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管网模拟系统就西江水源置换对管网水质的影响效应进行了中试研究.以广州市西北部原有水源和西江水源处理后的两种出厂水(分别简称为出厂水A和出厂水B)为试验用水,以从广州市西北部供水管网中挖取的两段旧铸铁管(DN100,管龄约30年)作为试验管段,系统地研究了管网模拟系统中浊度、余氯衰减、硝化作用及异养菌生长繁殖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出厂水中余氯在模拟管网中的衰减速度都非常快,但当出厂水B置换出厂水A后,管网模拟系统中浊度有所降低,硝化作用大大减弱,亚硝酸盐浓度显著降低,异养菌生长繁殖能力下降,管网水质明显提高.该研究成果可为西江水源置换的管网水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障西江水源置换后管网水质安全,根据西江水源置换后广州市西北部水厂和以北江为水源的南洲水厂出厂水水质相似的特点,在西村水厂供水范围内选择试验区域,通过阀门调整改为南洲水厂供水,实施水源置换生产性试验,开展水质变化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阀门调整,管网水力条件发生改变,浊度瞬时升高,待水力条件稳定后浊度逐步下降。置换后试验区域内浊度保持稳定,余氯浓度和pH值提高,耗氧量下降,菌落总数先升高,2 d后下降并能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管道沉积物稳定,生物膜附着稳固,试验区域水质稳定性和水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浊度作为反映供水管网水质变化的重要指标,建立水质模型对浊度进行预测有利于指导水质控制措施的实施.为了适应浊度监测数据的动态性,选用Elman神经网络构建浊度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缺失值处理、异常值识别与处理、标准化和重采样后,构建浊度单指标、浊度-余氯多指标和浊度-压力多指标Elman神经网络对供水管网浊度进行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开展了不同水源、不同水质的供水管网的余氯检测工作,分析了管网余氯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沿供水干线水流方向的余氯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局部管段有所升高;供水干线在冬夏两季的余氯衰减规律基本相同,混合水供水干线的余氯衰减速率最快,其次是地下水供水干线,余氯衰减速率最慢的是地表水供水干线.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供水管网动态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EPANET软件对某城镇供水管网的管段流速、节点水龄和余氯浓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水力条件下,供水管网中节点水龄与余氯浓度的变化趋势互补,当管道的水流速度增大时,管网中对应节点的水龄变小、余氯浓度增大;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479--2006)规定的余氯浓度,可以得到供水管网的允许节点水龄和允许节点最大水龄,为管网的安全供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如何根据实际条件,选择经济实用的技术来保障甚至提高供水水质,已经成为中小规模城市供水系统共同面临的问题。澳门自来水有限公司多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水质和工艺情况,选用合适的助凝剂,有效地提高了对藻类的去除并显著降低了出厂水浊度。另外,较高的管网余氯有效地控制了管网水水质。多年运行实践表明,出厂水浊度可以稳定地控制在0.1NTU左右,管网末梢细菌总数基本低于10个/mL。  相似文献   

7.
王强 《供水技术》2010,4(4):30-33
供水管网水质安全性评价对于提高供水调度与管理水平十分重要。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解决复杂的水质安全性评价问题的方法。详细分析了余氯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某城市供水管网为例研究了余氯的模糊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水质状况相符,说明该模糊评判方法可用于管网水质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饮用水安全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出厂水水质上,对给水管网中水质的变化则重视不够,而给水管网在整个供水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保障水质安全起关键作用。为此,结合北方某高校校园管网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管网水中异养细菌的生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水流方向管网水质变得越来越差,至管网末梢时自由余氯、浊度、细菌总数等都劣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影响该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AOC、自由余氯、浊度、有机物等。  相似文献   

9.
供水管网的多水质组分预测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预测模型仅针对单一水质组分,不足以全面反映管网水的水质状况.为此,以天津市某高校的校园管网为研究对象,在结合水力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对余氯和浊度进行预测和模拟建模.在模型的求解上,经对多元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进行详细的分析后,选用了较为成熟的BP算法.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平均为20%左右,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保证城市供水水源水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供水水质特别是配水管网水质,保证到户龙头水水质合格,是当前全面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重要任务.阐述了影响配水管网水质的主要因素、管网水质监测的主要指标、管网水质监测的现实意义、管网水质监测技术手段和管网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并从水质仪表的选型以及水质监测点的合理选择方面分析了管网水质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供水企业管网水质监测与水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管网水质监测系统有助于为开展管网建模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完善供水企业的水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实际净水厂不同水处理工艺对水体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净水过程中水质化学稳定性沿程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调控策略。结果表明,混凝沉淀会明显降低水体水质的化学稳定性,增强腐蚀倾向,超滤和砂滤对水质化学稳定性影响较小,使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能够略微提高水体水质的化学稳定性。当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2 mg/L时,可实现去除浊度和保持化学稳定性的最佳效果;当碱剂Ca(OH)2投加量为4 mg/L时,能够基本实现水体水质的化学稳定性。结合实际案例发现,通过供水区域调度管理、管网冲洗排放、老旧管网改造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供水水源切换引起的管网水质风险,保障管网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2.
城市供水管道腐蚀和结垢,不仅会降低管网的供水能力,还会影响供水水质,因此对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某小区供水管网喷涂修复工程,阐述了环氧树脂喷涂修复工艺和喷涂改造对供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环氧树脂喷涂修复后,水质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浊度、TOC、Mn和Pb浓度都有明显的降低,pH值和余氯浓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给水管网的水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水安全输配是保障饮用水水质的重要环节,对管网水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为改善管网水质、建立水质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以天津市的给水管网为研究对象,沿水流路径开启消火栓放水进行测试,考察了余氯、浊度、TOC和三卤甲烷等主要水质参数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属性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并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为防止水质恶化,应定期排放管网末梢的死水。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地研究多水源供水管网中余氯随节点水龄的变化规律,运用Microsoft Visual C++编程对某大城市局部供水管网进行供水区域划分,并结合MFC开发系统将每个供水区域以界面形式显示出来。运用EPANET 2计算管网节点水龄值和余氯值,并用实测余氯值进行参数率定。以每一个供水水源为起点、其供水区域内的管网末梢为终点,将每个节点余氯值和水龄值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得到拟合方程,这为进一步应用节点水龄评价管网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水质安全保障及供水系统的调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饮用水供水区域内形成的两种管垢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SEM/EDX,XRD等分析表明,结构致密的管垢层主要晶体成分为SiO2、α-FeOOH、Fe3O4和γ-Fe2O3,结构松散易脱落的管垢层则含有大量的γ-Fe00H及少量的α-FeOOH.通过模拟试验考察了更换水源对不同特性管段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管垢层致密的管段,水源更换对其出水水质无明显影响,出水澄清、浊度达标;而对于管垢层疏松的管段,水源更换后腐蚀垢层与管网水质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管段出水浑浊、浊度超标,运行一段时间后建立新的平衡,出水浊度才趋于稳定且达标.  相似文献   

16.
西江引水工程建成后,西江水源将全面置换广州市西北部石门、江村和西村水厂的原有水源.优质的西江水入穗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供水水质将得到全面提升.为确保西江水源置换管网水质安全,通过管网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优化出厂水关键水质指标、建立立体化监测网络、强化管网保障措施和完善管网水质应急预案等,构建了西江水源置换管网水质保障体系,确保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水源置换(置换水量为242×104 m3/d)在复杂的供水管网中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供水管网节点余氯浓度过高问题,建立了基于水力优化调度模型的余氯优化控制系统.将建立的余氯优化控制模型应用于SY市多水源供水系统,得到了各水厂不同时段的供水量、氯投加量及节点余氯浓度等信息.优化后的各水源供水量变化较大,平均氯投加量由2.226 mg/L降至2.191 mg/L,表明该模型在多水源供水管网余氯优化控...  相似文献   

18.
供水管网是城市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本文对影响供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类研究,分析其对供水管网余氯衰减速率的影响程度,为供水管网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也便于对供水管网中余氯衰减的规律和水质变化的规律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郑州市现状水力模型为基础,对软件水力追踪和水质模拟功能进行开发及应用,可实现管网水龄计算、余氯衰减模拟、供水区域追踪等功能。建立管网余氯模型,可模拟管网中余氯的总体水平和变化情况,可为南水北调通水后管网"黄水"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模拟以及结合研究成果预测水质风险区,可提高应对水质风险能力。同时,可根据管网水中余氯衰减情况和管网末梢的余氯水平,指导水厂加氯量。  相似文献   

20.
佛山市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调查结果显示:1.佛山市管网水整体上属生物稳定性的饮用水。2.浊度对AOC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夏季汛期时,对高浊水要处理好浊度对净水过程的影响,保证出厂水的浊度在一个较低的水平。3.管网中的剩余消毒剂对保证水质的微生物安全很重要,有较高的AOC水平,如果有足够的消毒剂,微生物指标也可以达标。在安全和经济的前提下,要保障管网消毒剂的水平,尤其是管网末梢水的消毒剂水平。4.管网的使用期对AOC影响比较明显。老旧管网中AOC的水平较高,微生物生长的潜在风险较大。为保障水质微生物安全,要重视对老旧管网的更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