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木设计     
刘轶楠 《缤纷家居》2011,(10):24-27
建筑学硕士出身的赵雷,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四年之后,将兴趣转至木作家具,于2010年创立了木智工坊,现今在网络平台上拥有极高的人气,赵雷以他的方式与设计爱好者们一起分享那些与木设计有关的信息,以及他们质朴的家具设计。  相似文献   

2.
赵雷,1982年生,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4年后,于2010年在杭州创建木智工坊。希望通过优秀的设计体现木头本身的智慧,倡导环保设计。这个与木如影随行的人,与木结缘还源于一位甲方。赵雷轻描淡写地说道,"这是三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还在做建筑师,我很喜欢做设计但不喜欢被人指挥,后来遇到一个甲方很喜欢指挥人,而且在不合理的地方也拗不过他。我觉得可能是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并不太适合我,我决定另找一条路。"  相似文献   

3.
木作生活     
《缤纷家居》2011,(9):10-10
因为工作的原因及微博的关系,认识了不少喜欢木作的设计师。他们对木头的喜爱超出了设计者与材料的关系,更像是彼此性格、情感的映射关系。在他们眼里,木头是有着丰富的生命经历和情感智慧的,一块块木料经由他们之手变成我们生活中一件件家具物件,这些来自于大自然的树木以新的生命形态继续生长,并因附着了设计者的情感,而有更加生动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木智工坊设计工作室由建筑师赵雷创立。自创立以来,其一直致力于对木质材料、工艺和形式的持续研究,通过产品设计及文字表达其独立的价值观念。我们探索木质材料的创新工艺与结构,只使用对环境友好的涂料,追求物尽其用的设计、细致精湛的工艺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形式。木智工坊的目标永远是为用户提供性能完善、经典优雅的高品质现代家具。木智工坊希望通过对材料、工艺和设计的持续研究重新定义现代木作。通过对木制  相似文献   

5.
<正>东北林业大学明清家具研究所于2013年7月9日成立,为校级科研机构。创办人牛晓霆教授在学生时代即钟情中华木作文化,向北京龙顺成的老师傅们拜师学艺,立志为传统木作艺术传承奋斗终身,并以"弘扬中国传统木作文化,献身华夏经典器物研究"为宗旨,  相似文献   

6.
武巍,素元木作创始人。从已经很有成绩的工业设计领域转型,成立自己的家具工作室,在武巍看来是很自然的事。他从小便喜爱木头,"开始学习设计的时候,我就隐约认定将来一定会做与木头相关的事。"武巍说。从工业设计到家具设计的转变并不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其中肯定有着磨合过程。最开始,武巍和伙伴只定位做设计服务。那时候也有慕名或通过介绍来找他们的客户,但项目总量并不多,于是便有了一些空余时间。武  相似文献   

7.
孙云:杭州内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空间设计专业,从事建筑改造与室内设计16年,期间多有对家居设计的感悟,2008年建立木攻房,潜心钻研木作工艺。孙云从来都不把自己定义为家具设计师,却在几年间推出了很多颇受好评的木作家具;最朴实的物质文化激发了他的设计灵感,在他的家具中体现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他从小就被叫做孙木匠,而他对木作的兴趣也会一直保留下去。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1月16日,一个普通而又颇具内涵的日子里,费斯托工具首届木工坊论坛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木工坊"大咖"们汇集一堂:大小木作孙岩,木卡卡木工坊毛佳瑶,忘言手作别涛,米立方开放创意实验室缪晓东,笨爸爸工房张旭健,理木工坊陈志远,M.Y.Lab木艺实验室大师兄徐广举、林宜宸,木忘初心黄上智,作物藏大琳。这群志趣相投、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大佬们齐聚在上海,聊木头、聊"干货"、聊的是人文,玩的是情怀,玩工具,玩创意!  相似文献   

9.
木头人海弟     
海弟,大学时学化学,曾从事海关质检,但始终痴迷于木头。毕业后开始收藏古旧木材、古木家具,师从木材鉴定专家苏中海教授和木匠大工汪林永,辞职专业从事木工创作,现为独立艺术家。2013年12月8日,海弟受邀成为《一席》第132位讲者,讲述他的木头情缘。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七届全国高职高校学生木作技艺竞赛暨2019世界木材日国际青年家具制作邀请赛选拔赛"于2018年12月24-27日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本届比赛由国际木文化学会联合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共同主办,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传统非物质文化装饰元素作为其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不同区域民族的精神特质、应用特点与审美经验,对其自身形态的认识把握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广式木作与家具装饰元素为研究对象,从对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居民建筑与室内布局、岭南文化、西方文化此五大影响因素展开对广式木作与家具的非物质文化装饰元素形态演化的动因进行多维度考察,并分别从“形”“意”“色”三个元素出发对广式木作与家具的非物质文化装饰元素的演化特点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广式木作与家具的非物质文化装饰元素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抗战延安时期重要的产品设计师张协和以及他创办的美坚木作厂为研究对象。试图展示出在那个特殊时代,张协和与美坚木作厂在木工设计和制造生产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即便在一个被封闭的环境中,美坚木作厂也具有很强的市场活力,很多方面都遵循了市场规律来运行。这将进一步让我们洞悉延安时期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了例究中国古代木作行业中平木工具之平推刨的设计特点,选取用于木材表面加工工艺传统的木作工具平推刨,从其材料、构造、形态三个设计角度进行分析,突出其作为"中国传统木作加工工具"经典案例的价值体现。进而得出平推刨在设计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优良的工艺特点,代表了中国设计传统的特色。作为传统设计造物的经典代表之一,平推刨在功能与审美设计的巧妙结合,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古代匠师的良好设计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木作的魅力     
木头木头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温暖、质朴和独特的,平顺的纹理、柔和的触感、优雅的气味,都能帮助安抚人心调节情绪,木头拥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特质与美感。木之特质,主要体现在其环境友好性。木头来自森林,借助太阳的  相似文献   

15.
朱小杰说,他喜欢木头。小时候,家就在木材公司的边上,在木头堆里闻着木香长大,再加上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与木头紧紧相连。所以一直认为石头代表着西方的文化;而木头,代表着东方的文化,对木头的热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冥冥之中,如注定一般,与木结缘;但谈起用木料来进行创作,确是  相似文献   

16.
正大自然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应该就是参天大树,它为我们遮阴,同时又提供新鲜的氧气,但是废弃或者回收的木头能够做些什么呢?来自国外的Kimera Wachna给了我们答案,五个月前她辞掉了工作,开始专注于这些废弃的木头。她开始在木头上面作画,无论是风景还是动物都被她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每一块废弃的木头都成为了美丽的工艺品,焕发了新生。这些作品很美吧?其实在提倡环保的今天,我们也可以开动脑筋将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变废为宝,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17.
<正>由国际木文化学会主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和广西大学林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高职高校学生木作技艺竞赛暨2016世界木材日国际青年家具制作邀请赛(中国区)选拔赛"于2015年11月19日至22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比赛从六月底开始报名,九月初截  相似文献   

18.
介绍全树、全木作为造纸工业原料,制浆造纸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木佰士品牌简介:木佰士创立于2012年,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原创设计健康家居品牌,其力图将传统家居生活哲学融入现代生活中。将合理精准的用材、精湛细腻的工艺、鲜明特色的东方造物美学注入产品设计,给用户带来极佳的木作体验。木佰士制作出来的产品平凡而又极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炭化杨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美式家具常用的红橡木、胡桃木和黄杨木作对比试材。为获得不同木材表面粗糙度的范围及变化趋势,笔者将四种材料经过相同干燥工艺和机械加工处理后用6种不同目数砂纸分别打磨,采用探针法测试得Ra、Ry、Rz、Rp、Sm五项粗糙度参数数据。经分析表明,砂光精度的提高可以明显降低炭化杨木表面粗糙度,加强其表面致密程度,使之接近于黄杨木的涂饰水平。因此,本试验有助于推进炭化杨木在家具涂饰上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