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测定了Al-Zn-Mg-Sc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动态电阻法测得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确定相变开始点、结束点以及临界冷却速度范围,绘制出该合金的CCT图,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观察连续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动态电阻法测得的CCT图是可信的;在470℃,保温1 h固溶处理后,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速在2 168.0℃/min以下,但高于716.8℃/min,相变主要集中在150~420℃的温度区间发生;当冷却速度较慢时,平衡相η在晶内和晶界大量析出并逐渐长大和粗化,当冷却速度较快时,合金保持了较高的过饱和度,冷却到70℃以下仍有相变发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膨胀法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2.25CrlMo0.25V钢的相变温度Ac1和Ac3。结果表明,该钢经退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797.1℃和886.2℃,经淬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801.3℃和891.4℃,经调质处理后相变温度分别为809.2℃和898.7℃。不同组织对相变温度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考虑热处...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膨胀法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2.25CrlMo0.25V钢的相变温度Ac1和Ac3。结果表明,该钢经退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797.1℃和886.2℃,经淬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801.3℃和891.4℃,经调质处理后相变温度分别为809.2℃和898.7℃。不同组织对相变温度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考虑热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过程中,如果温度升至TS后停止升温,并降温至马氏体相变结束温度Mf以下,则在下一次完全相变循环中出现动力学停顿,而这一动力学停止温度点与上次的停止温度密切相关,这一现象被称为温度记忆效应。该文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对TiNi和TiNiCu合金薄膜进行一次或连续几次不完全相变,系统地研究了温度记忆效应。结果表明,不仅温度记忆效应是形状记忆合金固有现象,而且温度记忆效应与马氏体变体间的弹性能及母相和马氏体相之间的共格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快速热膨胀仪测得SA508-3钢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冷至室温的热膨胀曲线,通过切线法分析热膨胀曲线并结合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冷速下材料的显微组织,确定了不同冷速条件下SA508-3钢的相变类型。发现冷却速度在0.01~0.05℃/s时,发生铁素体相变、珠光体相变和贝氏体相变;冷却速度在0.1~5℃/s时,发生贝氏体相变;冷却速度在10~50℃/s时,发生马氏体相变。使用炉冷、砂冷、油冷三种冷却方式模拟大型锻件不同部位的冷却条件,并测试了不同冷却方式下材料经880℃×1h淬火+640℃×2h回火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显微组织的类型逐渐从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变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较快冷速条件下,SA508-3钢可以达到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的良好结合,而随着冷速降低,材料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供暖方式污染环境、不节能、不安全等弊端,设计了一种新型蓄能床,蓄能介质为高比热的水和拥有潜热的相变材料.通过供水温度35℃、40℃和45℃3组实验测量的床面温度和散热量,来比较水蓄能床和相变蓄能床的热工性能.结果表明:40℃为最佳供水温度,该温度下水储能和相变储能的床面平均温度分别为35.3℃和32.9℃,均在人体可适应温度29~37℃范围内,但结合人体舒适温度为30~35℃的特点相变储能明显优于水储能.随供水温度的提高,床面升温速度加快,相变床升温变化更显著.白天水蓄能的床面温度比相变蓄能高2℃左右,但睡眠阶段相变蓄能热稳定更好.床面散热量两者相差不多,但夜间相变床存在恒温放热阶段.此外,通过模拟相变材料的加热融化过程,分析了管径、供热温度、管间距和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对融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4种因素对融化速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减小管间距和增大导热系数可有效增大融化速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HB360耐磨板中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冷却速率不大于1.5℃/s时,HB360耐磨板冷却过程中的转变产物全部为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不小于3℃/s时,其转变产物全部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Ti-Mo合金氢化物在原位退火中相变行为,分析Ti-Mo合金氢化物原位退火中的结构变化.方法 利用X射线原位衍射对不同成分的Ti-Mo合金的氢化物在退火过程中的相变用Rietveld法进行了分析.对晶格参数、微观应变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用Rietveld法程序进行了计算.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透射电镜分析.结果 Ti-Mo合金饱和充氢后形成面心立方6相氢化物,在升温过程中转变为体心立方β相固溶体.随着温度升高,δ相与β相的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基本上都经历逐渐增大然后又变小的过程.在相转化的同时,δ相与β相的晶格参数基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衍射峰形和峰位存在各向异性展宽和位移.结论 用X射线原位衍射结合Rietveld法得到了Ti-Mo合金氢化物的相变信息.δ相氢化物存在广泛的位错和层错(孪晶).一些样品在退火中同时出现两个不同晶格参数的β相.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流磁化率测试系统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感应熔炼多晶Co50Ni18Ga32合金的相变特性.研究发现多晶Co50Ni18Ga32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Tm)低于居里温度(Tc),马氏体相变时交流磁化率急剧下降.随退火温度升高,Tc升高.在500℃到900℃温度范围内,随热处理温度升高,Tm、逆相变温度(Ta)降低,相变热滞(Ta-Tm)减小.感应熔炼多晶Co50Ni18Ga32合金升温时析出γ相,γ相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在高温下全部转变为γ相,γ相的出现是不可逆的,即把温度降到室温或者长时间退火都不会改变γ相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辊甩带法制备快淬Pr1.4Fe10.5Mo1.5和Nd1.4Fe10.5V1.5合金薄带.TEM和XRD分析确定了该两种合金快淬薄带为具有TbCu7型结构的1:7相DTA和XRD表明:Pr(Fe,Mo)7转变为1:12相变点为674.78℃,α-Fe析出温度为819.87℃,Nd(Fe,Mo)7转变为1:12相的Nd(Fe,V)12相变点为78417℃,室温至1300℃未见α-Fe析出.  相似文献   

11.
超高强钢热冲压硬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2MnB5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超高强钢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相变硬化机理。根据热模拟试验结果建立了加热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计算模型和变形抗力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材料热冲压同时淬火冷却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采用相变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热成形过程中发生的相变,以及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形成均匀细小板条马氏体组织的最佳工艺为900~950℃加热5min,超过30℃/s快速淬火并保压8s左右。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步热分析仪测定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过氧二异丙苯(DCP)的热流和热失重数据,通过相关模型确定DCP的热动力学参数.热流曲线表明DCP先熔融再分解,熔点为39.5℃,吸热焓为110 J/g,放热峰温为165℃,分解热焓500 J/g;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分解温度参数出现热延滞,放热峰断面扩大;采用 Borchardt-Daniels方法确定DCP的活化能为140 kJ/mol,反应级数为1.热重曲线表明DCP为一阶段热失重,失重峰峰温为170℃,失重率近90%;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失重温度参数出现延滞,但失重率降低;采用非模型动力学方法确定DCP在转化率为0.3~0.9之间的表观活化能接近,其均值为102.8 kJ/mol.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变分累积展开(VCE)方法对六态矢量Potts模型的相结构和相变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引进单变分参数情况下,系统的自由能,内能,比热和自发磁化强度被计算到四阶近似;在双变分参数情况下,上述物理量被计算到二阶近似。结果表明,系统存在三相结构,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是连续相变,而在较高温度下发生的是一级相变。得出的相变位置和用蒙特卡罗(MC)数值模拟方法给出的结果相一致,体现了用VCE方法处理Potts模型的有效性。比用MC方法的优越性在于,用VCE方法能体现出序参量和内能在一级相变时发生突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以低熔点石蜡微胶囊为相变材料,制备石蜡微胶囊保温砂浆。测试了保温砂浆的热焓、相变温度、导热系数和相变蓄热性能。结果表明:石蜡微胶囊保温砂浆具有良好的蓄热、调温功能和较长的热循环寿命,砂浆体系的相变温度为33℃,相变潜热13.42J/g;随着偶联剂和粘结剂掺量的增加,保温砂浆的导热系数呈下降趋势;随着石蜡微胶囊掺量增加,保温砂浆的导热系数先减后增;与空白试件相比较,相变蓄热砂浆的升降温速率明显要滞后,呈现出较好的蓄热、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Ti基(Ru,Ti)氧化物涂层,通过金相显微镜、XRD、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基电极所对应的最佳热分解温度为430℃,在此温度下Ti基电极表面涂层裂纹板块最小,比表面积最大,其电催化析氯性能最好;Ti基电极氧化物涂层主要为金红石型物相结构.在430℃下热分解,可以提高Ti基电极表面涂层的活性,起到降低析氯电位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提升高压电制热储热装置的电压等级能有效提高其风能消纳能力,为了实现高压电制热储热装置内穿墙套管耐温和绝缘水平的提升,以电压为66 kV,炉温为800 ℃的电制热储热装置的穿墙套管设计为例,研究了套管高温绝缘、外隔热及阻热环等关键技术的设计方法.针对穿墙套管的绝缘和隔热方式,分析了电制热储热装置穿墙套管设计计算方法的特点.加温加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耐高温穿墙套管设计方法合理,对电制热储热装置电压等级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自行设计的冷轧工作辊用锻造高速钢为研究对象,采用膨胀仪测定了其静态CCT曲线,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其高温形变后的CCT曲线(动态CCT曲线)。在金相显微镜下对不同冷速冷却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其维氏硬度,分析了热变形对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工作辊用锻造高速钢在快冷速下得到隐晶马氏体+残奥+碳化物,慢冷速下得到的是珠光体+碳化物。冷速大于0.1℃/s时,均能得到马氏体组织,说明该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热变形对珠光体临界转变速度影响不大,但却能减小珠光体转变的温度区间和马氏体转变开始点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8.
立方结构的ZrW2-xMoxO8氧化物材料具有各向同性负热膨胀效应,但难以用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r(W,Mo)2O7(OH)2(H2O)2,热重-差热分析(TG—DTA)表明,Zr(W,Mo)2O7(OH)2(H2O)2的DTA曲线上有明显的ZrW2-xMoxO8结晶转变点,且结晶点随M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严格控制加热工艺条件,将Zr(W,Mo)2O7(OH)2(H2O)2作为前驱体低温合成了ZrW2-xMoxO8系列氧化物材料,高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ZrW2-xMoxO8具有强烈的负热膨胀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电子器件的散热能力,减少高温引起的器件性能降低和寿命缩短的问题,对多孔微通道平行流扁管单相对流换热在发展段高热流下的流动特性和换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从单双面加热、不同消除接触热阻的方法和不同热流密度3个方面对微通道发展段的换热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价.该通道水力直径Dh=1.09 mm,高宽比α=0.85,雷诺数Re=206~4 553.实验结果显示:发展段的摩擦阻力特性层流区与经典理论较为吻合;实验管段单面加热比双面加热在换热能力上有明显增强,但随着Re的增加差距降低;消除接触热阻的方法对换热的影响差别明显不能忽略,采用钎焊的方法与填充导热硅脂的方法相比,可使加热件表面温度降低10℃;在Re1 000时,流体黏性变化对换热的影响较为明显,在高Re区域,不同热流密度下Nu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