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对大民屯凹陷沈 2 2 3- 2 2 9潜山构造形态及内部构造、储层裂缝的特征及分布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构造、岩石性质等因素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 :断层的发育直接控制着裂缝的分布 ,而岩性是储集层构造裂缝发育的直接控制因素 ,白云岩、变石英砂岩地层是主要高产层位。从而为大民屯凹陷沈 2 2 3- 2 2 9潜山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民屯凹陷已进入勘探中后期,潜山油气藏为下一步勘探的主战场,其油源和储层条件的特殊性导致油气分布的特殊性.大民屯凹陷潜山油气藏储层主要为裂缝性储层.通过对裂缝性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潜山上覆非渗透性红层与油气的分布关系以及烃源岩和油气输导方式的研究,揭示了大民屯凹陷潜山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受源岩分布、构造应力场演化、潜山岩性分布及潜山上覆红层分布的联合控制,主要分布在大民屯凹陷的中北部.该发现为选择下一步油气勘探目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录井等多种资料,利用储层预测、波阻抗反演、裂缝建模处理和解释等技术,以RSI、FRACA为平台,建立了大民屯凹陷沈625并区古潜山岩性及裂缝分布模型,进一步落实了研究区古潜山岩性分布特征及裂缝发育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EAA能量吸收法对古潜山含油性进行了预测,指出沈625断块和沈229断鼻构造区为当前最有利探区,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油气形成条件分析入手,对大民屯凹陷法哈牛—曹台地区太古宇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条件是决定基岩潜山圈闭能否成藏的关键,研究区具备良好的油源条件;在侧向供油的情况下,与潜山接触的烃源岩的深度控制了潜山油气藏的底界深度。储层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太古宇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储层类型为裂缝型,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构造条件在潜山圈闭形成及储层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断层在沟通烃源岩及油气在潜山内部的运移中起到了通道作用。封闭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油气藏的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发育的泥岩、非渗透层及凝固的高凝油层等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闭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福功 《南方油气》2005,18(1):45-47,67
针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元古界潜山裂缝-孔隙型复杂储层的地质特点,从岩矿分析入手,深入研究元古界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在元古界潜山的岩性识别、储层识别、储层参数确定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建立了大民屯凹陷元古界潜山储层测井评价方法,适合本地区特点、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6.
前进地区作为辽河裂谷盆地大民屯凹陷的组成部分,断裂活动在新生代更为活跃.具体表现为各级别断层数量多,规模不等,以张性正断层为主,多期多组,有平面上交错、纵向上相互切割的特点;断裂活动贯穿于大民屯凹陷发育的始终,控制着构造的基本格局.目前该区具有较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利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对沙四段及潜山各含油层段进行精细构造研究,并通过储层反演等技术手段预测该地区沙四段储层发育情况,在构造及储层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评价出下一步潜力目标区,为下一步该地区的深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民屯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与层序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民屯凹陷是在前古近系基底上发育的一个新生代富油气凹陷,截止2007年底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t,其古近系是重要勘探目的层和产层.根据凹陷的构造演化史与地层、沉积发育特征,利用钻井取心、岩屑录井、测井和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将凹陷古近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通过精确的速度分析及井震结合,建立了全凹陷古近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应、湖平面变化与气候等因素共同控制了大民屯凹陷层序的形成,其中构造沉降对层序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与等时格架建立对大民屯凹陷岩性油气藏研究与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民屯凹陷元古界分布与储层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民屯凹陷元古界白云岩、石英岩为古潜山最佳储集岩性,因而元古界分布研究在古潜山勘探中占有重要地位。元古界为海相沉积,现今分布主要受印支运动褶曲、抬升、剥蚀作用和燕山运动压扭性左旋断裂活动的影响,是多期构造活动及后期多次改造后残留的地层,主要分布于大民屯凹陷西北部。通过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综合对比,结合岩心资料开展大民屯元古界内幕结构研究表明,大民屯凹陷主要发育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的18个小层,宏观上为近东西向的紧密向斜结构。元古界岩性识别主要通过放射性测井系列交会的方法,进而通过深浅侧向电阻率和三孔隙度交会及成像测井系列判别有效储层和裂缝发育段;以储层特征重构为基础,通过地质统计、多属性变换和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开展伽马和深、浅侧向电阻率多属性测井模拟反演,能够有效地预测元古界的岩性和裂缝发育段的宏观分布。  相似文献   

9.
变质岩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如何有效地预测裂缝分布、寻找储层发育有利区域是制约变质岩储层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在裂缝发育区,地震波传播速度下降、振幅增大、能量显著增强,储层岩性影响地震反射特征.物理模拟实验分析表明,地震反射为一组裂缝的综合响应,代表的是一个裂缝带,而不是单一裂缝,裂缝角度与地震反射角度基本一致.文中通过井震结合的地震波组特征分析,建立了5类地震波组特征与裂缝发育模型,提出了利用地震资料直接识别变质岩储层裂缝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大民屯凹陷变质岩潜山勘探开发中得到应用和验证,确保了水平井有利储层钻遇率高达70%以上,实现了规模储量发现和油藏的高效开发,对评价其他潜山油气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民屯凹陷低潜山综合勘探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彦民 《中国石油勘探》2005,10(4):38-44,55
大民屯凹陷近年来勘探上连续获得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安福屯、东胜堡西、平安堡等低潜山,成为老油区深化勘探的典范之一,其中勘探思路转变是前提,勘探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是关键。针对大民屯低潜山勘探中复杂构造落实、储层识别与评价、裂缝发育及岩性分区预测等关键地质问题,探索并形成了以三维可视化、地震多属性、综合测井评价、储层特征多属性反演等多项技术为核心手段的综合勘探技术系列,并在开展综合评价、指导钻探部署及发现新区带、新领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民屯凹陷东胜堡潜山位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北部,该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十分优越。本文利用钻遇地层资料,结合前人对大民屯凹陷变质岩潜山储层的系统研究,初步分析了东胜堡潜山储层的孔隙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因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民屯凹陷烃源岩特征和油源进行了对比,对高蜡油来源、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发育两套有机质类型和丰度差别显著的烃源岩,即“油页岩”和厚层泥岩。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来源于“油页岩”,而正常油来源于暗色泥岩。高丰度的有机质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形成提供了母质条件,有机质经过强烈的微生物改造形成了高蜡油,较低的热演化程度是高蜡油生成和保存的重要条件。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古潜山、沙四以及沙三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东胜堡潜山、静安堡潜山及静北广大地区,明显受“油页岩”的分布控制。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西部及大民屯凹陷潜山储集层识别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岩心分析技术以及测井交会图技术相结合,厘定了辽河坳陷已发现的基岩潜山油藏的岩性、储层;分别建立了碳酸盐、变质岩基岩潜山的岩性、储层的识别标准。对于碳酸盐基岩潜山,重点以大民屯凹陷以及西部凹陷曙光潜山为研究目标,结合试油、试采数据建立潜山中储层识别标准;对于变质岩潜山,主要以西部凹陷以及大民屯凹陷为主,在系统建立岩性、储层识别标准的基础上,对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储集能力进行评价,按暗色矿物含量的高低将辽河坳陷已发现的变质岩潜山的储层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4.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119井区下第三系沙四段储层横向变化大,属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复杂地质条件,为此,对薄砂体分布进行测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预测,明确了砂体分布范围,拓展了新的含油层系,找到了有利含油气圈闭,并探明一定石油地质储量,在大民屯凹陷薄砂体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5.
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古构适应力场控制,根据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带前新生界基岩顶面构造演化的分析,认为其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燕山期挤压应力场,喜马拉雅期房身泡组至沙河街组沉积期的两期拉张应力场和喜马拉雅期东营组沉积期右行剪切应力场的影响和控制。采用光弹物理模拟实验法,得到了安福屯潜山带前新生界层岩顶面这3期古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图、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轨迹图和应力级值分布图。依据实验结果,认为燕山期挤压应力场诱发了北东东和南西西向裂缝的形成和沉化,喜马拉雅期拉张应力场导致了北北东和北北西向裂缝的出现。喜马拉雅期右行剪切应力场控制了近东西向裂缝的展布,预测了安福屯潜山带前新生界基岩顶面高密度裂缝区的分布。图0参9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2)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3)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叠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叠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4)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5)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依据大量区域地质考察结果、对54条地震反射剖面的新解释和对36口钻孔资料的深入分析,认为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带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2期3个阶段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即:燕山期(距今约67~200Ma)板块构造运动引起的挤压应力场和喜马拉雅构造期的拉张应力场(距今约36~66Ma)、右行走滑构造应力场(距今约24~35Ma)。裂谷期后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活动导致早期裂缝被改造和生成新的裂缝。安福屯潜山带可以形成裂缝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潜山储层油气十分丰富,为该区主要储集层之一,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通过岩心观察和系统分析测试,认为古潜山原岩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建造,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古潜山的演化密切相关.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为主,同时存在破碎粒间孔和溶孔.构造破碎是古潜山形成孔隙空间的先决条件,其发育程度和分布受区域构造体系和地层岩石性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沈229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裂缝表征参数描述基本上,介绍了裂缝空间分布网络模型的建立的过程。在辽河油田沈229潜山实际的岩心、测井及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空间分布模型,认为裂缝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越靠近断层裂缝越发育,同时裂缝的密度受岩性的控制,在白云岩分布区裂缝越发育,最后对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该方法和传统的构造裂缝的曲率分析相比,不仅考虑了构造演化的特征,同时也考虑了目前的应力状态,广泛地应用了测井、岩心等多方面的信息,提高了裂缝分布模型的精度,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辽河油田西部及大民屯凹陷潜山储集层识别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运用岩心分析技术以及测井交会图技术相结合,厘定了辽河坳陷已发现的基岩潜山油藏的岩性、储层;分别建立了碳酸盐、变质岩基岩潜山的岩性、储层的识别标准。对于碳酸盐基岩潜山,重点以大民屯凹陷以及西部凹陷曙光潜山为研究目标,结合试油、试采数据建立潜山中储层识别标准;对于变质岩潜山,主要以西部凹陷以及大民屯凹陷为主,在系统建立岩性、储层识别标准的基础上,对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储集能力进行评价,按暗色矿物含量的高低将辽河坳陷已发现的变质岩潜山的储层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