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美国金属粉末工业联合会和日本粉末冶金协会的统计:2010年亚洲地区铁基和铜基粉末冶金零件的总产量为425 441短吨(385 875.0 t),同比增长了33%。2010年中国铁基和铜基粉末冶金零件的总产量为151 134短吨(137 078.5t),2010年日本铁基和铜基粉末冶金零件的总产量为103 850短吨(94 192.0t),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基粉末生产国,技术上已经达到或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从铜基粉末产业现状、电解铜粉、雾化铜及铜合金粉末、扩散粘接预合金化粉末、铜铁复合粉及包覆粉末、超细铜基预合金粉末、超细及纳米铜粉、铜基增材制造8个方面,就铜基粉末产业技术、产品、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铜基产业技术与装备、铜基粉末多元复合粉末、超细及...  相似文献   

3.
近净成形技术制备复杂零件一直是流动温压成形工艺的发展目标。采用铜基粉末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动温压成形工艺在85℃下压制出三通管生坯,经过合理的脱脂烧结工艺,成功制备出三通管样品,并对试样的脱脂工艺、微观结构及密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00℃和450℃处分别保温30 min,缓慢升温至950℃烧结60 min可以得到外观光滑的铜基三通管烧结件,但烧结后零件各部分密度分布不均匀,横向部分密度明显低于轴向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据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报道,由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宇宙航行中心的帮助,曾被设计过的最复杂的增材制造的火箭发动机零件试验获得成功。增材制造(AM)工艺给与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设计师们得以用40个单独的喷射元素生产一个单一的喷嘴部件,而不是一一单造。采用传统的制造方法,需要163个单独零件一一做成,然后再组装,但用AM技术,仅用一两个零件,省时又省钱,还给与工程师们去制造更多的零件以提高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与减少失效倾向。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铜基耐磨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了铜基耐磨材料种类、制备方法和增强机理.指出陶瓷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高温力学性能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粉末冶金法仍是当今制备和研究碳纤维和陶瓷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而原位反应合成技术由于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优势,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锻件、铸件和粉末冶金零件展览会最近在伦敦举行。粉末冶金制品部分,展出了大量用传统工艺压制烧结而成的铁基和铜基制品(见照片)。这次展览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CATIC)伦敦办事处与中英协会和英国航空协会联合举办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国铜粉用量以每年 10 %以上的速度递增。 2 0 0 5年我国铜粉用量将达到 5 0 0 0t。铜粉是仅次于铁粉的重要粉末材料 ,从国内市场发展前景看 ,铜粉广泛用于铁基、铜基粉末冶金零件 ,其中铜基粉末冶金零件用量最大。粉末冶金零件平均含铜量按 5 %计算 ,2 0 0 5年我国铜粉用量将达到 5 0 0 0t。在摩擦材料行业中 ,铜粉用量为每年 130 0t以上。在金刚石工具行业中 ,铜粉和铜基粉末年用量在 2 0t以上的企业有10 0多家 ,因而初步测算金刚石工具行业铜粉年用量在 2 0 0 0~ 30 0 0t。在电工合金行业中 ,电解铜粉的用量在 2 0 0t左右。此…  相似文献   

8.
1993年,整个北美金属粉末货运量达32.6363万t,比1992年增长14.1%。其中铁粉货运量达26.0864万t,比1992年增长16.7%。粉末冶金零件与摩擦材料增长18.6%,达23.1334万t。铜与铜基合金粉的货运量增长11.7%,达2.0369万t,铜基粉末冶金零件达1.7699万t,比1992年增长12.1%。 粉末冶金工业正处于重大的变化之中。尽管绝大多数粉末冶金厂家仍然采用传统的制造技术,但这些厂家则越来越多地要求跟上新工艺、新材料开发的步伐。来自粉末冶金对手的强烈竞争,已使北美的金属粉末  相似文献   

9.
上海仪表粉末冶金厂自行设计试制成功的一台高效能履带式铜基粉末零件烧结炉,应用于各种仪表上的零件烧结。这台烧结炉主要是采用国外广泛使用的一体式网带传送烧结炉结构,整体性好,从而炉温分布更为  相似文献   

10.
弥散强化型铜基复合材料,兼具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高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是核反应堆、航空器及高端装备中各种导电导热元件的关键材料,在核电、航空、交通、军事等诸多重要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位合成法是在一定温度下金属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陶瓷增强体的技术。原位反应制备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增强相的团聚问题,二是增强相的尺寸调控问题。本文总结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制备弥散强化型铜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几种方法的特点、优劣及技术难点。同时,本文综述了原位合成法对铜基复合材料中颗粒尺寸和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原位合成法不同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及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从增强相颗粒形核与生长的原理出发,提出了促成细小弥散颗粒增强相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1.
大压力压制的弹性变形零件压坯脱模后产生弹性变形,致使生坯的尺寸大于模具的尺寸,加压烧结零件发生不希望的非均匀的尺寸变化,某些几何尺寸收缩,某些几何尺寸扩大。要获得精确的尺寸和形状必须了解变形规律。铁铜基摩擦材料烧结时尺寸变化较大,作者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零件的变形规律,总结出模具各几何元素补偿设计计算公式,据此设计了新模具,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新型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镀铜碳纤维-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石墨-铜复合材料以及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并通过对材料密度、电阻率、维氏硬度、抗弯强度的测试及显微组织的观察,比较了其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两种铜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高强高导材料在其广泛的应用中可以带来更高的工作性能和更低的能耗,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石墨烯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常被作为理想的第二相增强体引入铜基体提升综合性能。文中论述了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详细阐述并分析了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概括了近年来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研究现状,总结与展望了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铜基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综合性能,是最受关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之一。尤其是随着高新科技领域对材料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性能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将更显重要。简要介绍了铜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常用的制备方法。同时,以颗粒、晶须及纤维等热门增强体为切入点,详细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铜基复合材料在界面结合、制备成本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此类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含量的Sn、Ni、Cr元素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4组铜基摩擦材料,分别测试材料的压缩强度、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及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能强化基体,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Ni能显著提高摩擦因数,但会导致磨损率较高。3%Sn的加入,提升了材料的耐磨损性能,降低对偶擦伤。Ni和Cr元素增强铜基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犁沟效应,而其他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剥离磨损和犁沟效应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铜基引线框架合金材料是半导体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的主要材料之一,其主要功能为散热、连接电路、机械支撑等。介绍了电子封装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的分类,详细分析了集成电路对引线框架材料的技术要求及生产工艺条件,论述了我国铜基引线框架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常德纺织机械厂粉末冶金车间是1969年建立的国有企业,主要生产纺织机械用粉末冶金铜基、铁基零件。自1991年以来,由于纺织工业的不景气,市场变化、经济效益下降,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许多困难。根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全球工程、技术和商业服务公司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LR)宣布了一个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3D打印钛零件首次获得认证。LR并没有打印这个零件,而是用其现有框架来监督和认证整个过程,这也许能为制造商提供进一步的指导来认证其他3D打印组件。获得认证的零件由Safer Plug Company(SPC)设计,由AM(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生产公司3TRPD用粉末床熔融工艺3D打印而成,是一个用于管道中的钛入口歧管(gatewaymanifold)。  相似文献   

19.
高强高导纯铜线材及铜基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崔兰  季小娜  陈小平  丁丽 《稀有金属》2004,28(5):917-920
综述了获得高强高导纯铜线材及铜基材料的方法,并对高强高导铜基材料研究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即:铜基原位变形复合材料、快速凝固法、氧化物弥散强化铜以及稀土在高强高导铜合金中的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Cu/Fe复合粉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QWH100.30牌号优质铁粉及含铜物料为主要原料,研制成功SMH100.25~28牌号的Cu/Fe复合粉系列产品。文章详细介绍了工业生产的Cu/Fe复合粉的性能及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Cu/Fe复合粉是生产微型含油轴承、铁基及铜基粉末冶金零件的理想原料,可取代同类进口产品,可代替6-6-3青铜粉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