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外测井技术》2006,21(1):77-77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路甬祥、徐匡迪等57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2005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16日在京揭晓。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青藏铁路全线铺通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  相似文献   

2.
张连山 《石油机械》1989,17(12):32-36
<正> 自本世纪初到现在,世界平均钻井深度是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钻井技术也是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从70年代末到现在,为了开发更深地层的石油资源,苏联、美国、罗马尼亚、联邦德国等国家研制与应用了特深井钻机。特深井钻机的发展也是80年代石油钻井设备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1):123-123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评选出2005年国外十项石油科技重大进展,它们是: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2):109-111
<正>1勘探理论和技术创新指导发现牛东超深潜山油气田华北地区中浅层潜山油气藏勘探程度高但富油凹陷剩余油气资源依然丰富。通过创新提出富油凹陷精细二次勘探理念,集成和发展超深潜山油气藏勘探理论和关键技术,现场实施获得牛东超深、超高温、特高产潜山油气田重大发现。在成藏理论方面,揭示了潜山油气运聚成藏新机  相似文献   

5.
1、中国天然气成因及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成果显著2、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3、含CO2气田开发及CO2驱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4、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技术重大突破支撑长庆油田快速上产5、复杂地表地震工程遥感配套技术在西部地区应用效果显著6、多项钻井技术集成助力中国石油水平井年钻井规模突破1000口  相似文献   

6.
《宁夏石油化工》2014,(2):125-128
中国石油创新发展了深层天然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在勘探深度极限及巨厚盐层工程技术上实现突破,为库车盆地大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创新包括:通过模拟实验与地震剖面精细解译,建立了同一应力机制下含盐前陆冲断带的构造样式,确定了深层盐下迭瓦冲断构造特征;建立了储层发育模式,创新认识了盐下白垩系砂岩4500米以下储层成因机理,并预测有效储层深度超过8000米;建立了巨厚膏盐层下高效聚气的成藏模式和超深超高压气藏高效开发模式;形成了含盐前陆冲断带宽线大组合地震采集、三维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山前超深超高压高温钻井提速、超高压应力敏感性气藏产能评价、深层低渗裂缝性储层压裂等核心技术,有效提高了库车资料信噪比和构造落实精度,实现了安全高效钻进和规模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石油化工应用》2013,(2):122-124
<正>1复杂油气成藏分子地球化学示踪技术获重要突破中国石油在复杂油气成藏分子地球化学示踪技术方面获得重要突破,解决了我国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和非常规等主要油气勘探领域油气性质预测及富集分布规律认识的难题,为准确定量评价多源生烃成藏潜力、动态示踪油气"生、运、聚"及成藏次生变化过程和  相似文献   

8.
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十三五”以来,工程技术围绕“五油三气”六大盆地勘探开发重点和高温高压、窄密度窗口等钻井提速难点,通过持续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技术成果。深井、超深井、非常规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非常用井身结构优化、安全高效优快钻井、抗高温钻井液、精细控压钻完井、膨胀管等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成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超深井的钻探作业。研制了大功率顶驱、一体化地质导向系统、绿色经济储层改造等装备工具,研发了耐高温高性能井筒工作液、高效防漏堵漏材料等核心助剂,加快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低成本、规模效益开发。深井钻深能力突破9000m,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突破5000m,一趟钻进尺最长3700m,部分指标比肩北美,助推了塔里木富满、四川双鱼石、大庆古龙等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与开发,为提高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和效益提供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推进,钻井面临的工程地质风险、新的挑战仍然不断出现,还需进一步开展地层压力精确预测、井身结构优化拓展、井眼轨迹控制、抗高温工作液体系、高效破岩与提速工具、地质工程一体化等攻关研究,以实现钻井关键技术与装备的不...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石化》2005,(3):65-65
2005年1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584名院士投票评选的"振邦杯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正式揭晓,其中有两项产生于石油领域。据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等共同组织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活动,至今已是第11次。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石油工业》2007,14(2):42-45
为及时介绍国内石油科技的最新进展和当今世界石油工业中产生较大影响的先进技术,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发展部委托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组织石油领域各专业近百位专家对国内石油科技进展的上百个候选项目进行了三轮筛选和投票,按其创新程度、技术成熟度、作用意义和科学价值、潜在效益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定,最后评定选出2006年国内石油科技10项重大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中国天然气成因及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成果显著 2.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3.含CO2气田开发及CO2驱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4.特低渗油田高效开发技术重大突破支撑长庆油田快速上产  相似文献   

12.
从2000年开始,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及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评选活动已连续开展10年,在行业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好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将对总结推广中国石油科研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了解国际石油科技的最新动态,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科技进步,加快中国石油生产发展和效益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准噶尔盆地非常规油藏长水平井小井距开发取得重大进展;2.柴达木咸化湖盆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创新获柴西探区重大突破;3.减氧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4.准噶尔盆地非常规油藏长水平井小井距开发取得重大进展;5.uDAS井中地球物理光纤采集系统研发成功;6.陆相页岩油测井评价关键技术获得重大突破;7.一体化精细控压钻完井技术助力复杂地层安全优质钻完井;8.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储气库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重大突破;9.柴油加氢精制—裂化组合催化剂成功实现工业应用;10.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及高端聚丙烯产品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石油工业》2003,(2):14-16
为推进中国石油工业的科技发展,中油集团科技发展部委托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开展2002年度国内外十大石油科技进展评选活动,在对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或进展进行评选的基础上(候选项目49项)。经4轮专家投票,101人次专家参加,评选出“2002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内层空间的十项探索是重要的十项找油技术。尽管它们的概念不同 ,但它们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 ,并且都代表着科技的重大突破。这十项探索技术正在开发和应用之中。从 2 0 0 0年国际石油科技的十大进展中也可发现 ,在未来的油气田生产、开发与应用中 ,这些技术将代表着科技的前沿。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我国“九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结束的一年,也是石油科技成果丰收的一年。为了进一步宣传重大科技进展,使广大石油职工了解石油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发展部委托石油科技评估中心组织开展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0年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评选的主要标准是科技成果标理论和技术的创新,获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对石油工业的推动作用和科技领域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正>1.渤海湾盆地歧口富油气凹陷整体勘探配套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石油地质研究有效指导非洲邦戈尔盆地勘探新发现3.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取得重大进展4.松辽和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由南阳二机集团承担的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数字化超深井钻井装备研制"项目顺利通过了由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国际石油科技十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石油工业》2005,12(2):42-45
为及时介绍国外石油科技的最新进展和当今世界石油工业中产生较大影响的先进技术.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发展部委托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石油领域各专业近百位专家对国外石油科技进展的上百个候选项目进行了3轮筛选和投票.按其创新程度.技术成熟度、作用意义和科学价值、潜在效益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定.最后评选出2004年国际石油科枝10项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石化》2005,(2):58-59
2005年1月5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委托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开展"2004年度国内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渤海湾滩海勘探技术突破性进展等十大项目在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进展评比中胜出。 开展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旨在总结推广中国石油集团科研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了解国际石油科技的最新动态,推动石油科技进步,促进中国石油集团生产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