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淡盐水脱氯工序烧碱消耗高的问题,通过控制出槽淡盐水酸度和对脱氯控制指标进行优化,在确保将游离氯完全脱除的前提下,使自用碱消耗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提高真空脱氯效果、降低化学脱氯用亚硫酸钠消耗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新开车的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装置及其运行情况,针对装置开车初期脱氯系统亚硫酸钠消耗偏高的情况,提出了降低脱氯系统亚硫酸钠消耗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空气吹除加化学法除氯和真空脱氯加化学法除氯的工艺流程,比较了空气吹除和真空脱氯的物料消耗、成本计算、工艺特点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真空脱氯工艺中存在的淡盐水脱氯效果差、淡盐水流量大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增加1台换热器,采用封闭内循环的方式,将从真空脱氯分离器出来的高温氯水降温后返回真空,作为液环式脱氯真空泵的密封用水,使多余的氯水经溢流进入淡盐水槽。改造后可提高脱氯效果,减少亚硫酸钾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真空法脱除淡盐水中游离氯效果差的原因,分别改进加酸方式、脱氯取样管、阳极排放槽换热器、氯气冷却器、真空泵下排氯水管、真空泵排气管和DCS控制点,使脱氯效果好且亚硫酸钠消耗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炼油催化重整原料中氯的来源,结合某炼油厂0.3Mt/a重整装置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了氯对重整装置产生影响及影响的机理,提出了高温脱氯罐的串联使用,对于古氯高的重整原料油——直馏石脑油,可大幅提高脱氯剂的使用效率,减少化工原材料的消耗。  相似文献   

8.
《合成纤维》2016,(11):49-51
分析涤纶短纤维装置脱盐水消耗完成情况,通过采取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设备改造等措施,降低了涤纶短纤维装置脱盐水消耗。  相似文献   

9.
目前电厂多用石灰石等钙基吸收剂作为脱氯剂,但这些常用钙基吸收剂的脱氯性能并不理想,且会消耗较多的钙资源。本文以玉米秆、棉秆和稻秆为研究对象,实验气氛为空气,在管式炉中模拟燃烧条件,通过实验探究了赤泥、白泥和电石渣对玉米秆、棉秆和稻秆3种不同生物质燃烧脱氯的影响,得出3种添加剂在400~900℃条件下对生物质燃烧脱氯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为在400~800℃的条件下脱氯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其中白泥在800℃时对稻秆的脱氯效率达到42.5%,对棉秆的脱氯效率达到37.6%,赤泥对玉米秆的脱氯效率达到30.8%。但是超过800℃以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脱氯效率反而降低。另外,不同钙基废弃物对不同生物质的脱氯效果不同,在对不同的生物质能源进行燃烧利用时,应选择相应合适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脱盐水处理装置的两次改造 ,降低了脱盐水再生的酸碱消耗 ,稳定和改善了脱盐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离子膜电解装置脱氯系统亚硫酸钠消耗量的影响因素,如脱氯真空度、脱氯前后盐水的pH值、出电解槽盐水的温度和氯含量、工艺管线的设计缺陷、脱氯塔分布器的结构和填料的性状以及亚硫酸钠的质量等,并提出了降低消耗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氯代有机物结构性质对还原脱氯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氯代甲烷系列和氯代乙烷系列的多种氯代烷烃在铁、铜二相金属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分析了氯代有机物结构性质对还原脱氯反应的影响和规律性。结果表明氯代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对还原脱氯速率有着明显影响,有机物氯化程度越高,脱氯速率越快,四氯化碳经过1h后脱氯率可达50.7%,而二氯甲烷脱氯则很慢,在氯代乙烷系列中脱氯速率最快的是1,1,1-三氯乙烷。电子直接转移是氯代烷烃还原脱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介绍 TCCA母液脱氯条件 -温度、加酸量、反应时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氯代有机物脱氯时pH值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氯代有机物在Fe/Cu双金属体系中发生还原脱氯反应时pH值的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脱氯过程中pH值会不断发生变化,pH值条件对还原脱氯有很重要的影响,其最佳初始pH值条件为4~5左右,但是该反应体系有较强的pH值缓冲功能,能够适应较广的pH值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5.
霍文兰  王晓飞  霍孔孔 《应用化工》2012,41(7):1216-1217,1223
用甲酸钠对淡盐水中的游离氯进行脱除,研究了pH值、温度、甲酸钠用量对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甲酸钠脱除淡盐水中的游离氯的最佳条件是:pH为8.5,温度为40℃,甲酸钠的用量为1.25∶1(CHCOONa∶CCl2)。在此条件下,脱氯效率可达98.5%。  相似文献   

16.
刘光明 《当代化工》2012,(1):21-22,25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级Co/Fe双金属催化剂,对其催化水溶液中四氯化碳还原脱氯性能进行了考察,并与废铁屑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同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脱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级Co/Fe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反应活性,对四氯化碳的脱氯效果优于废铁屑。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和脱氯时间对脱氯效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T406型脱氯剂的研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续 《工业催化》1996,4(3):44-49
报导了型脱氯剂的研制、性能试验和工厂运行结果。与国内外常见同类脱氯剂的对比试验及工业应用表明, 由化工部西北化工研究院开发研制的这一新型脱氯剂具有抗压碎强度高, 净化度高, 氯容量高的特点, 可以在常温下用于气相和液相原料中氯化物的脱除。即使在低温(4℃)下, 净化后原料中氯降至左右的情况下抓容量仍高达18%以上。该脱氯剂还能同时脱除原料中的硫。T406型脱氯剂已工业应用于混合二甲苯和氢原料的脱氯, 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结合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离子膜法烧碱装置淡盐水脱氯的工艺特点,从简化工艺路线及节能降耗等方面出发,就如何优化淡盐水脱氯效果提出工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halogenated nitrobenzene over noble metal catalysts (Pd,Pt,and I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wing to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However,the effect of size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varies among different metal catalysts.In this study,sub-nano (<3 nm) Ir and Pd particles were prepared,and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for hydrogenation of halogenated nitrobenzene were evaluated.Results show that high selectivity (>99%) was achieved over small Ir nanoparticles,in which the selectivity over the Pd with same size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n lr nanoparticles.Meanwhile,Ir and Pd have different hydrogen consumption rates and reaction rates.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p-chloronitrobenzene (CNB) has different adsorption properties on Ir and Pd.The distance between oxygen (cholorine) and Ir is much shorter (longer) than that between oxygen and Pd.The reaction barriers of dechlorination ofp-CNB and p-chloroaniline over different Ir models a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n Pd.Especially,lower coordination of lr leads to larger barriers of dechlorination reaction.These theoretical results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r and Pd on hydrogenation of halogenated nitrobenzene.  相似文献   

20.
钙基脱氯剂固定床脱氯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香排  蒋旭光  李琦  池涌  严建华 《化工学报》2004,55(8):1280-1284
从动力学方面对钙基吸收剂在燃烧过程中脱氯机理进行探讨,旨在明确燃烧过程各种影响因素对脱氯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了CaO-HCl脱氯反应的未反应收缩核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Cl气体的浓度和CaO粒径对脱氯特性的影响.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反映燃烧脱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