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使用复配交联剂制备室温硫化硅橡胶,采用等离子体在硅橡胶表面引入活性基团,进一步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对硅橡胶进行表面接枝聚丙烯酰胺改性。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接触角、XPS、SEM等对改性前后硅橡胶的表面结构、组成、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细菌黏附实验对比研究改性前后硅橡胶表面的细菌黏附性。结果表明,接枝改性后的硅橡胶,其表面由108.5°的疏水表面变为49.5°的亲水表面,硅橡胶表面细菌黏附量最高可降低98.7%。  相似文献   

2.
张宇轩  郝冬冬  丁永红 《橡胶工业》2023,70(2):0105-0110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硅橡胶表面,引入活性基团,然后将引发剂2-溴代异丁酰溴(BIBB)通过亲核取代接枝在含有活性基团的硅橡胶表面,最后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接枝在硅橡胶表面。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证明,BIBB和PVP成功接枝到硅橡胶表面;通过水接触角测试发现,硅橡胶的水接触角由改性前的110.7°最大幅度下降至PVP接枝后的36°,PVP接枝改性硅橡胶的表面亲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等离子体活化硅橡胶,然后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于硅橡胶,同时使其自聚为稳定存在于橡胶表面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通过测定水接触角、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硅橡胶改性前后的表面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硅橡胶表面携带的新官能团和元素均带有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特征,表明其与硅橡胶基质有较为牢固的化学键相连;硅橡胶表面的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10°降至改性后的18°,亲水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加成型双组分硅橡胶作制造导尿管的材料,在其表面涂覆含磷酸锆负载银离子的双组分硅凝胶;硫化后浸泡饱和季铵盐溶液,再经等离子处理,接枝上季铵盐,制得有机/无机抗菌剂复合改性硅橡胶.考察了有机/无机抗菌剂复合改性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疏水性能、抗菌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改性硅橡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无机抗菌粉体在硅橡胶表面的分散比较均匀,季铵盐接枝到硅橡胶表面;硅凝胶涂层对硅橡胶力学性能影响很小;有机/无机抗菌剂复合改性能降低硅橡胶的表面接触角,等离子体处理距离为25 mm时含无机抗菌粉体的硅橡胶的表面接触角均≤90°;有机/无机复合改性硅橡胶对绿脓杆菌的抑制率比传统导尿管大大提高,其中含30%无机抗菌粉体的硅橡胶的抑制率到达87%,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氨基接枝共聚技术对硅橡胶表面改性,用10 000cst的107胶、75%的导电粉配制导电涂料涂覆硅橡胶表面,附着力和导电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聚四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海翔  张林  陈欢林 《化工进展》2006,25(4):378-382
疏水性聚合物膜的亲水性改性是当前分离膜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等离子处理、等离子体接枝聚合、辐射接枝、化学改性和溅涂等几个方面综述了PTFE分离膜的各种亲水化改性方法的特点和改性效果,分析了其亲水改性机理,以及改性膜在生物和化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硬脂酸钠、硅烷偶联剂及钛酸酯偶联剂对超细重质碳酸钙通过湿法进行接枝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仪和粒径分析对超细重质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3种改性超细重质碳酸钙对室温硫化硅橡胶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超细重质碳酸钙能够很好地在硅橡胶中进行分散,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超细重质碳酸钙填充的硅橡胶呈现出了较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孙义明  李欢  黎曼  彭丹  寇志敏 《弹性体》2010,20(2):6-9,20
采用液相紫外光接枝方法,研究了室温硫化型硅橡胶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接枝反应。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引发剂用量、辐照时间对接枝率和接触角的影响,以及不同接枝率下接枝膜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引发剂质量分数为为0.25%,辐照时间为2 min时,接枝效果较好;接枝后硅橡胶的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KH-550和聚乙二醇对碳化硅微粉进行接枝改性,制得改性碳化硅微粉,将改性碳化硅微粉与硅橡胶共混制得碳化硅/硅橡胶复合材料。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对碳化硅微粉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耐磨性、热稳定性能和表面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改性碳化硅微粉加入12份时,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27 MPa,与硅橡胶相比增加了81.67%;磨耗比为1.41%,降低了37.74%;初始分解温度与硅橡胶相比提高了12.2℃,达到374.7℃;扫描电镜显示表面改性后的碳化硅微粉与硅橡胶界面的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马腾飞  王宽  杨洋  王硕  卢咏来 《橡胶工业》2018,65(2):173-177
研究氮化硼表面改性及其对氮化硼/硅橡胶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可以提高氮化硼表面接枝率,偶联剂CA1对氮化硼的改性效果优于偶联剂KH570;随着氮化硼用量的增大,氮化硼/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增大;加入氮化硼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提高,但改性氮化硼/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官能化聚烯烃是由聚烯烃改性后得到的产物,一般通过交联改性、共聚改性、固相力化学改性和接枝改性等方法制备,可应用于黏附、能源和封装等多重领域。基于聚烯烃高通量低成本的优势,聚烯烃接枝改性利用自由基反应直接向聚烯烃链上引入极性单体,较为经济便捷。聚烯烃接枝改性按反应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溶液接枝、熔融接枝、辐射接枝、固相接枝和悬浮接枝。在接枝改性过程中,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聚烯烃型号、接枝单体、引发剂、共单体和反应条件等。本文综述了聚烯烃接枝改性不同接枝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接枝方法的优势和短板,并将接枝改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文章依据聚烯烃的可控自由基接枝改性和金属催化改性以及官能化聚烯烃的应用,展望了聚烯烃可控改性和官能化聚烯烃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方法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丙烯(PP)的方法,主要有熔融接枝、溶液接枝、固相接枝、悬浮接枝等。指出了每种接枝方法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提出了工业放大、接枝机理的研究以及接枝过程中应考虑经济环保等是接枝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辐射接枝法生产离子交换纤维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立峰  齐鲁 《合成纤维工业》2003,26(2):51-52,54
介绍了辐射接枝生产离子交换纤维的主要方法 :共辐射接枝法、无氧预辐射接枝法和有氧预辐射接枝法。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有氧预辐射接枝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对今后辐射接枝生产离子交换纤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LDPE-g-GMA的接枝率和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GMA),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接枝单体、接枝共单体和引发剂对LDPE-g-GMA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单体用量的增加,LDPE-g-GMA的接枝率提高,MFR下降;随着接枝共单体用量的增加,LDPE-g-GMA的接枝率提高,MFR在小范围内波动,变化不大;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LDPE-g-GMA的接枝率先升后降,MFR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5.
CPP-g-MAH的制备及其接枝效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反应温度、加料方式、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对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丙烯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通过改进接枝工艺,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了马来酸酐的接枝效率。在较低马来酸酐用量下制备出接枝率约2%、接枝效率达到80%左右的接枝产品,显著降低了原料消耗。  相似文献   

16.
戈明亮  郑罗云  周向阳  贾志欣 《化工进展》2014,33(9):2350-2355,2379
甘蔗渣(SCB)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纤维,是可再生资源,其接枝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先介绍了SCB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接枝机理,再重点评述了预处理方式、不同的接枝单体和溶剂、引发方式对SCB接枝的影响。预处理破坏了SCB的超分子结构从而提高SCB的反应可及性;一般溶剂不能破坏SCB的多相结构,反应在SCB表面进行,纤维素溶剂和一些二元体系溶剂可溶解SCB而实现分子水平上的接枝;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的提高有一个最佳范围;接枝单体用量直接影响接枝率。最后指出SCB接枝物在离子交换、重金属离子吸附、吸油和吸水保水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建议SCB接枝技术应向着接枝效率高、接枝物性能稳定、工艺绿色环保和开发成本低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材料表面接枝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高分子材料表面接枝的方法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表面接枝方法包括化学接枝、辐射接枝、等离子体接枝、臭氧化接枝和光接枝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降解后固相接枝技术,以马来酸酐(MAH)为单体,在自制的搅拌反应器中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接枝物(PP-g-MAH),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了接枝反应时间、接枝反应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单体质量分数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反应温度为12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4%、单体质量分数为14%、接枝反应时间为2.5h时,可得到接枝率为2.85%的PP-g-MAH。  相似文献   

19.
曾尤东  贾润礼  闫赫 《塑料科技》2012,40(4):123-126
综述了溶液接枝法、熔融接枝法、固相接枝法等常用的聚乙烯(PE)接枝改性方法,介绍了丙烯酸、马来酸酐等通用的PE接枝单体,分析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助剂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PE接枝反应的影响,预测了PE接枝技术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极性PP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一步法接枝(溶液接枝、悬浮接枝、熔融接枝和固相接枝等)、二步法接枝、丙烯和极性单体直接聚合以及中介物功能化法等,同时综述了极性PP的表征方法和应用情况。通过对PP进行极性化处理,可以使其作为界面相容剂和大分子偶联剂或其它助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