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黄河二级悬河的成因,提出采用自排沙廊道技术来解决泥沙侵蚀基准面不合理和水沙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从该技术在东雷抽黄灌溉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其排沙效果领先于国内外现有排沙设施,成本仅相当于其他同功能排沙设施的1/3~1/9.  相似文献   

2.
"自排沙廊道"专利技术在东雷抽黄灌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培根 《中国水利》2006,(18):39-40
陕西省东雷抽黄灌溉工程的渠首进水闸处在黄河小北干流中段,多年来为泥沙问题困扰。陕西省渭南市东雷抽黄管理局在充分研究东雷抽黄灌区泥沙问题的基础上,发明了“自排沙廊道”专利技术,通过3年的运用测试表明,与国内外已有排沙工程相比,这一专利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在多沙河流兴建的水利工程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尊村引黄沉沙池改造自排沙廊道沉沙池方案、原湖泊型沉沙池清淤加高方案、新建湖泊型沉沙池方案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自排沙廊道沉沙池方案只需要对原沉沙池作较小改造,具有结构简单、占地少、不需要专门场地,可随时适应水量、泥沙的大范围变化,对排沙地形条件适应性好,排沙效率高、耗水少,维护管理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分析了自排沙廊道沉沙池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设计了相关的改造指标等.  相似文献   

4.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得出凌汛期洪水具有输沙能力、冲刷量及冲刷粒径均大于夏季洪水,且输沙用水量相对较小的特点。论证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机理:一是低温效应;二是凌洪流量沿程递增效应。以此为理论基础,针对目前水库处理泥沙淤积方式方面的不足,和对已有排沙廊道性能的分析,提出利用一种新型排沙廊道——自排沙廊道配合低温水流排沙解决水库、河(渠)道淤积问题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水库为例,阐述了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排沙底洞等排沙技术措施的局限性。通过分析"自排沙廊道"专利技术的优点以及目前国内自动控制、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提出了将自动控制技术融入"自排沙廊道"专利技术的自动化自吸式排沙管道(廊道)技术构想:1对于已淤积水库,研发可在原有排沙洞进口延伸的管道,扩大排沙洞影响范围;2对于新建水库,在库区内增建自吸式管道(廊道)排沙系统,将网络状管道铺设于库底,在管道不同位置上设置排沙孔,通过电动控制这些排沙孔的有序启闭来实现高效排沙。最后,对这项技术的研发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自排沙廊道进行浑水模型试验,分析了廊道上部排沙导流装置参数的变化对排沙耗水率及廊道出口含沙量的影响。试验得出排沙耗水率随着孔数增加而增大,与重量比含沙量变化成反比。而随着偏转角的增加,相应耗水率减小较大。  相似文献   

7.
乌斯图河渠首的排沙漏斗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斯图河底栏栅式渠首进入引水渠中的泥沙,是采用排沙漏斗进行二次处理的。排沙漏斗不同于其它型式的沉沙池,它具有竖向螺旋水流结构,能连续引水排沙;其排沙流量仅占漏斗设计流量的7%左右,排沙率大于90%,是节水型的排沙设施,这对于干旱缺水的地区有着现实的意义。本设计考虑了上游引水渠和下游冲沙廊道布置对漏斗水流整体的影响。该工程自1992年建成至今,引水排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排沙廊道排沙降低潼关高程的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明了方案提出背景,寻找替代“小浪底蓄清排浑”运用方案,降低潼关高程解除渭洛河下游洪涝灾害根源.潼关河段低温期上段冲刷河床高程抬升,高温期上段淤积河床高程下降,都给下游输送大量泥沙.根据三门峡水库由太安站溯源冲刷向上发展降低潼关高程的实例,以及东雷抽黄站自排沙廊道降低局部侵蚀基准面产生溯源冲刷使渠道淤积面高程下降的实例,选择在三门峡水库布设自排沙廊道降低局部侵蚀基准面产生溯源冲刷降低潼关高程方案,该方案可使粗沙不入小浪底水库,潼关高程得以下降,三门峡水库增加库容,兴利效益得以提高,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黄河北干流水沙特性的分析,讨论了东雷抽黄工程泥沙淤积的各种因素及其防淤措施。渠首引入较多粗沙是造成泥沙危害的主要根源,切实加强渠首引水防沙问题的研究,提高渠道水流挟沙能力,是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黄河北干流水沙特性的分析,讨论了东雷抽黄工程泥沙淤积的各种因素及其防淤措施。渠道引入罗多粗沙是造成泥水危害的主要根源,切实加强渠道引水防沙问题的研究,提高渠道水流挟沙能力,是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黄河枯水和断流对下游河道冲淤及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月兰 《人民黄河》1997,19(8):9-13
近几年,由于上游水库水量的调节与中游地区产沙、三门峡水库排沙不协调,汛期水少沙多矛盾突出。特别是中游产沙集中的高含沙洪水,得不到上游来水的稀释,形不成输沙强度高的较大流量的洪水,导致下游主槽严重淤积。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朝阳溪水文调查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统计、测试和取样测验,对朝阳溪水源的起源、分布、水质状况、来水量、泥沙含量及泥沙颗粒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朝阳溪的综合整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口抛泥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布点源扩散模型结合平面二维粘性泥沙数学模型建立了模拟河口区开放水域抛泥输移的新方法,并对澳门水域疏浚抛泥的迁移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受潮汐水流的影响,淤积主要在抛泥点附近较小范围内,淤积量最大点不在抛泥点。  相似文献   

14.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机制有二:(1) 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形成与地貌演变;(2) 洪泽湖湖底淤高。5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中上游大量水库和蓄洪区的兴建、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使河流输沙量和含沙量不断减少,淮河中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河床倒比降又有新的发展。在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形势面前,根治倒比降的关键措施是洪泽湖反季节运用、下游直流入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水头水利枢纽双出口水道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型式和尺度导沙工程对双出口水道的分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出口断面的上游设置圆弧型或直线型导沙潜坝以及在水流出口断面设置排沙闸,均可不同程度影响分沙效果,分沙比与导沙潜坝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排沙闸的数量均成正比关系。弧型导沙潜坝的分沙效果优于直线型导沙潜坝,且潜坝长度和高度变化均影响分沙比的增长速率;排沙闸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分沙比的增长速率较小,分沙比的增大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对实际工程的改建设计和控制运用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工程中砂石含泥量对减水剂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为探索集料含泥量对减水剂性能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系统研究了砂含泥量对聚羧酸减水剂、萘系减水剂的减水性能影响,并进行了减水效果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砂含泥量为3.0%~3.4%时,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对砂含泥量的敏感性最高,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增加,砂含泥量对其减水效果影响增大;砂含泥量小于3.0%时,大掺量萘系减水剂对含泥量敏感性较小;含有微量的黏土,能够提高萘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提出了堤渠联合辅助排沙系统。系统实施后达到了干支流路径分离的目的,改善了水流环境,增强水流挟沙能力,缩短支流黑孜河的泥沙运行路径,从而使得支流高含沙水流形成的异重流更易于到达坝前。从人工辅助系统实施前2007年及系统实施后2011年黑孜河异重流的输沙数据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系统实施后缩短了挟沙水流运行距离和库区传播时间缩短,增大了出库沙量,减少了水库泥沙淤积,延长水库寿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二维水沙模型在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边界拟合坐标系下的水流基本方程和泥沙连续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建立二维动边界非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根据研究水域的泥沙特点及冲淤特性,分别处理冲淤系数,提出了实用的挟沙能力公式,并辅之于动边界技术,增强了模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深圳港铜鼓航道选线研究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及航道开挖回淤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口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变形情况,且计算稳定性好,速度快,精度较高。水流、泥沙运动、冲淤验证成果基本能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Chilika Lake, Asia's largest brackish water lagoon, is located in the state of Odisha on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It was designated as a Ramsar site in 1981, being the first Indian wetland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under the Ramsar convention. Siltation of the lake i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because it is leading to various geomorphic changes that are affecting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lagoon, which receives a major silt load through the Daya and Bhargovi rivers (both being branches of the Mahanadi river) via the Kathajodi and Kuakhai rivers. The Naraj barrage was constructed at the mouth of the Kathajodi river to regulate its inflow, and also its silt load, into the lagoon. Two observatories are established in the Daya and Bhargovi rivers to determine the quantity of silt entering Chilika Lake through the rivers, with the bed load and suspended (total solids) being measured. Various effects of siltation in the lagoon because of the barrage are analysed in this study, to include the pre‐ and postconstruction situation. By considering different flood situations in the Mahanadi river, various alternate strategies for operation of the Naraj barrage were studied, with the goal of minimizing the siltation in Chilika Lake. These alternate opera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potential effects on the inflow into the lagoon, a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report.  相似文献   

20.
对黄河多沙粗沙区治理的认识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多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应按照“多拦沙、少拦水、兼顾淤地”的原则,继续开展“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重点先治理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对黄河多沙粗沙区治理提出的建议是:①先彻底治理一个完整的流域示范区;②在黄河的一级或二级支流上修建大型拦沙坝;③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坡面治理;④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⑤强化河道管理,实施依法治河;⑥加强内蒙古“十大孔兑”的治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