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从“道法自然”本体论的深层生态含蕴、“人与天一”自然观的深层生态底蕴、“物无贵贱”、“我亦物也”价值观的深层生态内涵,以及“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实践观等几个方面剖析了道家哲学的深层生态意蕴,为完善和发展现代生态哲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原理与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理论分析认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试图构建一种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教学观念和新型教学模式,变革现代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型、友爱型、对话型、合作型等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专家研究的成果上,阐明对生态价值的看法:人类早期没有现代意义的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伦理是伦理发展到现代性的社会产物,其核心要追问现代性问题;其次,生态伦理不需要“整体主义”的支撑,“人类中心主义”可以在去掉自己狭隘的思路之上,同样可以担负起建构生态伦理的重任;最后,生态伦理的建构.其落脚点在审视生态价值,生态价值的核心是人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921—1949年“革命”主题下的局部实践期;1949—1978年“建设”主题下的初步探索期;1978—2002年“改革”主题下的全面展开期;2002—2012年“科学发展”主题下的整体推进期;2012年以来“新时代”的深化拓展期。百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经验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价值维度上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实践维度上遵循农村生态发展规律、认识维度上坚持辩证思维。新时代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要以农民为中心,推动农村生态治理效能化;坚持农村生态发展规律,推进农业产业生态化;坚持辩证思维,推动农村生活绿色化,以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观点览要     
<正>在涵养科技自立自强生态上下功夫要坚持创新驱动、系统观念、基础支撑、机制创新、开放协同原则,把准主攻方向,找准着力点发力点,持之以恒抓工作落实、抓能力提升,着力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上下功夫,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大作用上下功夫,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及军工产业链链长上下功夫,在强化科技创新供给支撑能力上下功夫,在培育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上下功夫,在涵养科技自立自强生态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坚决突破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和薄弱环节,把“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现代设计教育应以生态设计教育为重,建立“生态”整体的教育理念,将“生态设计”教育纳入到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中,树立设计的价值理性观,并从学术和专业角度及时反映在教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道家理论被认为是中国最具关学特质的哲学理论。“忘己”在其关学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庄子作品中,处处强调为了“体道”,首先必须“忘己”,在自由状态下观照“真理”;“天道观物”则是以艺术化的“道”来理解“存在之真”,既是“道境”也是“存在之澄明”。这些正是与诠释学极为相似的关于理解的哲学。以伽达默尔的观点为尺牍来看道家理论,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互通性与互释性。  相似文献   

8.
“自然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自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尊重客观规律、顺其自然,通过“无为”的方法达到“无不为”目的。老子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通过遵循万物之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为而无不为,实现人民自我化育;以百姓之心为心,民为邦本。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分析老子哲学,将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实现老子思想的现代应用。  相似文献   

9.
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它是生态文明呼唤的结果,是现代道德及其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和新世纪培养“绿色公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的特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诸规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理论体系全部内容间的内在联系等四个方面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总规律;阐明了这条总规律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及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成就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主要文本入手,对其生态哲学的思想智慧进行梳理,不仅对于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当代人类生态实践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马赫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由奥地利的恩斯特·马赫和德国的阿芬那留斯创立,由于它把“批判经验”当作其整个理论的出发点,故又称“经验批判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19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各国传播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文章主要分析马赫主义的理论特征、实质及其与现代西方哲学其他流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靠物质方面的进步,也需要精神道德意识层面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复杂多样的道德问题。因此,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分析生态道德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状,从生态道德视角探索推进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 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 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大基本问题的回答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方法论特质。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的现实诉求、“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中国道路”的话语逻辑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四大方法论特质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基本症候,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6.
辩思了“课程思政”与“乐山乐水”之间关系;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的困境:“孤岛效应”、将“课程思政”局限于“课堂思政”和“课内思政”;提出改革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建议:吃透“课程思政”核心要义、服务乐山乐水培育,厘清“乐山乐水”培育思路、组建优质师资团队,把握“乐山乐水”培育实质、优化课程体系内涵,以及彰显“乐山乐水”培育实效、类型化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2006年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精神,参考前人有关生态环境评价框架和指标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特点的区域适应能力评价模型(PSRRAD),并对模型的构建思想、参数意义和评价指标的具体计算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提供参考。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实际情况,PSRRAD模型将第四纪地质地貌与现代生态环境研究整合,提出第四纪地质脆弱指数概念,在生态环境胁迫分析中,提出衡量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业环境胁迫程度的地农牧业生产量指数的概念,使生态环境先天与后天胁迫因子、自然与人文因子得以客观体现,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均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延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1—2011年延边地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依次为0.297 9、0.289 4、0.317 2、0.366 5、0.348 4、0.446 3、0.426 9、0.428 0、0.579 0、0.652 6、0.713 5;8个城市的平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延吉(0.460 7)、敦化(0.425 0)、图们(0.408 5)、汪清(0.406 4)、龙井(0.397 2)、和龙(0.379 1)、珲春(0.376 2)、安图(0.343 2),其中延吉、敦化、图们、汪清4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高.分析表明:影响延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变化的最大因素为生态环境友好层中的指标,最小因素为生态教育普及率指标.  相似文献   

19.
人作为宇宙和社会中一个特别的存在,一直以自己所特有的方式对其生存状况进行考察和关注,并由此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宗教和哲学。马克思哲学提倡对人的终极关怀思想并相应指出了具体的哲学途径。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到“自由个性”的实现是马克思终极关怀思想的哲学思路,本文试从“现实的个人”、“自由个性”及其实现三个方面对这一哲学思路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