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球磨机、擂溃机、V型混料机等三种不同混料方式制备AgWC(12)C(3)混合料,并通过压制烧结制得AgWC(12)C(3)电触头材料,检测材料的电阻率、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研究表明:采用球磨机混料和擂溃机混料方式所制备的AgWC(12)C(3)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及金相组织,而采用V型混料机混料方式制备的试样金相组织中出现了Ag及WC偏聚。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渗法制备AgWC(30)触头材料,并测量了其力学物理性能和金相组织。结果表明,熔渗法制备的AgWC(30)触头材料具有相对密度高、电阻率低、金相组织均匀等特点,与复压复烧工艺相结合,可使AgWC(3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H2气氛和真空条件下对AgWC(12)C(3)进行烧结,研究了烧结气氛对AgWC(12)C(3)触头材料电阻率及其它力学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Archimede法测量样品的密度,用双电桥法测量样品的电阻率,并对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烧结能明显降低材料的电阻率,与H2气氛相比,真空烧结的AgWC(12)c(3)的电阻率降低了9.2%为2.65μΩ·cm;抗弯强度提高了20.5%,达250MPa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在超声波条件下制备WC分散系。在WC分散系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铜粉进行化学置换反应,制得均匀分散的AgWC55混合粉体;与混粉法相比,此方法制得的AgWC55粉体为原料制备的AgWC(40)触头材料金相分布均匀。此方法避免了混粉法WC聚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熔渗法AgW(75)触头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可文  陈文革 《电工材料》2009,(3):12-14,24
电触头作为电器设备的关键元件之一,既是载流体,又是机械零部件,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耐电孤烧损、抗熔焊、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有一定的强度和易于机械加工等。本研究采用粉末冶金熔渗技术制备AgW(75)电触头材料,对其进行复压、复烧,并测量了其力学物理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粉末冶金熔渗技术与复压复烧相结合制备的AgW(75)触头材料的相对密度高,硬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材料收缩性大。  相似文献   

6.
化学包覆法AgWC(20)C(3)触头材料的性能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学包覆法AgWC(20)C(3)触头材料的各项性能作了较全面的测试,并与机械混粉法AgWC(12)C(3)触头材料进行对比。试验证明,AgWC(20)C(3)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AgWC(12)C(3)。前者装于我国某新型飞机的断路器中,顺利通过了地面各项性能及五年飞行后的性能考核,目前已经批量使用。在断路器DW10—400、DW10-600、DZ20J-400中也通过了型式试验。  相似文献   

7.
小型断路器用AgWC触头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型断路器用AgWC(55)触头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制备出了高性能的AgWC(55)触头。材料装机型式试验表明:采用AgWC(55)作为对称配对触头,能满足小型断路器的各项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专利文摘     
银-纳米氧化锡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公开号:CN101071687/公开日:2007.11.14/申请人: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本发明公开银-纳米氧化锡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本电触头材料中SnO2的质量分数为8%~12%,平均粒径小于100nm,还可有0.1%~1%CuO,余量为Ag。其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四氯化锡和柠檬酸溶液加入氨水反应制备Sn(OH)4水溶胶;Ag粉溶解所得AgNO3溶液加入氨水搅拌均匀后加入Sn(OH)4水溶胶,喷入水合肼反应后清洗、浓缩、干燥得Ag_Sn(OH)4包覆粉;包覆粉经焙烧及球磨处理后与Ag粉混合及处理;得Ag_纳米SnO2粉末按常规工艺加工得电触头材料。…  相似文献   

9.
用机械合金化制备的W-Ag电触头的开闭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 W粉和 35 wt% Ag粉的混合粉在重载碾磨机里机械合金化 15小时 ,然后成型、烧结、炉中冷却和再烧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所碾磨的粉和压坯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变化 ,同时也揭示了碾磨状态下松散的 W颗粒及名义成分区域的情况。对碾磨粉和压坯的 X射线衍射扫描分析显示W元素和 Ag元素存在的峰值。机械合金化时间较长的坯件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密度。对 W- 35 wt% Ag(以下称为 W- 35 /Ag)坯件的电弧腐蚀实验结果表明 ,材料的腐蚀率随着碾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所有的坯件都适用作为电触头材料。特别是经过 10小时机械合金化的坯件估计可经受 3× 10 6次的开闭操作。  相似文献   

10.
以溶胶凝胶合成的LaSrCuO4粉体、化学银粉为原料,调控不同的机械合金化工艺参数制备了系列Ag/LaSrCuO4复合粉体,同时结合初压-初烧-热压-复烧工艺制备了相应的Ag/LaSrCuO4电接触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金属电导率仪、维氏硬度计等对Ag/LaSrCuO4材料的金相组织、物相结构与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球磨转速300 rpm,球料比3:1时,经热压-复烧工艺处理后的Ag/LaSrCuO4材料表现出最佳的物理性能,相应的电阻率为2.58μΩ·cm,维氏硬度为76.1 HV0.5,密度为8.88 g/cm3.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采用合金内氧化工艺难以氧化透较厚产品的问题,采用粉末冶金、内氧化和热压相结合的工艺制备AgSnO2电触头材料,研究了初压密度对材料制备过程的影响以及热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金粉末压制烧结、内氧化和热压相结合的工艺可以生产出性能良好的AgSnO2电触头材料;经过热压后,氧化物颗粒细小并均匀分布在银基体上;最终产品的密度达到9.89g/cm3,电阻率小于2.8μΩ.cm。  相似文献   

12.
研究银镍(10)石墨(3)电触头,探讨混粉方法、压制、烧结等工艺参数及石墨加入时对材料成分和基本性能的影响;在引进德国的3WE断路器上进行电性能试验,表明触头材料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专利·文摘     
《电工材料》2018,(2):46-48
一种片状银石墨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天锦;王振宇;王奂然;李波;杨志伟/CN105551859B/2018-3-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状银石墨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按照所需要制备的银石墨电触头的材料配比计算所需的石墨粉和碳酸银粉末,称取备用;将碳酸银粉末与石墨粉进行混粉,得到的碳酸银石墨混合粉经成型、焙烧、烧结和脱碳工序,得到锭子外侧包裹银层的银石墨坯锭;再进一步经热挤压加工成带材,之后经轧制、冲压加工,得到片状银石墨电触头。本发明所述方法可有效减少脆性相石墨与银颗粒的直接接触,使制得的产品的力学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更为优良,金相组织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4.
专利     
正一种低压电器用铜基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6683914A/公开(公告)日:2017.05.17/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电器用铜基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铜作为基底材料的触点,该材料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Ce0.05%~0.5%,TiO_2掺杂SnO_2纳米颗粒0.1%~1.0%,其余为Cu;其中以TiO_2掺杂SnO_2纳米颗粒为主增强相,同时添加稀土元素Ce以提高力学、抗氧化及电接触性能,采用无水乙醇防护下的湿磨混粉和粉末冶金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超细复合粉Ag/SnO2-La2O3-B i2O3,并经成形、烧结、复压及退火处理,提高其电导率、密度及硬度。选择优化过程参数如下:30 t成形,920°C×8 h烧结,40 t复压,150°C×0.5 h去应力退火,所得的Ag/SnO2-La2O3-B i2O3触头材料电性能优于Ag/CdO。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包覆工艺制备AgC(5)复合粉,经冷等静压成型、烧结、挤压成线材,再经专用设备加工成一定规格的产品。与采用机械混粉-模压、机械混粉-挤压、化学包覆-模压等工艺加工的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化学包覆-挤压工艺不仅能改善材料组织结构,而且提高了材料的致密度,降低了材料的电阻率,改善了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专利、文摘     
《电工材料》2011,(2):50-56
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2031438A/公开(公告)日:2011.04.27/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本发明为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触头材料锡的氧化物含量为6%~12%(质量分数,下同),添加剂的氧化物总含量为0.44%~3.19%,余量为银。添加剂是铋、铜、锌、镍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添加剂含铋和铜较佳。制备方法:将  相似文献   

18.
以LiOH为锂源,C_(16)H_(36)O_4Ti为钛源,采用液相法制备Li_4Ti_5O_(12)样品,并考察了烧结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材料的影响。为提高Li_4Ti_5O_(12)的导电性,实验选取PVA为碳源以制备Li_4Ti_5O_(12)/C材料。结果表明,Li_4Ti_5O_(12)经5%及10%质量分数的PVA热解处理后,所得Li_4Ti_5O_(12)/C的常温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5C倍率下60次充放电循环后,5%、10%质量分数Li_4Ti_5O_(12)/C材料分别可保持123mAh/g、125mAh/g的放电容量。  相似文献   

19.
杨尘  汪涛  王金龙  熊明松 《电池》2018,(1):45-48
采用LiNi_(0.5)Co_(0.2)Mn_(0.3)O_2三元正极材料匹配钛酸锂(Li_4Ti_5O_(12))负极材料,制备8 Ah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注液前分别烘烤24 h和36 h,电芯水分约为0.030%和0.015%,研究水分对电池高温性能的影响。与水分0.015%的电池相比,水分0.030%的电池首次库仑效率较低,极化明显。在55℃下高温搁置7 d后,电池容量保持率和恢复率结果显示:水分0.030%的电池为98.5%和99.4%,而水分0.015%的电池为99.5%和100.1%,均高于0.030%水分的电池;55℃下3 C循环(1.5~2.7 V)第2 000次时,0.030%和0.015%水分的电池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7.8%和89.4%。较低的水分可提高电池在高温下的搁置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0.
陈文革 《电工材料》2005,(1):7-8,21
针对轴向、径向两种压制方向成型的W—Cu合金,采用烧结熔渗法制备W—Cu/Cu整体电触头材料,测定结合面的抗拉强度及W—Cu合金的电性能、显微组织和抗弯强度。结果表明,轴向压制产品烧结后的结合强度远大于径向压制产品烧结后的结合强度。W—Cu合金的物理性能也是轴向压制的比径向压制的好,但两种压制方法对材料的抗弯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