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阳坳陷青城凸起北部斜坡带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发育各种类型的油气藏,目前已探明构造油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在对青城凸起构造背景与油气源、油气运移、油气藏类型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勘探实践,研究分析青城凸起北部斜坡带断裂活动与成藏关系、断层组合样式与成藏关系、含油高度、油质稀稠分布规律,为下步勘探及滚动勘探部署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西低凸起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油藏描述入手,结合地质、地震与钻井资料,系统地分析了辽西低凸起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综述了辽西低凸南段、中段、北段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发育、油气运移史、油富集层位和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将辽西低凸起东西向分为凸起主体,东侧斜坡带和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将辽西低凸起东西向分为凸地卢主体,东侧斜坡带和西侧陡坡带,并分析了相应的圈闭类型及油藏。研究认为,其东侧作以露与反向断层相关的潜山-披覆背斜、半背斜及鼻状-岩性圈闭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冀中地区文安斜坡带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斜坡带的重新认识对油田的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文安斜坡带生油洼槽的生油条件、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文安斜坡带具有充足的油源,是油气运移的必然指向,但其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同时,圈闭形成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期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及时总结文安斜坡的成藏条件、基本成藏规律以及勘探开发成效,对斜坡带的研究以及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地质条件复杂的勘探现状,从对西部凹陷中南段古潜山基底结构的重新认识和古潜山成藏特征的深入研究入手,详细分析了该区古潜山油藏的储层特征、油气运移通道和复杂的成藏模式,认为西部凹陷西斜坡具有形成古潜山油藏的良好基底结构和充足的油源运移条件,提出该区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在陈家古潜山带、西斜坡古潜山带南端、曙光-曙北古潜山带.  相似文献   

5.
陆丰凹陷陆丰13洼是珠江口盆地重点研究区域,发育多构造层的复式地层结构。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并结合新钻井获得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紧邻富生烃洼陷油源供给充足、由断裂和砂体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以及复式地层结构形成多套成藏组合是陆丰13洼复式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陆丰13洼具有"一源多储,立体含油"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环洼低凸起、近洼斜坡和洼内中央背斜等3个复式油气聚集带;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表明,不同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含油层位、输导体系、油藏类型、原油类型、运聚模式等有着明显差异。以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指导,结合勘探实践,认为下一步勘探应主攻近洼斜坡带古近系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和洼内中央背斜带两翼构造圈闭,而环洼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剩余勘探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麻黄山地区油气开发的深入,油气分布的非均质性日益明显。通过对各区带典型井区油水分布规律的研究,采用录井、岩心及测井资料等,发现研究区油气分布、成藏组合、成藏体系在不同区带(西缘冲断带、中央凹陷带和东部凸起带)、不同层位有明显差异。油区"油源"充足,成藏条件在纵横向的配置良好,圈闭距油源的远近、运移通道、圈闭有效程度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显著,成藏主要受构造影响。西缘冲断带发育断块油藏和断背斜(鼻)油藏,油藏面积小、油柱高度大;中央凹陷带主要为致密低渗岩性油藏,油藏面积大、油柱高度小;东部凸起带,主要为背斜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7.
乌南次凹油气二次运移及成藏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二次运移是成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乌南次凹油气二次运移条件及对已发现油气分布特点的分析,利用油气的物理性质、地化指标、断裂、沉积等总结出该区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模式有沿主断层垂直运移、沿不整合面和渗透层侧向运移和复式阶梯式运移等3种模式;乌南次凹油气运移以由西向东运移为主,同时向南、向北运移充注.在分析该区油气二次运移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成藏系统和成藏模式,3种不同的运移方式控制着不同的成藏模式,由于断裂和沉积作用在缓坡带形成多种坡折带,是最有利的大规模油气成藏区带,南一段是构造-岩性油藏的有利成藏区.乌南次凹可划分为自源封闭成藏动力系统、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系统和自源-他源半封闭成藏动力系统,乌东斜坡带最主要的成藏系统是前两个类型,主要勘探目的层为南屯组一段、南屯组二段和铜钵庙组.  相似文献   

8.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烃、多种类型圈闭发育、油气运移活跃等,整体上调整、控制了浅层油气藏的定型和分布,但对不同构造带浅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存在差异。根据构造位置和油气成藏特点,可将渤海浅层油气藏归为两大类:凸起区浅层油气藏、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两类构造带浅层油气的成藏特点,明确新构造运动对两类构造带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与富集模式差异,并构建了相应成藏模式。凸起区的浅层具有“晚期油源断层+浅层稳定储盖组合”的“台阶”型油气成藏模式;斜坡—洼陷区的浅层具有“洼中隆+晚期断层”“深层运移脊+晚期断层”两种“倒漏斗”型油气成藏模式。渤海浅层已进入了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应加强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晚期运移断层+岩性圈闭”组合勘探。  相似文献   

9.
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最大的生烃凹陷,位于渤中凹陷北侧的石臼坨凸起在潜山继承性发育的新近系背斜上发现了数亿t的石油地质储量,而处于亿t级油气田群油气运移必经之路上的石臼坨凸起南斜坡区的钻探成果十分有限,成藏规律研究相对不足.在对石臼坨凸起南斜坡区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藏条件进行了认真分析,明确了石臼坨凸起南斜坡区的成藏规律:主要目的层系为古近系,新近系油气藏主要在具有断穿馆陶组以下断裂附近富集;石臼坨凸起边界断层和斜坡区油源断层附近是寻找新近系油气藏的有利区域;相对洼陷区具有古隆起构造背景的区域是寻找大型气藏的优良场所.  相似文献   

10.
陡坡带是箕状凹陷中油气富集的一类重要构造带,具有紧邻油源、砂体极为发育、相变化快等特点,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为了缓解埕北油田增储上产的压力,近年来对埕北低凸起南侧陡坡带进行了多轮滚动勘探,但是勘探效果不佳。在对埕北低凸起南侧陡坡带构造特征、地层发育及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已钻构造的精细解剖,总结了该区的成藏特征:一是圈闭的有效性控制了油气是否富集成藏;二是沉积相带控制了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分析认为,圈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控圈断层的封闭性,断层封闭性的好坏直接决定油气能否成藏。而不同的沉积相带,砂体横向非均质性较强,物性具有较大的差异。研究发现扇中是储集体中最好的储集相带,也是成藏的最有利部位。通过陡坡带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对该区下一步的勘探部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其它类似陡坡带提高勘探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