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低损耗MnZn铁氧体的研究现状及TDK,SIMENS等公司最新产品情况,通过对原材料的性质、掺杂和烧结工艺分析,说明它们决定了低损耗MnZn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同时也表明原材料的匹配对提高材料的性能有重要作用.探讨了低损耗MnZn铁氧体材料的工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第3代宽禁带半导体广泛的商用,功率电子器件朝着高频化、小型化和高能效化的方向加速发展。MnZn铁氧体作为功率电子器件的核心材料,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在高频软磁材料方面研究的焦点。本综述主要介绍近年来Mn Zn铁氧体在高频化方向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通过主成分设计、添加剂调控和低温烧结工艺等手段,实现高频、宽温和低损耗等特性,以及高频下MnZn铁氧体损耗的应力敏感性。随着高频损耗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今后5到10年内将会开发出更多的在0.5 MHz以上的高频和更高的磁通密度下表现出更低损耗的MnZn铁氧体新材料,并迅速应用于通信电源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崔锦华 《陶瓷》2011,(11):31-32
着重介绍了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发展历史、性能特点和一般用途,并对软磁铁氧体材料的技术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了描述,为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开发、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陈国红  周芳灵  赵丽平  段红珍 《化工进展》2015,34(11):3965-3969
铁氧体吸波材料具有吸收频段宽、吸收率高、匹配厚度薄等优点,但由于存在密度大、频带较窄、高温特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吸波材料“薄、轻、宽”的特性,限制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及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结合近几年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的发展现状,概述了改善铁氧体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方法,进而展望了吸波材料的发展前景。总结得出对铁氧体吸波材料进行纳米化、复合化、掺杂及改变形貌,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出性能优良的吸波材料并将其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是未来制备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对NiZn铁氧体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行内人士从NiZn铁氧体工艺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善,制定出效率更高的工艺设计,制造出性能更好的产品。文章将对NiZn铁氧体材料的原料、添加剂和粉料制备、成型、烧结等生产工艺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6.
贫铁锰锌铁氧体材料电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MnZn和NiZn铁氧体材料.在富铁MnZn铁氧体材料Curie温度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贫铁MnZn铁氧体材料Curie温度的经验计算公式.比较研究了贫铁MnZn铁氧体、富铁MnZn铁氧体和NiZn铁氧体材料的起始磁导率和电阻率的频率特性.在低频区域,贫铁MnZn铁氧体的高起始磁导率与富铁MnZn铁氧体相当;在高频区域,贫铁MnZn铁氧体的高起始磁导率与NiZn铁氧体相当;贫铁MnZn铁氧体的电阻率高达103 Ω·m.贫铁MnZn铁氧体几乎兼具了富铁MnZn铁氧体的低频特性和NiZn铁氧体的高频特性,且Curie温度也不低,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软磁铁氧体材料.  相似文献   

7.
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功能材料,主要用作各种电感元件。由于开关电源、彩电、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各种家用电器及办公用品自动化设备的发展、对铁氧体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转换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的电子产品是电子技术发展方向。生产高功能软磁铁氧体材料需要先进的粉料制备技术,铁氧体粉料生产主要分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属湿法工艺的  相似文献   

8.
崔锦华 《陶瓷》2011,(6):31-32
着重介绍了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发展历史、性能特点和一般用途,并对软磁铁氧体材料的技术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了描述,为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开发、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化工中间体》2009,(11):56-56
东磁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永磁锶钡铁氧体料粉、超低损耗DMR47材料、N52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DM4229永磁锶铁氧体料粉、DMR60锰锌铁氧体高频低损耗材料五只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  相似文献   

10.
M型六角晶系钡铁氧体以其优良的磁性能和吸波性能广泛应用于微波吸收方面以及军事民用等领域。除此之外,钡铁氧体还具有矫顽力大、共磁频率高、热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功能上,为吸波材料和永磁材料开拓了新的领域。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钡铁氧体的各项性能仍有不足,如今,离子掺杂钡铁氧体的研究已成热点。主要介绍稀土元素掺杂钡铁氧体的性能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铁氧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氧体材料,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其在多种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铁氧体材料的几种常见晶型结构,及近年来一些新的制备铁氧体的方法。制备出的各种材料在磁性能,光催化性能方面良好。最后展望了铁氧体材料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上世纪30年代开发出的篦式冷却机,为水泥生产向大型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篦冷机的设计开发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8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了美国FULLER公司第二代篦冷机制造技术,篦冷机制造技术的引进开发使我国水泥工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90年代中期我国又开发出第三代空气梁式篦冷机,第三代篦冷机的成功开发应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保证能够使同规格回转窑的产量提高20%以上。虽然自从丹麦史密斯公司开发出第四代篦冷机投放市场后,显示出了更胜一筹的先进性能;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型预分解窑  相似文献   

13.
钡铁氧体磁记录材料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钡(Ba)铁氧体磁粉和介质,是作为实现垂直磁记录方式、且适于批量生产的涂布型磁记录介质而开发的。围绕Ba铁氧体磁粉、Ba铁氧体磁带和Ba铁氧体软磁盘的应用,回顾了Ba铁氧体记录材料的技术开发史。玻璃晶化法制作的Ba铁氧体粒子,其特征是粒度分布好,并可通过Co-Ti置换量的选择,将矫顽力精确地控制在应用系统所需要的最佳值。4MB FD/FDD、Hi-8 VTR等虽已商品化,却未发展到普及的程度。最近,开发了更加微粒化的Ba铁氧体材料。其记录特性具有数百kFPI的潜在可能性。但应注意的是,微粒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磁化的稳定性问题。根据有关评价,结论认为最适宜的粒径为 3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电子陶瓷不仅具有传统陶瓷的耐高温、耐腐蚀、耐风化等特性,而且在电、磁、声、光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电子陶瓷的萌芽时期,到现在为止,材料科学工作者已开发出了许多性能远远优于天然矿物的电子材料,例如:磁性材料铁氧体,铁电材料钛酸钡等。电子陶瓷的特殊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内部的电子状态、原子核结构以及原子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涉及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综述了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相关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工艺对磁性能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应用,展望了研究和开发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新性能和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概况。重点总结了近年来铁氧体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吸波性能。详细介绍了聚苯胺/铁氧体复合材料、环氧树脂/铁氧体复合材料以及铁氧体与其它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这些复合材料将是今后吸波材料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鲁陶 《山东陶瓷》2014,(4):22-22
正日本FDK公司2014年7月8日宣布,开发出了使用铁氧体材料的功率电感器新产品"MCP2016D"。瞄准的用途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数码相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源电路等。据FDK介绍,移动终端的电源电路使用的功率电感器要求实现较高的额定电流,使用金属材料的  相似文献   

18.
纳米铁氧体材料作为吸附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吸附量大及易回收等优点,但单一的纳米铁氧体材料吸附容量有限,因此对纳米铁氧体材料进行改性尤为必要.在概述铁氧体材料类型和制备方法、纳米铁氧体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着重从复合改性方面综述了纳米铁氧体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吸附污水中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指出复合功能化材料可以大大改善纳米铁氧体材料的磁性和吸附性能,并对纳米铁氧体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锰锌铁氧体作为现代社会中全面发展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所必备的一种功能材料,随着当前社会通讯、计算机等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性能的锰锌铁氧体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有效开展对磁性材料研究的关键。因此,文章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高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性能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目前相关学者关于掺杂对高磁导率锰锌铁氧体性能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Ni Zn铁氧体薄膜具有优良的软磁特性、良好的机械耐磨性、稳定的化学性能、较高的铁磁共振频率和高电阻率等诸多优点,已成为铁氧体薄膜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结合通讯系统器件发展趋势,本文对Ni Zn铁氧体薄膜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应用进行了介绍,着重从薄膜的制备技术和添加剂等方面综述了当今国内外对Ni Zn铁氧体薄膜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Ni Zn铁氧体薄膜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