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今时代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往水利自动化与水利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其中,水利自动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人们充分开发与利用各项水利信息资源,从而提高水利建设项目的实用效率。可以说,只有实现了水利信息的自动化采集、自动化传输、自动化存贮以及自动化处理等,才能够有效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聚集能力,使水利工程设施发挥其最大效能。文章主要针对水利自动化与水利信息化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能及效益。博州水利计算机网络已初具规模,但仍有待加强。本文通过阐述博州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工作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促进水利发展的重要途径。水利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相似文献   

4.
朱志坤 《河北水利》2005,(12):29-29
水利部门肩负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更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水利信息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胡国星 《中国水利》2002,(11):50-51
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能及效益。  相似文献   

6.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应用GIS、GPS、RS和IT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和效益,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设施的效能。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项投资少,工期短而又十分有效的非土建工程性的防洪措施,已为全世界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7.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应用GIS、GPS、RS和IT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和效益,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洪涝干旱灾害、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提高预测和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设施的效能。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一项投资少,工期短而又十分有效的非土建工程性的防洪措施,已为全世界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总结出实现水利信息化的三大措施,并提出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水利工程自动化程度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水利宣传、增加政务透明、增进信息沟通、提高办公效率、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水利发展、优质社会服务,广安区水利局利用自身具备的条件,自行开发设计建立了广安水利信息网(http://www.gawater.gov.cn)。通过网站构筑起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为标志的“数字水利”基本框架,为今后实现水利系统化管理、自动化监测、实时化调度、科学化决策、网络化办事、规范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推动该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进程。金沟河灌区水利信息化经过5年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设经验都值得去总结和挖掘。  相似文献   

11.
邓坚 《中国水利》2007,(1):46-5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文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大水文观,立足水利,服务全社会,努力提高支撑能力,为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陈玺  刘冬英  李妍清  王含 《人民长江》2018,49(22):45-50
老挝正在积极参与澜湄水资源合作研究工作,水文实测数据短缺是制约水资源规划工作的现实问题。以老挝南乌河流域为例,采用流域地形、土壤、植被以及气象驱动等数据资料,通过建立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VIC模型对径流进行模拟,以分析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对南乌河流域日、月尺度的水文过程模拟中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南乌河流域内的水量主要靠降水补给,径流的地区分布基本上与降水的地区分布一致,总的趋势是由流域上游向流域下游递减,径流系数的趋势也是由流域上游向流域的下游递减。研究成果可为无资料地区的水资源规划方案的制定及水资源量分析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吉林省水文监测及洪水预报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系统的研发,改善吉林省水文监测预警水平,提高水文信息化及现代化程度;提高信息集中化程度,整合各部门现有分散孤立的信息资源到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上,从而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同时进一步拓展业务服务范围,针对地下水监测、水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站网管理等方面开展相关平台应用软件开发,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带动水文相关服务职能的提升,推进吉林省水文信息化及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中型水库和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同系统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日趋严重。如何使不同的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可靠的联网,规范汛情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防汛抢险、抗洪救灾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汛情信息,提高防汛快速反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陕西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联网工程的建设实践,在分析研究多种通信方案、异型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联网解决方案,并利用中间件技术解决了信息整合处理及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侯新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1):1314-1316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水环境管理及预报系统是一个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平台,通过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集成,面向管理和决策层的可视化动态信息系统。本系统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水资源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报,并结合GIS技术实现了流域管理的可视化和辅助决策功能,实现流域水环境的信息管理与查询,来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直观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6.
水文部门及时向各级防汛部门和社会发布水情信息,为政府对水资源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由于安全需要,水情信息多放在水文内网中,水文内网与因特网常采用物理隔离,水情信息无法及时利用因特网向各级防汛部门和社会发布。笔者介绍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不使用任何网络协议、比网闸隔离更彻底的内外网数据传输方式,实时将水文内网中的水情数据更新到外网的数据库中,为水情信息的发布提供自动、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向社会提供可靠的水文服务。  相似文献   

17.
咸潮影响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德地  陈晓宏 《水利学报》2007,38(9):1050-1055
针对咸潮影响区水资源的特点,以珠海市为例,建立了咸潮影响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用1956~2000年的长系列来水、需水等基础资料对珠海市2010、2020、2030三个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进行求解和分析。结果表明,若不受咸潮影响,有着丰富且优质过境水的珠海是不可能存在资源性缺水,而在咸潮影响下,3个水平年的枯水期均存在一定资源性缺水,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在适当优化调度水库、泵站等水利工程以及增加、扩大一定工程规模的条件下,珠海市的缺水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8.
赵娟 《吉林水利》2014,(10):45-48
水文水资源领域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水文水资源管理、查询、分析和模拟提供了一条加快捷有效的途径。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地表水资源及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调配;流域面雨量计算;地下水资源勘查;水文模拟及水情预报。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四个方面:加强应用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具有水文水资源特色的地理空间数据库;GIS融合水文水资源专业模型;GIS软件向多维发展。  相似文献   

19.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One of the undeniable requirements in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water resources studies is the availability of reliable information. Due to the various reasons, time...  相似文献   

20.
台湾集集堰沉沙池泥沙浓度与浊度率定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浊度观测为水环境及水资源领域中之例常观测项目,泥沙浓度则为水资源及水利工程中重要之水文观测数据。浊度数据对于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评估及公共用水营运,为极重要判别指标 泥沙浓度数据则为集水区保育及河道稳定评估规划所需之重要基本数据。现行浊度观测方式及仪器,相对于传统泥沙浓度之观测,其仪器自动化程度高、价格较低,且设站较为简易方便且普遍。虽河川中悬移泥沙浓度与浊度之物理定义不同,但在工程实务应用上仍有许多泥沙浓度数据以浊度数据来替代表示。本文研究特定水沙条件下之浊度与浓度率定关系,并以集集拦河堰为案例,探讨试样水体浊度、浓度观测数值在不同含沙量条件下之对应及量化关系规律,并依ISO标准规范,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及误差分析。研究成果显示,浊度观测方式之重现性及精度良好,且浊度与浓度测值间对应率定关系明确,但此率定关系与泥沙类别、泥沙粒径及分布组成条件密切相关。参照本研究所提出之泥沙浊度与浓度观测之率定关系规律,可以利用现已普遍设站之水质观测站之浊度观测数据,建立推估特定流域河道之水、沙特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