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建筑》2003,(4):57-57
城市体现着我们都市的文化。人类所有的社会都需要秩序才得以正常运作,这种秩序是通过其社会的和政治的体系加以维持的———为了避免社会的分崩离析,我们需要一些基本的法则。我们的社会因而基于秩序而构建,同时体现着这种秩序。我们习惯了有秩序的服务:街道整洁,公交基本准时,生活安全而没有干扰。建筑作为我们社会中这种状况的基本表达方式,应该大体上能够以同样规范的方式表达这一点。从上世纪70年代我们在堪培拉开始,对城市的探索便成了我们设计工作的核心。早已发展成形的BURLEYGRIFFIN计划———在城市的功能需求和地区环境的…  相似文献   

2.
膜结构的发展为探索建筑中的柔性部分的表现力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人们带来柔性建筑新的认识和理解:对覆盖方式的优化,对异形空间的探索,对符号意义的表达,对多种功能的适应,与节能措施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3.
4.
建筑文化的内在底蕴和外显形态是塑造城市形象特色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吸取国内外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感悟到城市形象塑造重在对建筑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提出城市形象之建筑文化底蕴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以来,从文化热带来建筑文化的研究,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建筑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识,而且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建筑文化研究的对象、传统建筑文化的源与流、中西建筑文化比较……等等。但从整体研究方面必然还留下一些空白,可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从如何对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进行研究,以祈在专业与社会各方面得以重视,使城市建筑文化得以宏扬与延续。 优秀的建筑(传统的与现代的)是一个城市、地区文化的结晶、瑰宝与珍品;也往往是体现该地区的历史特点、历史的见证与生命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象学而产生的场所精神理论强调了建筑设计对场所的关注,建筑材料对于场所精神的传达与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中国新乡土建筑为例,分析了建筑师在材料语言的表达上通过因地制宜选择地方材料、继承地方传统建造工艺及应用传统图案符号等对场所精神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一种语言,它是传达思想的工具。而建筑立意使我们由单纯的空间享受与建筑美学的讨论进而扩展到建筑精神的创造。文章阐述了如何确定建筑立意的诸多方面,并将其作为设计的首要步骤,使建筑与人沟通,与人说话。  相似文献   

8.
任志生  曹琛 《建筑节能》2006,34(1):42-43
建筑是一种语言,它是传达思想的工具.而建筑立意使我们由单纯的空间享受与建筑美学的讨论进而扩展到建筑精神的创造.文章阐述了如何确定建筑立意的诸多方面,并将其作为设计的首要步骤,使建筑与人沟通,与人说话.  相似文献   

9.
从建筑表现、形体空间、建筑思想三个方面解析了扎哈·哈迪德建筑大师的建筑语言,同时体现了她的建筑的表现手法、形体空间的塑造以及建筑设计的理念,以创造出更多非凡的建筑.  相似文献   

10.
建筑符号学把建筑形式理解为人类的语言(符号的一种),建筑文化的意义是通过语言获得,因而也就可用语言学来研究建筑文化,探讨建筑形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李亦农 《建筑创作》2008,(11):12-12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处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地区。2006年9月18日,在第2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由此使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同时也是华北地区第一家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2.
新近完成的苏州中新置地湖东09号会所项目在WSP的设计中多少算个"意外",主设计师吴钢给予一个诗情画意的解释:该没计采用了苏州园林的假山、亭子、水面和漏窗等手法.但乍一看,很难从直观上立刻体会到建筑师的意图,因为设计手法上完全没有惯常所期待的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符号性表达.  相似文献   

13.
郑东军  黄华 《新建筑》1998,(4):78-79
通过对隐喻与建筑语言关系的分析,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在建筑创作中如何运用隐喻,增强建筑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彭钢 《南方建筑》2006,(1):102-104
建筑图式思维作为设计指导方法论,不仅是一种设计手法,为设计构思提供一条新的出路,更是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能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筑图式思维于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正伟 《新建筑》2001,(2):61-63
三建筑语言的修辞规则 像写文章一样,做任何设计都离不开这样两个阶段首先得扣题把设计想法通顺地表达出来──这就要多从建筑文本的篇章结构和用词用语上来加以考虑;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使建筑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尽趋鲜明和完美,而这个反复推敲.调整与修饰的任务就落在“修辞”上了。应当说,上面已讨论过的建筑语言中的词法与句法规则,乃是这里所讲的建筑语言修辞的前提条件。 在语言学中,“修辞学就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艺术效果的规律的科学。”“凡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感情色彩、艺术特色、语体风格、表达技巧等均属…  相似文献   

16.
解丹 《华中建筑》2006,24(12):12-13
早在18世纪中叶建筑就已经从语言方向上来认识了,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观念的推陈出新,建筑语言的概念与压用也在相应的要化,其评论模式的内涵与外延总在发展中充实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建筑语言结构的框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正伟 《新建筑》2000,(5):21-24
建筑语言结构可以看做是一个涵括了语形、语义、语境、文体以及修辞诸概念的框架系统,而该系统手功能就在于,为正确运用建筑语言、创造优秀建筑文本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建筑语言的原生属性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布正伟 《新建筑》2000,(3):21-23
从人类语言的转移现象分析建筑语言五个方面的原生属性及其三大特征。指明建筑语言的系统性不仅表现在它的结构系统上,而且还存在于它的形态语言与画增语言整合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金世玉 《安徽建筑》2006,13(4):33-34
通过主体建筑和广场景观设计的实践过程,阐述了建筑、景观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关系,对用建筑语汇表达大学的历史文化、理念特色、精神品格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洞--一种有生命力的建筑造型语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强  黄天其 《新建筑》2003,(5):73-75
针对在建筑上普遍存在的“洞”的造型现象进行研究,阐释了“洞”的形式渊源与演变历史,并通过造型效果的类型分析对“洞”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索,以寻找出一条理解和实现建筑的人性内涵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