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缆故障点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胜  魏明 《电气时代》2000,(4):42-42
最近,我公司发生多起电缆事故,引起停电、降压供水。只有尽快地找到电缆故障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电缆故障在一般情况下无法通过巡视直接发现。在缺少必要仪器时应首先检查中间接头,电缆中间接头出现故障的机率最大,尤其是长期浸泡在水里的中间接头经过热胀冷缩容易进水引起接地和短路故障。通常情况下要采用测试电缆故障的仪器进行测量,确定电缆故障点的位置。电缆故障的  相似文献   

2.
电缆故障指示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文胜 《广东电力》2002,15(5):66-67,72
提出了一种快速查找电缆故障的方法--应用电缆故障指示器查找电缆故障点。介绍了电缆故障指示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以及在树干式向外扩散网络和环形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35kV及以下中、低压电缆的故障进行分析。从找出电缆事故的多发点出发,分析电缆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投运后降低电缆故障率的改进措施和投运前电缆避免故障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三亚供电公司使用的1条海底电缆,在运行的前7个月就发生了各种击穿和外力破坏性事故5起.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技术人员对故障发生点的电缆进行了解剖,发现电缆存在绝缘纸重叠、有破损孔、绝缘纸层间存在潮气及导体变形等缺陷,这些缺陷都是由于电缆在制造过程中没把好质量关而造成.从而提醒电缆生产商及用户严把质量关,以确保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对中低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故障类型及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发现对电缆中间件和终端头的故障类型及测试相对较为成熟,而针对电缆本体的相对较少。针对电缆本体主绝缘损伤的故障类型进行了人工复现及测试,着重对电缆的主绝缘损伤并伴随金属铜屏蔽和半导电带损伤的故障类型进行试验。详细描述了采用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OWTS)的过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局部放电点进行定位。结果表明OWTS系统可以对电缆本体损伤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定位,可为XLPE电缆的检修和试验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耐压试验易对电缆造成损伤的弊端,提出了基于频域阻抗谐振模型的多点绝缘缺陷识别及精确定位的方法,以有效诊断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缆存在的故障,可为其它供电局检测和诊断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缆的故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云南配网电缆故障情况按照故障位置及故障表象开展分析后,发现电缆肘型头是故障"高发地".紧接着对电缆肘型头击穿故障、带电故障结合案例提取故障特征,分析故障原因总结为电缆接地不良、运行环境差、安装不规范三个方面.文中还穿插了对电缆肘型头相关原理、作用介绍,最后提出了减少电缆故障的措施及建议,对基层运维人员降低电缆运行...  相似文献   

8.
高压电缆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高压电缆发生重大故障,会导致城市区域大面积停电,将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电缆所采用的离线故障排查技术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基于电缆故障产生暂态行波的原理,通过双端测距技术实时获取电缆故障点位置,解决了当前离线故障定位方法对于GIS终端、T接电缆线路定位时间长、定位复杂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引起绝缘击穿、发生危及电缆安全运行的电缆接头故障.分析了10 kV交联电缆接头制作工艺引起绝缘损坏的原因,结果表明:发生电缆接头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中的杂质、水气及气隙进入电缆接头,使得电缆接头绝缘存在缺陷造成发热、局部放电或击穿,施工工艺是影响电缆接头质量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对提高电缆接头质量有参考价值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邢台电电厂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电缆故障,找出了探测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证实了采用QF1-A型电缆探伤仪和ELG-1型电缆故障测试仪均能有效并准确地检测出电缆故障障点位置,对快速恢复供电,保证安全生产,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耗能用户电缆出线故障几率较高的情况,分析了造成故障多发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防范措施,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2.
袁梅  袁长春 《电力建设》2002,23(4):37-0
电缆无论在敷设前、敷设后,还是全部施工完,乃至长期运行后都会出现故障,因此,及时、准确地测寻到故障点位置非常必要。文章就电缆故障点位置的测寻方法(声测法和音频感应法) 及各种故障情况下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统IEC热路法无法计算复杂工况下环流变化后电缆温度,因此,采用有限元法并结合电磁场与传热学原理,针对不同接地方式与运行工况下的三相电缆,计算与分析不同常见护层故障下环流变化后的电缆温升情况,为电缆运行状况判断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对于护层交叉互联接地电缆,交叉互联箱进水地或护层接头故障后,故障相电缆温升高达10℃,且故障相电缆在故障点前后出现5℃的温差;对于护层单端接地电缆,发生两相护层故障后,故障点前段电缆较正常运行温升高达13℃以上,故障点前后段电缆存在10℃的温差;三相电缆温升及各相之间温差情况可为电缆温度在线监测提供参考,并根据电缆前后温差出现点对电缆故障点进行定位,尽快检修处理,从而减少后续击穿烧毁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分析电缆故障现象的原因,应用自行改造的单臂电桥将电缆故障点进行了正确排查,使宿舍照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电缆常见的几种故障,并详细阐述了脉冲反射法与冲击电流法在寻找电缆故障点时的联系与区别。结合35 kV赛瑞一故障排查实例,阐述了电缆故障排查的方法与流程。  相似文献   

16.
在电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电缆短路故障时有发生,给工农业、通信等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何既快又准的找到短路点的位置,就显得很重要。以往大部分电缆生产厂家和用户都是采用摇表、精密电桥测量两短线之间的电阻,通过计算来确定短路点的位置。这种方法要求短路点的短路电阻为零才可以计算出来确切位置,否则,计算值有很大误差。也就无法较准确的找到电缆短路点。笔者就这一问题浅谈二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俊 《上海电力》2002,15(5):21-22
随着上海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对电网电缆化率的要求不断增加。就浦东电网而言,2002年电缆线路总长已超4000km,远超架空线路长度。近几年,随着城市农村电网改造及新技术、新产品的运用,电缆故障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每年仍有100多起电缆故障,其中40%属于外力损坏,60%属于电缆运行、电缆本体及电缆施工所引起的故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缆与电网的高度耦合,电缆故障将辐射影响整个电网及用电设备的安稳运行。传统时域反射分析法往往只能检测并定位电缆已形成的不可逆故障,不能满足检测并提前预防故障的智能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及要求。频域反射分析法能够检测到微弱的缺陷,这些缺陷随着时间将演化为不可逆故障。但该方法仍然存在诸如定位图出现误判点,两端出现频闭带,以及定位精度低等缺点。为提高电缆故障检测定位能力,本文结合频域反射分析法与峭度特征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拓展峭度的提升缺陷定位能力的方法,可以显著降定位曲线的误判点并且在较宽扫频带宽时能够提升定位精度,最终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电缆缺陷定位。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高压电缆敷设在地下,故障不易发现,通常除外力破坏或高压电缆终端爆裂等明显故障外,一般需使用检测设备,并采用相应的故障检测技术查找高压电缆故障点。高压电缆故障查找一般分为确定故障性质、故障测距和故障精确定位3个步骤。  相似文献   

20.
35kV交联电力电缆的常见故障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祥 《高电压技术》2004,30(Z1):12-13
分析了数起涉及线芯、主绝缘层、外半导电层、终端应力锥、屏蔽层外护套及绕包工艺中间模塑接头等位置的35kV电缆故障 ,发现故障原因系进水、屏蔽层腐蚀、主绝缘材料纯度不够、结构偏心、屏蔽层截面太小、外屏蔽料机械划痕、点压工艺不合理 ,绕包疏松及交联不充分所致。经采取技术革新、修订企业内部 35kV电缆订货要求、引进冷缩接头工艺等措施后 ,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