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河上游重点河段特征有机污染物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的水污染重点研究河段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典型特征有毒有机污染物的专项筛选和重点识别工作。首次采用半透膜采样技术(SPMD)和其他先进测试手段对7个地表水和底质断面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并确定了壬基酚类和多环芳烃类等作为典型特征有毒有机物。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沉降物含量较高水体的监测和研究数据可比性差的问题,对质量保证,水质样品的采集,保存,处理,分析测试技术,沉降物质量评价,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一些现行办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深入开展对痕量和超痕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和监测,对采样分析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及采取对部分水质参数进行水相、悬浮物相分别测定和适宜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半透膜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以半透膜作为选择性障碍层的膜技术与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半透膜节水灌溉技术,该系统可充分发挥功能性膜材料的特性,以膜内外水势差为驱动,是一种基于生命需水信息的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该技术无须外加机械动力,实现了灌溉系统的自动化.论文分析了半透膜节水灌溉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半透膜管网灌溉系统和点式灌溉系统的试验研究方向,阐述了该技术在节水灌溉和盐碱地改良中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种类繁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仅广泛用于工业,也大量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导致饮用水源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对各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都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我国于2005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新增加了25种VOC化合物作为严格控制的目标化合物,包括5种苯系物、6种氯苯类化合物和14种卤代烃类化合物,由于水源水中VOC含量低,对分析人员和仪器需求很高,本研究目的是建立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标准分析方法,研究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饮用水源水中45种痕量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分析45种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范围为74%~122%,精密度RSD%范围为4.2%~22.0%,检测限范围为0.04μg/L~0.15μg/L。均满足水源水痕量分析的要求,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出本方法可作为水利水质监测部门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行业标准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黄河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面临诸多困难,需要重点研究多泥沙河流水质自动监测水样采集、样品前处理、系统远程监控等关键技术问题.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开发了带拦污栅的采样双体船和可吊装箱体,研制了具有故障自动报警和泥沙反冲洗功能的五级可调式水样前处理装置以及自动除藻装置、水下传感器自动冲洗装置、断水断电的自动保护装置等,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成功地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在黄河水量调度、引黄济津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自动站发挥了人工监测不可取代的作用,做到了对水污染抓得住、测得准、传得快.  相似文献   

6.
黄河水体COD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黄河流域工农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黄河水污染也日趋严重,且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通过分析认为,黄河水质监测中采用的反映有机污染的主要指标CODMn已不能客观反映黄河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序,而CODCr的代表较好,黄河多泥沙的特点给CODCr的监测带来种种困难,根据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作者提出在黄河河口镇以上断面CODCr的监测可按照国家监测标准要求执行,河口镇以下断面非汛期时按照国家监测标准要求进行监测,汛期则仅监测清水中的CODcr,但监测结果不能作为国家环境治理措施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水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水质监测领域有了迅猛的发展。现场采样作为水质监测的关键环节,其自身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为使采样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必须加强现场采样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文中对水质采样技术中涉及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文中从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常规监测,两个阶段说明各种质量控制手段和质量控制技术。结果表明:一个水质样品,从采样点的设置、采集样品、样品保存与运输、进入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统计、进入数据库、做出综合评价这整个过程中,只有把握住各个环节,确保质控手段应用合理,数据才能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了解黄河干流重点城市水源地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情况,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水源地38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05.6%,精密度为1.7%~24.0%,检测限为0.02~0.04 μg/L,满足痕量有机物的分析要求.对3个城市水源地丰、平、枯水期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
黄河山东段自开展水环境监测20a来,对采样垂线、采样频次的代表性从未进行过系统的论证。依据该河段1980~1993年监测资料,选用能反映水环境有毒污染、有机污染、水化指标等9项主要监测参数,应用误差分析方法,进行了采样代表性的综合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水质分析时,采样次数越多,代表性越好;采样次数越少,误差越大。此外,还指出了水质监测合理的采样垂线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水资源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黄河流域多维临界调控措施、方案;基于协同学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了黄河流域多维临界调控仿真模型;通过对黄河水资源分配进行大量模拟研究,实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期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TVA发展历程探讨黄河流域管理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通过对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立法的重要作用以及责权利的高度统一、政府的服务职能与企业盈利的有机结合、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建议。指出,要抓紧制定《黄河法》,以规范和调整黄河治理开发中各方面的关系;成立高层次的黄河管理委员会,真正实现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加快黄河治理开发步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高度  相似文献   

13.
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过程对保障其河口三角洲生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演替特点,认为该区生态关键期为5~9月;分别分析了黄河渔洼以下三角洲生态系统中的陆域湿地、河流湿地和近海湿地等重要生态单元生境修复与黄河河川径流条件的关系,提出了它们对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过程的要求;统筹考虑黄河天然径流条件、自然功能用水和社会功能用水的平衡、黄河水资源配置条件等因素,提出了现阶段黄河可向其三角洲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用水控制指标,其中,5~6月繁殖关键期的适宜水量约22亿m3、利津断面流量宜大于250m3/s,7~9月应保障量级不低于2500 m3/s的漫滩洪水、平水期流量不低于200~300 m3/s,11~4月流量应不低于75m3/s、并争取达120 m3/s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照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分析引黄灌区在现代化改造实施中的水土流失特点,结合引黄灌区自身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总结水土流失防治策略,提出了引黄灌区现代化改造中各防治分区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结束后的水土保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王梦蕙  陈璐  李松虎  李力 《给水排水》2012,38(7):151-155
考察了黄河下游某市给水管网水质的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2011年2~7月,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在8.7~328.7μg/L,81.3%的检测数据AOC<100μg/L,其值随季节变化、水温升高而升高。AOC P17在AOC组成中占优势,季节变化特征较AOC NOX明显。以引黄水库作为水源、处理工艺不同的两水厂给水管网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存在差异。黄河下游城市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总体水平较好,管网不同取样点细菌再生长限制性因子有差异,AOC、磷及其他无机营养元素均有可能成为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16.
维持黄河生命低限流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给出黄河生命低限流量和河流生命定义的前提下,以水流连续方程和动力方程为理论基础,得到黄河干流主要节点生命低限流量数值。通过估算入黄一级支流最低入黄流量及黄河干流自然损耗量,如河道水面蒸发、水库水面蒸发、水库渗漏量、河道侧渗量等,逐步得到了黄河干流主要断面生命低限流量数值。该数值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河道格局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治黄思路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学习、整理有关黄河形成发育过程和黄河下游大改道变迁分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黄河治理中的重大问题 ,对黄河决溢、改道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归类 .按照黄河下游河道演变的成因、影响及其与相邻河系的关系等 ,将黄河发育进化分成 9个历史阶段 .把黄河改道纳入黄淮海平原发育的整体格局的演变中综合全面研究 ,以弥补只视改道为各个孤立、偶发事件的研究方法局限 .由此认为 ,2 0世纪后期是黄河和黄淮海平原完全发育成熟的阶段 ,而 2 1世纪开始了黄河的新纪元 .在此转折点时期提出供考虑研究的若干治河意见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角度看黄河水沙调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自然特性作为解决黄河问题的主要矛盾,分析了当前黄河的健康状况,认为协调水沙关系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根本.从维持排洪输凌、输沙和保证河道低限水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黄河健康生命对水沙调控体系的要求,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总体布局和运用目标.水沙调控体系总体布局:以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为主体,海勃湾、万家寨水库为补充,与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东庄水库共同构成.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