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兆文  时红斌 《中华民居》2012,(10):220-221
在把握杭州滨水城市现状水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杭州居民的问卷调查,总结了居民对水体开发建设的总体评价,从居民意识的层面客观反映了我国滨水城市水体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适应我国滨水城市水体开发建设对人性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俞建国 《钢结构》2006,21(6):102-103
钱江之滨,人杰地灵,钢构之都,名企如云.杭州恒达钢结构实业有限公司,就是屹立在钱江之滨的一颗光彩夺目的钢构明珠.  相似文献   

3.
高雪 《城市建筑》2023,(15):41-43+64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滨水公共空间是苏州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苏州城市空间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滨水公共空间的现状建设情况展开分析,从住区分布、岸线开敞度、设施布局、开发强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滨水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内部吸引力、增加岸线开敞度与视线通廊、差异化服务设施布局、把握公众利益的诉求等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提升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   总被引:75,自引:5,他引:70  
张庭伟 《城市规划》1999,(2):50-55,33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对滨水(滨海、滨江、滨湖)地区的规划和开发十分活跃。有的滨水地区的开发已形成规模,并以此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地区、厦门的湖周边地区。更多的是在积极筹办,如深圳、武汉、杭州、宁波等地。对滨水地区的开发,不只在...  相似文献   

5.
滨水公共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居民共享、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滨水公共建筑是指位于城市水域边缘的建筑物,与水体紧密相连,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空间,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并享受其服务和设施。这种共享性使得滨水公共建筑成为城市中具有包容性和凝聚力的重要场所。该文以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项目为例,尝试探讨在城市更新中,如何活化滨水建筑公共空间。首先对具体项目和设计理念进行概述,然后梳理苏州河静安段沿线滨水空间规划,而后分析苏州河静安段沿线既有滨水建筑的空间改造,最后总结滨水建筑特性。  相似文献   

6.
于海 《华中建筑》2003,21(3):39-42
综合支农和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以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为客观的依据,对连接滨水建筑与水体的建筑外部空间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总结出滨水建筑过渡性空间的6种基本模式,并以此对运河杭州段滨水区的现状进行了反思,这些基本模式不但为人们在滨水区的各类公共休闲活动提供着舒适的场所,而且也为我们从事相关的设计、规划工作提供了一组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明 《城市建筑》2010,(2):47-49
<正>近十年来,在上海、武汉、杭州、厦门等滨水资源发达的城市中,作为旧城区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历史建筑特征显著的滨水岸线进行整体更新的活动越来越多。在针对不同水体特征的滨水开发项目中,以商务、商业、旅游、居住为导向的第三  相似文献   

8.
驳岸是人们在滨水空间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在进行滨水驳岸设计时,更多侧重于其经济、功能和美学方面,而忽视了滨水空间使用的安全性。本研究从日常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南京外秦淮河草场门—清凉门段驳岸设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在当前滨水驳岸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期在今后的滨水空间使用安全方面的设计能得到重视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历史滨水工业区作为城市中一类独特的空间类型和资源,在城市更新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是城市更新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城市历史滨水工业区的更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杭州大城北示范区为例,从综合交通优化、地下空间统筹、品质环境提升、管理运营模式四个角度阐述了在历史滨水工业区更新中地下空间的规划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辉  郭宏峰 《华中建筑》2006,24(11):44-45
该文以杭州古新河滨水景观改造工程的地理位置和基地解读着手,甄别项目的资源和问题.通过借鉴、保留、利用、改造等手法,塑造出独特城市滨水景观:在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塑滨水区的城市形象,解决市场经济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