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海藻酸钠(SA)与阿拉伯胶(GA)为载体固定化酸性蛋白酶,以酶活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定化条件。得到以SA-AG复合凝胶为载体制备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凝胶质量浓度3.5 g/100 mL,SA与AG质量比2∶1,氯化钙质量浓度7.0 g/100 mL,固定化时间1.0 h,给酶量1 540 U/g,吸附时间2.0 h,酶液pH值为3.0。此最佳条件下,固定化酸性蛋白酶酶活回收率为67.34%,酶活力为1 380 U/g。固定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45 ℃)和最适反应pH值(pH=3)均与游离酶相同,但其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用活性炭吸附糖化酶,再以不同配比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溶胶覆膜,分别对固定化条件、米氏常数、酶活残留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覆海藻酸钠复合膜固定化方法为最佳,即海藻酸钠:聚乙烯醇配比为8:2,溶胶浓度为1.5%,固化时间为120min。该方法得到的固定化酶米氏常数为3.6mg/mL,重复使用七次后其酶活残留率为88%。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文中就糖化酶的固定化固定化酶的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利用明胶和海藻酸钠的聚合作用与海藻酸钙凝胶球的包埋作用制备定化糖化酶,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米氏常数Km为12.3mg/ml,游离酶米氏常数Km为7.5mg/ml,固定化酶最适温度为70℃,游离酶为60℃,同时固定化酶明显提高了游离酶的耐热性,储藏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陶瓷颗粒吸附糖化酶后,再以不同配比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溶胶覆膜,分别对固定化条件、米氏常数、酶活残留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陶瓷颗粒聚乙烯醇复合溶胶固定化糖化酶的条件是:聚乙烯醇:海藻酸钠配比为6∶4,溶胶浓度为7%,固化时间为120min。米氏常数为60.17mg/mL,酶活残留率为78%;陶瓷颗粒覆海藻酸钠复合溶胶固定化糖化酶的条件是:海藻酸钠∶聚乙烯醇配比是8∶2,溶胶浓度为1.5%,固化时间为90min。米氏常数为35.5mg/mL,酶活残留率为38%。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共混凝胶的制备条件、特性及其固定糖化酶的能力.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共混凝胶的最佳制备条件;以共混凝胶为栽体包埋固定糖化酶,用戊二醛进行交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固定条件.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且壳聚糖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55%:45%,NaCl浓度为1.2 mol/L,60 ℃保温30 min后所得共混凝胶强度高达496.312g/cm2.当糖化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8,NaCl浓度0.8 mol/L,CaCl,质量分数2%,戊二醛质量分数0.02%,交联6 h时,所得固定糖化酶活力高达1 078.69 U/g干胶,相对活力82.6%;最适作用温度65℃,比游离酶提高5℃;最适pH不变(pH 4.1);米氏常数Km=0.83mol/L;半衰期62d.结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共混凝胶是固定糖化酶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亚油酸异构酶。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酶用量、CaC12浓度、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工艺是:以4%的海藻酸钠为载体、应用海藻酸钠溶液用量与酶液量的体积比3:1、3%的CaC12固定化5h。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与游离酶相比,提高了0.5个pH单位;固定化酶和游离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5℃和30℃;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具有更好的温度和pH值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包埋交联法对胃蛋白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探讨了固定化的条件及固定化胃蛋白酶与游离胃蛋白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40%,壳聚糖浓度为3.39%,CaCl2浓度为3.64%,游离酶稀释倍数20倍,交联时间4h,固定化酶回收率74.87%±1.07%;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47℃,最适pH3.5;得到的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都较好,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活力仍可以保持62%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包埋交联法对胃蛋白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探讨了固定化的条件及固定化胃蛋白酶与游离胃蛋白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40%,壳聚糖浓度为3.39%,CaCl2浓度为3.64%,游离酶稀释倍数20倍,交联时间4h,固定化酶回收率74.87%±1.07%;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47℃,最适pH3.5;得到的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都较好,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活力仍可以保持62%以上。   相似文献   

9.
球形α-壳聚糖固定化糖化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剑  王又容  陈进  罗瑜 《中国酿造》2005,(12):15-18
α-甲壳素经高浓度NaOH溶液处理后,制成了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载体,用戊二醛接枝,与游离酶偶联后便得到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性质和动力学参数的研究表明,脱乙酰度高的壳聚糖载体固定化糖化酶的性能最好:其酶回收率达75%;最适反应pH6.0-7.5,最适反应温度50℃;米氏常数22.63mg/L,与游离酶(34.62mg/L)相比,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室温时操作半衰期较游离酶延长6d以上;经过8次重复操作,酶活损失低于5%。由此可见,固定化酶提高了游离酶的贮藏和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碱性蛋白酶的方法和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固定化的最优条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1%,pH9.4,CaCl2浓度3.0%,游离酶添加量10000U/g,时间1.8h,固定化酶活力可达5518U/g。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10,最适温度为60℃,制得的固定化酶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较好。此外,固定化酶重复利用5个循环后酶活力仅降低4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酪蛋白酸钠(SC)与阿拉伯胶(GA)复合体系浊度、粒径和Zeta电位的表征来研究p H、SC/GA浓度比、SC与GA总浓度和离子强度(Na Cl浓度)对两者相互作用及纳米粒形成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表征纳米粒的微观形貌,并对纳米粒的贮藏稳定性进行考察,最后借助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探讨SC与GA相互作用形成纳米粒的机制。结果发现:p H、离子强度可显著影响SC和GA两者相互作用及纳米粒的形成,表明两者形成纳米粒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同时得到SC和GA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纳米粒的条件为:SC/GA浓度比1∶1,p H4.2,SC与GA总浓度3.0 mg/m L,Na Cl浓度10 mmol/L。在此条件下形成的纳米粒粒径约为142 nm,Zeta电位约为-21.43 m V,于4℃贮藏30 d后仍保持稳定。TEM结果显示纳米粒呈球形。FTIR证实两者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发生在SC中的-NH+3和GA中的-COO-之间。荧光光谱表明SC和GA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纳米粒的结合是低亲和性的。   相似文献   

12.
以阿拉伯胶为原料,研究以铝酸钠作为催化剂,合成一种含有D-塔格糖的功能性糖浆的合成工艺,探讨铝酸钠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3个单因素对塔格糖转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塔格糖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mL含8.90g半乳糖的水解液中铝酸钠加入量4.93g,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45℃,该条件下,66.18%的半乳糖可转化为塔格糖,D-塔格糖的浓度达到58.9g/L。  相似文献   

13.
海藻酸钠和黄原胶糊料粘弹性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稳态剪切和小幅振荡剪切应力扫描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和黄原胶糊料的粘弹性能.结果表明:与海藻酸钠相比,黄原胶在低用量、低剪切速率下就具有高粘度,表现出显著的假塑型流体"剪切变稀"特征.海藻酸钠以粘性效应为主,表现出较多的类液态特征,而黄原胶以弹性效应为主,表现出较多的类固态特征.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海藻酸钠的粘弹性能比较稳定,损耗模量始终大于储能模量,损耗角大于45°,主要表现出粘性行为;黄原胶的粘弹性能经历了由高弹性向粘性转变的突变区,在突变之前其储能模量大于损耗模量,损耗角小于45°,表现出很显著的弹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米糠是稻谷加工中的副产品,年产量很大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其含有的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是植物中的佼佼者,该酶可以将谷氨酸转化为γ-氨基丁酸(GABA)。研究发现,可以将米糠固定化以达到固定化其中GAD的目的。本文研究了固定化后的米糠中GAD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经海藻酸钠固定化的米糠GAD的最适温度由40℃左右移至45℃左右,其它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此时固定化米糠GAD酶活力回收率达到51.00%。利用固定化米糠GAD制备的GABA制备液中GABA含量为3.06%,为植物法制备GABA提供又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综述了阿拉伯胶的组成、结构、制备、性质和目前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作为多糖类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cashew gum (CG) and gum arabic (AR), the exudate polysaccharides from Anacardium occidentale L. and Acacia, at different solutions (0.4–50% w/v) were studied. The intrinsic viscosity, [η], of CG in water at 20°C was ≈0.1 dl g−1, while that of AR was ≈0.6 dl g−1.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 unheated and the heated (at 80°C for 30 min) CG and AR solutions showed a progressive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The flow curves of blends with equal viscosity solutions of AR/CG: 25/75, 50/50 and 75/25, showed no major interacti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ηa) vs. shear rate data for both the AR and CG dispersions (4–50% w/v) exhibited shear-thinning characteristics at low shear rates (< about 10 s−1) and Newtonian plateaus at shear rates >100 s−1, and the Sisko model described well the ηa vs. data of all the dispersions.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假酸浆子胶、海藻酸钠以及二者混胶的凝胶球,研究了混胶的最佳配比,并且利用质构仪对胶球的硬度、咀嚼性、回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胶体浓度、钙浓度、凝胶时间、温度和p H条件下,假酸浆胶球的硬度和咀嚼度均低于海藻酸钠胶球;海藻酸钠胶球的硬度和咀嚼度均随着胶体浓度增大而增大,随凝胶温度升高而降低;假酸浆胶球的硬度也随胶体浓度增大而增大,随凝胶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当胶体浓度达到10 g/L之后,假酸浆胶球咀嚼度达到最大,并趋于平稳;p H<3时假酸浆凝胶硬度、咀嚼度的稳定性高于海藻酸钠凝胶;海藻酸钠胶球的回弹性高于假酸浆胶球,但胶球易破裂;通过胶体复配可有效提高假酸浆凝胶初始硬度和咀嚼度,假酸浆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7时,混胶凝胶球呈现出较好的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