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针对采用多环芳烃磺盐减水剂和早强剂作复合外加剂制成的高强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了长龄期强度和应力--应变曲线的试验研究,对其和易性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掺AF与JSM复合外加剂的高强混凝土,其强度和高达70MPa,强度增长持征为:早期强度高,混合料坍落度可达16-20cm,长期强度增长缓慢,流塑性好,弹性范围大。  相似文献   

2.
关于混凝土防冻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海山  苏晶 《建筑技术》1998,29(10):683-684
EFFECTMECHANISMOFCONCRETEFREEZE-PROOFAGENTSHIHaishanSUJingYANGXiangdong当前采用防冻剂的冬期混凝土施工方法已占全年冬施混凝土量的60%以上,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  相似文献   

3.
简要讨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水泥混凝土材料提出的要求,并利用减水型粉煤灰(简称JFA)和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复合叠加效应,通过正交试验法配制了大流动度高强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改变水泥和高效减水剂用量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影响显著;JFA具有明显的减水作用和活性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只有选择好JFA和高效减水剂的最佳掺量,才能发挥它们对水泥的最大复合叠加效能.  相似文献   

4.
高强混凝土遭受高温的性能衰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即抗压强度分别为39MPa的普通强度混凝土和74MPa,94MPa的高强混凝土,研究HSC遭受高温的性能衰减特征。在遭受高温的性能衰减特征。在遭受高达1200℃的一系列高温后,测定了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并测定了硬化水泥浆的孔结构。结果表明,HSC与NSC的高温性能衰减主要表现为力学强度衰减和耐久性劣化。HSC的强度衰减方式与NSC类似。400 ̄800℃是强度衰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采用快冻试验方法,研究了掺量分别为20%粉煤灰、硅灰以及磨细矿渣的高强混凝土(HSC)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SFRHSC),在标准养护室内浸水养护90天的抗冻性,以及在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抗冻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单纯冻融循环作用下,掺入硅灰能够提高HSC和SFRHSC的抗冻性,而掺磨细矿渣和粉煤灰则不能,在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同时作用下,掺入硅灰和磨细矿渣,能显著提高HSC和SSFR  相似文献   

6.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关于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ASPF的一些试验研究情况,文中讨论了ASPF分子含不同基团及溶液pH值对其分散性能的影响,试验说明ASPF具有30%以上的减水率,低落度损失及增强作用,用它可配制免振捣混凝土及高强,超高强混凝土,与萘系减水剂一起使用,可以解决1 ̄2小时混凝土塌落度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温,增韧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普通砂、石集料、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效减水剂配制出7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通过掺加矿粉、钢纤维及矿粉与钢纤维双掺技术,使高强混凝土压折比下降到普通混凝土水平。  相似文献   

8.
超高强混凝土用高效AE减水剂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在混凝土的高强度化,超高强度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进步,为制造超高强混凝土,通过使用目前开始普及的一般高效AE减水剂,选定适当的配合比及水泥种类则可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Fc=60~80MPa;甚至高达100MPa;然而,随着超高强混凝土的试验施工和实际施工的增多,从施工性方面是要求有更高减水性的高效AE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因此,已开发出有超高减水性的超高强混凝土用高效AE减水剂,并开始上市  相似文献   

9.
研究矿渣掺碍对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水胶比为0.28,矿渣掺量达40%,可以配制出早期,后期强度无高于不掺矿渣,而水泥用量高达600kg/m^3的纯水泥混凝土的相应强度,这种配合比的混凝土28天强度在87MPa以上;并且流动性好,可以满足泵送需要。  相似文献   

10.
荷载与冻融同时作用下HSC和SFRHSC的耐久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慕儒  严安  孙伟 《工业建筑》1998,28(8):11-14
探讨了荷载和冻融两种损伤因素同时作用下高强混凝土(HSC)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SFRHSC)的性能。试验中对试件三分点加荷受弯的同时进行冻融循环,荷载比例为0、10%、25%、50%,并进行了掺与不掺钢纤维的比较。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荷载越大,混凝土能承受的冻融循环次数越少,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也越快。钢纤维的掺入,使得混凝土能承受的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很多,并有效抑制了动弹性模量的下降。不同试件,不同破坏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损伤因子不同。双损伤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速度远大于两种因素单独作用下损伤速度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11.
宋红智 《建筑技术》1998,29(9):629-630
天津明华大厦爬模工艺的应用及改进宋红智APPLICATIONANDIMPROVEMENTOFCLIMBINGFORMWORKTECHNOLOGYINTHETIANJINMINGHUAMANSIONPROJECTSONGHongzhi宋红智,天津三建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高性能矿渣复合掺合料及HIP-A100缓凝高效减水剂,水胶比0.26,配制出坍落度在200mm以上,3小时基本无坍落度损失,满足C80级泵送要求的混凝土,现场实际泵送施工很顺利,其3天强度超过60MPa,28天达97.7MPa本文还提供了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检测方法,研究了高强混凝土可泵性评价指标,确定了以倒坍落度筒测定流下时间和扩展度为主,坍落度为参考的可泵性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冯乃谦  赵铁军 《建筑技术》1994,21(7):387-390
目前,采用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制制的高强混凝土强度可达C60级,如果配制强度更高的混凝土需采用一些特殊材料和特殊工艺。本文理论上分析了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持及预计可达到的最好效果,并详细介绍了混凝土高强的方法,最后通过试验确定高强混凝土系列材料强度最高O MDF水泥(无宏观缺陷水泥),最大抗压,抗弯强度分别达到20-90MPa和4-20MPa。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研究了高性能粉煤灰渣-碱混凝土(简称FKJ混凝土)分别在H2SO4、HCl、HNO3、NaOH、NaCl、MgCl2、Na2SO4溶液和海水等侵蚀介质中以及大气中的耐化学侵蚀性的机理及其适宜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No品名性能和用途C×%1MNC-MJ普通减水剂  属木质素系,缓凝、引气、减水,常用于商品混凝土、耐冻融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水工大坝混凝土、道路混凝土,节省水泥改善和易性。粉体。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上施工的混凝土,不宜单独用于蒸养混凝土。025~032UNF5萘系高效减水剂  用于高强混凝土、高抗渗混凝土、高流态混凝土及蒸养混凝土,例如大跨度建筑结构、桥梁结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高耐久性的海洋工程等。属非引气型非缓凝萘系减水剂,黄色粉末,减水率20%~24%,对钢筋无锈蚀作用。用于配制60~80MPa混…  相似文献   

16.
200~300MPa活性粉末混凝土(RPC) 的配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试验研究了原材料品种、性质及配合比对RPC强度的影响;在未掺钢纤维的情况下,配出了流动性好,高温养护下抗压强度达229.0MPa的超高强混凝土,在掺钢纤维以及高温养护的民政部下RPC的抗压强度 298.6MPa。  相似文献   

17.
硅灰及粉煤灰共掺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跃忠 《混凝土》1995,(1):30-34
本文研究了同时掺加硅灰(S.F)粉煤灰(FA)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进行了SEM、DTA-TGA及孔特征分析,从而认为,共掺混凝土通过增加胶结材活化作用,提高密实度,改善界面结构,提高了后期强度,早期(7天)强度也有增长,且抗渗性,耐硫酸盐腐蚀性、气密性均有较大提高,获得轻满意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掺有NF及载体流化剂的混凝土配合料中,掺加页岩灰增强剂置换其中5%水泥量,可制成强度70MPa以上的高流态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混凝土专用粉煤灰复合超细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粉煤灰复合超细粉(PFAC)的技术性质。PFAC的粉体效应赋予混凝土一系列的高性能,以30%~70%的PFAC等量取代水泥可配制出C60~C90的高性能混凝土(HPC),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耐久性、力学性能、坍落度经时损失小。试验结果表明,大掺量的PFAC配制HPC是可行的,这对于提高HPC的绿色度,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黄瑜锋  邱守谦 《建筑技术》1998,29(7):470-471
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黄瑜锋邱守谦肖如强CONSTRUCTIONTECHNOLOGYFORFAIR-FACEDCONCRETEOFTHEHIGHRISESHEAR-FRAMESTRUCTUREHUANGYufengQIUShouqian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