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阚善光 《中国水利》2014,(8):16-17,50
<正>沂沭泗水系系沂、沭、泗(运)三条水系的总称,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北起沂蒙山,东临黄海,西至黄河右堤,南以废黄河与淮河水系为界,流域面积7.96万km2,占淮河流域面积的29%。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自1981年成立以来,在加强流域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淮河流域来水来沙特点,选定反映淮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的代表水文站,利用50余年来的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研究了淮河流域水沙量的时空分布特性;采用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法,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的年份。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淮河流域来水量无明显的减小趋势,其中淮河干流年径流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支流及沂、沭、泗水系各站年径流量减小趋势明显;而淮河流域来沙量则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73—1975年。从流域降雨量、用水变化、水库拦沙、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引起淮河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淮河流域上游山区河流水库建设是流域来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沂沭泗水系是淮河流域内相对独立的水系,系沂、沭、泗(运)三条水系的总称,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统一管理沂沭河水利工程。沂沐泗局直管河道的采砂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砂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南四湖、骆马湖水域和沂沭河等956 km河道采砂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一些河道非法采砂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河势稳定,危及河道防洪工程安全、南  相似文献   

4.
根据淮河流域来水来沙特点,选定淮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的代表水文站,利用50余年来的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研究了淮河流域水沙量的时空分布特性,采用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法,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的年份,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淮河流域来水量无明显的减小趋势,其中淮河干流年径流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支流及沂、沭、泗水系各站年径流量减小趋势明显;而淮河流域各站年输沙量则均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淮河流域来沙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73-1975年。从流域降雨量、用水变化、水库拦沙、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引起淮河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成因,提出淮河流域上游山区河流水库建设是流域来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徐州运河的变化与沂沭泗水系的变迁密切相关。一方面,在徐州境内,运河借助天然河流——汴河与泗河,作为航运河道;另一方面,黄河夺汴夺泗、运河的改道以及建国后的整治,使沂沭泗水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把原本属淮河流域的淮河下游水系,划分出沂沭泗独立水系。  相似文献   

6.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的东北部,主要有泗运河、沂河及沭河三大水系,其干流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流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有耕地5650万亩,人口4500万。 沂、沭、泗诸水原属淮河水系。泗河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沂水和沭水入泗、入淮。黄河夺泗夺淮后,河床淤高,沂、沭、泗水入黄受阻,  相似文献   

7.
沂沭泗水系是淮河流域内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水系,是沂河、沭河和泗运河水系的总称。该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北起沂蒙山脉,西至黄河右堤,东临黄海,南以废黄河与淮河为界。流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内有耕地5650万亩,人口4500万。  相似文献   

8.
屈璞 《治淮》1997,(7):17-18
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受历史上黄河夺泗夺淮的影响,水系紊乱。虽经建国后多次治理,形成了独立的入海水系,可排水能力差,与本流域峰高量大的洪水特性很不相适应。中下游地区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目前仍不足十年一遇,除涝标准仅三年一遇。所以洪涝灾害频繁,是重点防洪地区之一。 沂沭泗水系中下游地区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蕉坑水文站1956-2010年的水文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螺河流域的径流时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螺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年径流量系列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在1956-1980年为缓慢下降趋势,突变点发生在1980年,其后径流量呈现上升趋势;分阶段来看,汛期径流量缓慢上升趋势,而非汛期径流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郑大鹏 《治淮》2009,(6):7-10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北起沂蒙山,东临黄海,西至黄河右堤,南以废黄河与淮河水系为界。流域面积7.96万km^2,占淮河流域的29%,包括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15个地(市)。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洪泽湖对其防洪除涝起关键性作用。掌握洪泽湖水沙变化趋势及突变点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水沙调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入、出洪泽湖各支流代表水文站1975-2015年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分析入、出洪泽湖水量和沙量分布特征。通过Mann-Kendall(M-K)秩相关检验法和Pettitt突变点识别法研究入湖、出湖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在此基础上,从流域降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库滞沙三个方面分析了洪泽湖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洪泽湖入湖、出湖水量年际变化趋势一致,无明显减小趋势,且无显著突变点。入湖沙量有小幅减小趋势,出湖沙量M-K统计值超过95%显著性水平,有明显减小趋势。入湖、出湖沙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1年。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降雨量变化是水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1993-2015年,入湖水量呈不明显减小趋势则与流域用水量明显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有关。上游水库建设是导致洪泽湖沙量有明显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1991年治淮工程的实施,水库复建和水土保持等措施是沙量突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淮河流域25个代表性站点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法、累计距平法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量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淮河流域多年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但中间多年都保持下降的趋势,突变起始年为1965年;在空间尺度上,淮河流域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上游、中游多呈现上升趋势,下游多呈现下降趋势。对淮河流域时空上的降水量的趋势特征和突变特征分析,可以为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深入分析河川径流的演变规律对于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黄河干流上、中、下游不同位置的代表性水文站实测径流,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1956-2016年期间黄河流域年、月径流的历史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56-2016年,除源头区年径流变化不显著以外,黄河流域径流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从上游到下游,河川径流下降幅度越来越大,趋势越来越显著。1980-2000和2001-2016年的多年平均入海径流比1956-1979年分别减少了50. 07%和59. 67%。径流演变呈现出3阶段特征,20世纪50、60年代属于丰水期;随后在70至90年代径流持续下降;在2000年以后径流有所回升。除源头区以外,黄河流域的月径流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上游和中游地区的月径流占年径流的比例枯增丰减;下游地区月径流占年径流的比例在冬季、夏季增大,春季、秋季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相对全面客观地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南省主要河川径流变化的影响,基于河南省内卫河、伊洛河、洪汝河和唐河流域1961—2022年径流和降水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年潜在蒸散发资料,比较4个蒸发对比站年潜在蒸散发和蒸发皿年蒸发值,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累积双曲线法分析4个研究流域控制水文站年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以及4个流域年降水和潜在蒸散发的变化趋势。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对径流变化开展归因分析。结果表明:4个蒸发对比站年潜在蒸散发与蒸发皿年蒸发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个水文站年径流深及4个流域年降水和年潜在蒸散发均呈下降趋势。4个水文站年径流深分别在1977年、1985年、2008年和2010年发生了突变。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在卫河和伊洛河流域为7%以下,在洪汝河和唐河流域约为12%~18%,降水减少不显著和潜在蒸散发呈下降趋势是贡献率小的原因,可见人类活动是影响4个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We use Mann–Kendall trend test and Lepage method to study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streamflow series over the past 50 years based on daily hydrologic data from six gauging statio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stream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decreasing and water resource deficit tends to be more serious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2) Zero-flow days are observed after 1970 and overwhelmingly prevail during 1990–2000. Moreover, zero-flow events are observed mainly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3) Low flow events are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ic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when compared to the high flow events,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by larger fluctuation of timing of change points. Furthermore, the timing of change point of hydrologic events tends to be earlier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indicating more intensiv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water resource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in. The current research will be greatly helpful for sound and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eing characterized by serious water deficit.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流域近55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沙江流域内44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数据资料,采用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克里金插值法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法,研究了该流域近55 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和非汛期降水量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汛期则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流域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9%;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上游向下游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流域降水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大差异,主要呈现出流域河源及其中游地区降水量增加,下游地区降水量减少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淮河上中游流域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基于1960~2014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与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流域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淮河上中游流域近55年来日照时数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由多变少,其中年日照时数大约每10 a减少102.2 h,四季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排序为夏(-48.8 h/10a)、冬(-29.3 h/10a)、秋(-19.7 h/10a)、春(-5.4 h/10a)。流域日照时数的减小趋势除春季不显著外,年与夏、秋、冬三季的日照时数均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空间上,流域北部的中间地带(商丘站附近)与西北部(宝丰、郑州站附近)的日照时数减小趋势较明显(Z<-2),减少幅度较大,而东部(盱眙站除外)减少幅度则偏小。年与夏季日照时数的极显著突变年份为1980年,年日照时数的弱显著突变年为1984年。秋季、冬季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99年、1983年,春季的突变年份在20世纪70年代内。研究成果可为淮河上中游流域的气候研究、农业生产等提供科学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DO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Mn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源区1961-2017年降水和径流资料,运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源区降水变化特性和径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源区径流量变化规律与降水量一致,但丰枯变化程度要剧烈得多;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呈不显著增大趋势,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7-9月份,呈不显著减小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区年际径流量的不均匀系数增大,多是降水量的4倍以上。未来即将进入9 a左右的丰水期,降水量、径流量均处于偏多态势,尤其是7月,源区将面临较严峻的防汛形势。  相似文献   

20.
怒江干流水沙年内分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怒江研究基础严重滞后于流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需求。利用怒江干流贡山、道街坝和木城3个水文站历年月径流和悬移质输沙观测数据,运用集中度与集中期、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怒江干流1964-2011年水沙年内分配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怒江干流径流呈缓慢上升趋势,但输沙上升趋势明显;怒江干流悬移质输沙年内分配集中度明显高于径流,径流和悬移质输沙年内分配集中度时间上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从上游到下游递减的趋势;径流和悬移质输沙年内分配多年平均集中期均在7月中旬,较降水集中期稍有提前;怒江干流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度未发生突变,悬移质输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在1977年开始发生突变,在1995年后下降趋势明显;怒江干流径流和悬移质输沙年内分配集中度未来仍将延续波动下降的趋势,且悬移质输沙年内分配集中度的下降趋势比径流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