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无源接入网复用技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接入网的业务模式已从基于音频和文本转向基于图像和视频.该变化要求接入网具备高速率(大于100 Mb/s),对称的和足够带宽的新特性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采用点到多点的无源光网络(PON)结构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主要讨论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DM-PON)和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两种复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魏松 《电信交换》2005,(2):25-29
尽管通过铜线可以提供比较快的速率,但更高的带宽只有通过光纤才能够提供。本文介绍了主动光接入网的结构、光接入网的分类以及其给用户提供电信业务时的操作,最后展望了光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下一代多波长光接入网的主要技术及其体系架构,主要包括WDM—PON技术、WDM/TDM—PON技术、WDM/OCDMA—PON技术。重点介绍了WDM—PON无色ONU的实现方式,其中采用RSOA实现ONU无色化的体系架构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分析了下一代基于广播电视的WDM-PON体系架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宽带无源光接入网技术GP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的骨干网已经基本实现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传送的业务除了传统的电话、传真等低速业务外。还有基于高速数据传送的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等宽带业务。而位于网络边缘的接入网发展一直比较缓慢,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因此运营商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及个人化的用户接入网,最理想的方式是建立一个以光纤为主的用户接入网。无源光网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宽带化已经成为下一代接入网的必然要求,新的数字业务的发展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在网络接入方面,传统的XDSL宽带接入方式不能满足上述网络接入的需要,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PON技术成为网络接入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了PON相关的EPON、GPON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己成为电信领域的热点技术。  相似文献   

6.
无源光网络     
本通过对信息技术发展、网络流量剧增形势的深入分析,得出了在电信网络朝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的情况下,发展宽带接入技术,建立OAN(光纤接入网)是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结论。然后,着重介绍宽带接入的首选技术——PON(无源光网络)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存在的技术难点;介绍PON的组网能力及其杰出的可靠性;最后介绍利用PON构建宽带接入网的优势,及其与未来电信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有线电视网络EPON ONU自动认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策激励、宽带提速及光进铜退趋势的推动下,高速数据、超高清点播及OTT等新业务的出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逐渐开始采用FTTH技术建设双向网络。本文结合原有HFC网络认证系统及光纤到户EPON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ONU自动认证系统,充分利用已有的LDAP认证服务器及EPON网管,实现了ONU在OLTPON端口的自动认证及ONU业务的自动认证,保障了光纤到户网络业务的快速开通。  相似文献   

8.
《电信科学》1999,15(5):51-52
随着光纤接入网的规模应用和撤点并网工作的深化,中小容量的交换节点正逐渐被ONU(光网络单元)取代,光纤接入网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网络拓扑日趋复杂。根据网络结构的不同特点,接入网分为干线段、配线段和引入线三层结构。在接入网干线段,网络容量大,对安全性要...  相似文献   

9.
无源光网络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发展、网络流量剧增形势的深入分析,得出了在电信网络朝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的情况下,发展宽带接入技术,建立OAN(光纤接入网)是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结论。然后,着重介绍宽带接入的首选技术———PON(无源光网络)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存在的技术难点;介绍PON的组网能力及其杰出的可靠性;最后介绍利用PON构建宽带接入网的优势,及其与未来电信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日本在降低光纤接入网综合造价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采用新型组网技术,降低ONU和SLT成本,降低有源器件,无源器件和光纤成缆成本,供电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WDM-PON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运行原理,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多波长光源、波分复用器、ONU光源、接收机等光器件方面的问题.此外,还对光网络的保护和恢复以及如何承载广播业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分析了WDM-PON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WDM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WDM无源光网络作为一种宽带接入技术的优势及基本工作原理,并对其关键技术,如多波长激光器、波长路由器、波长监控、频谱分割、媒质接入控制等,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ATM的宽带无源光接入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TM-PON)是未来实现宽带、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ATM-PON(APON)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所支持的业务、实现系统所需要解决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同时对系统设计是所需考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千兆以太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千兆以太无源光网络这种新型的接入网技术 ,主要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One code family suitable fo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based on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s present. Though spatial coding is used for capacity enlargement, the corresponding encoding/decoding devices require less fiber ribbons than that of the spatial/spectral systems proposed previously and the code cardinality is maintained. In addition, the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is eliminated in the decoders of the proposed network and the phase-induced intensity noise arising during the photo-detecting process is suppressed further. Therefore, larger capacity can be accommodated in the network with simplified coding hardware.  相似文献   

16.
A scheme for upstream access and local area networking among customers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facilitated through a single reflective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placed in customer premises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Upstream access is performed by wavelength seeding the reflective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while the broadband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spectra was use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local area network traffic  相似文献   

17.
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光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技术是目前正在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O-OFDM技术应用在光网络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抵抗色散及偏振模色散等效应的能力,从而改善网络的性能.文章阐述了O-OFDM技术的原理,介绍了将O-OFDM技术应用在光骨干传输网中及光接入网中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电信网中的核心网、城域网和接入网这三个部分的能耗进行了调研和总结,并对这三个网络部分的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光网络的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APON的MAC协议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结合以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PON)的G.983建议,提出了一种低信元时延变化(CDN)、低信元时延(CD)、无碰撞、公平,高效的媒质接入控制(MAC)协议,并对该协议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