互动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本课程的学习论坛可支持公式的在线输入,解决了本课程网络互动难以广泛开展的难题.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互动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对于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性,阐述了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思想,给出了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建立跨专业课程软硬件实验平台,将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和科研项目活动中。教学实践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无功功率的基本概念以及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电气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本文紧密围绕我校电气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把油田配电网无功补偿技术与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将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与体会带入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电气专业综合实践设计思路。文中还给出了综合实践平台以及模块化实践内容设计原则。实践结果证明了该思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本文介绍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加强,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教材和辅助教材的编写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相似文献   

18.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电子信息类学生进行该课程设计时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电子信息类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特点,介绍了如何选择课程设计内容、实行案例教学法和利用仿真软件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信号处理与系统"课程设计的一个实例。为了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并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我们从介绍双音多频电话通信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其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并合理的规划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此后,我们通过介绍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两个实例来反映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情况,对学生课程设计的完成情况与体会剖析表明该课程设计达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充分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范例教学是实践证明很成功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设计了一个倒立摆调节器范例。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非线性耦合控制系统。本文分析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了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器的基本原理,并用该方法实现倒立摆的最优控制。总之,在教学中应用范例介绍了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器的基本原理,并用该方法实现倒立摆的最优控制。总之,在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