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能源材料     
《新材料产业》2019,(4):85-87
英国研制新型无毒电池原型完成充电或放电只需几秒钟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无毒电池原型,由于采用新技术,在几秒内能完成充电或放电,未来或在储能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据研究团队介绍,这一新型电池原型尽管储电能力不如目前广泛运用的锂电池,但它使用无毒的聚合物材料制作,可在几秒内完成充电或放电,电池充电时还会变色,使用者可直观地看出电池的充电状态。该电池原型的主要工作原理是让聚合物材料迅速吸收并释放盐水中的正或负离子,一旦整个电池开始充电,这些离子就会被吸引到相应的电池电极上。  相似文献   

2.
镍氢( Ni /MH)电池 10C放电循环寿命衰减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Ni/MH电池在1C充放电和1C充电10C放电条件下的循环寿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0C放电条件下电池循环寿命只有76次。对10C放电循环前后电池内阻、正负极电位、负极性能变化和贮氢合金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10C放电条件下电池的温度较高,导致合金腐蚀速度增加。而合金的腐蚀消耗电解液,使电池内阻增加,负极性能恶化,电池寿命发生衰减。  相似文献   

3.
金属钴对储氢合金电极的表面修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凯  吴锋  陈实  张存中 《功能材料》2005,36(11):1740-1743
运用真空蒸镀法时MH/Ni电池储氢合金电极进行了镀覆金属钴的表面修饰,测试了电池的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循环寿命和充电时的内压,利用XPS和XRD时电极进行了表面和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对电极进行表面修饰可以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和放电电压,极片经过修饰的电池,5C(8.5A)放电容量提高了120mAh,放电平台电压提高了约0.05V,内阻降低了19.3%。极片经过表面镀钴后,显著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电池500周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仍为初始容量的94.09/6,同时,电池在充电时的内压有了明显的降低,充电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郑怀洲 《照相机》2004,(6):70-70
摄影时常用的小型闪光灯耗电都较大,因此一般都采用可充电池为其供电.但如使用频繁的话仍需经常对电池充电,并且充电前有时还要对电池进行放电,终究感觉不太方便.其实在拍摄场所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交流电为闪光灯供电,只要将民用交流电经简单降压、整流后就能为闪光灯提供所需的工作电源,使用起来十分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5.
储能电源是太阳能光伏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电化学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光伏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利用不同充放电循环方式对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时,由于受光强的影响,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充电前期,充电电流趋势基本一致;充电后期,锂离子电池充电效果明显优于铅酸蓄电池;不同储能电源在光伏系统负载条件下过放电保护电压存在差异性,进而确定了光伏系统中储能电源的过放电最佳保护电压值。  相似文献   

6.
继承诺开发备用动力装置之后,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一款氢燃料电池动力插件,可用于新型空气射流式概念车。名为“氢系列驱动”的概念车,始终由336V的锂离子电池堆提供动力,而且在全电力的情况下能行驶25英里。一旦电池堆电量消耗40%,氢动力燃料电池就开始放电为电池充电,使行程提高280英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出租车计价器用 3 6V/ 60mAhNiCd电池恒流充放电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实用线路 ,该线路除可用于电池容量检测以判定其充放电性能外 ,还可用于充电前对电池予以准确有效的放电以消除其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8.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充电性能、放电性能的检验可实现对电池性能的综合评价,为此,提出了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理论,以高性能单片机为核心,采用程控恒流恒压方式,通过特定负载对电池充电特性、放电特性、过充特性、过放特性、短路保护特性以及内阻进行检测,实现对电池性能的检验和评价.该方法操作简单、直观,使用方便,测量准确度高,适用于电池生产厂家及质检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9.
据说氧化钛+石墨的微观结构可大大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现在生成这种结构的方法已由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实验室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成功。新型材料由TiO2晶体和石墨片组成,在高充电/放电率的条件下,储存的电能为普通锂离子电池的两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材料动态》2005,(8):28-28
法国与西班牙的联合研究人员研制出了经济可行的高效镍锌充电电池。这种电池具有代替传统镍镉电池的潜力,因为镍锌电池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电力,而且在保护环境上也具有相当的优势。联合研究人员克服了锌电极的不稳定性将重复充电次数的二十次,到重复充电次数达到一千次以上,生产出了安全的镍镉电池替代品。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放电过程,电解液中不同价态水合钒离子、氢离子、水分子在纳米孔径的质子传导膜中的渗透迁移行为,为膜材料性能改进以及电解液系统管理提供依据.通过测定全钒液流电池开路状态下的自放电、恒电流模式下的充电/放电循环过程,分析钒离子渗透和水迁移影响因素,揭示电池运行过程纳米多孔质子传导膜中钒离子渗透及水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自放电过程主要发生钒离子浓度差作为推动力的传质扩散,水分子的跨膜净迁移量可忽略;在恒流模式下的充电/放电循环过程中,隔膜两侧阴极、阳极电解液中水合离子迁移、浓差扩散、渗透压效应均发生作用,导致阳极侧电解液向阴极侧发生净的水迁移,需要通过电解液管理保持电池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辛玉池 《功能材料》2021,52(4):4018-4022
以共聚物PEDOT-co-PEG作为锂金属阳极的表面改性层,采用磷酸铁锂复合阳极和“石榴石型”物质以及聚合氧乙烷聚合物组成的固体电解质制备了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采用SEM分析了锂金属充电-放电反复操作后的形态学改变;采用电化学组抗谱试验研究了改性后的锂金属以及复合固体电解质接触面的稳定性并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放电性能和界面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改性的锂金属在固态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会生成锂枝晶,从而导致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高电流密度容量快速衰变;“石榴石型”物质以及聚合氧乙烷聚合物组成的固体电解质与改性后的金属锂具有良好的接触面,从而扼制锂枝晶的形成,提高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机械性能;在PEDOT-co-PEG共聚物改性锂金属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平稳性显著提高,且容量减弱放缓。  相似文献   

13.
《现代材料动态》2011,(5):18-19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电池,但多种原因导致其存在使用寿命短这一缺点,其中电极退化问题最让科学家们苦恼。这是因为在不断的放电和充电过程中,电池中的锂离子会反复与金属电极发生化学反应,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导致电极的逐步退化,最终对电池性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材料     
《新材料产业》2011,(10):88-89
韩国研发出"2分钟充电"的电池新材料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和LG化学技术研究院电池研究所8月15日发表声明称,开发出了2分钟内完成充电或者放电的充电电池(Secondary Battery)电极用的新材料。手机或电动车用电池不仅能大举缩短充电时  相似文献   

15.
罗志虹  赵玉振  郭珺  罗鲲 《材料导报》2015,29(7):20-26, 58
锂空气电池因其高理论能量密度引起了广泛关注。评述了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及催化剂研究情况,分析了正极材料的结构、组成及催化活性对锂空气电池放电容量、稳定性及循环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固体催化剂与可溶性催化剂在降低充电过电位、提高锂空气电池的稳定性与循环性能方面的作用,阐述了正极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重要性及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材料动态》2010,(10):24-24
日本三洋公司推出高能环保电池,外包装采用新型抗菌材料,比普通干电池更耐低温、使用更持久,它可以连续工作比普通电池多达4倍的工作时间,无记忆效应,可循环充电使用达1000次,采用全新的材料及技术,低温环境下表现卓越,充电后的电量可以长期保存,优于一般电量流失率高的充电电池。  相似文献   

17.
由分立的纳米氧化锰构成的栅垫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被用作可充电电池及电容器的实验电极材料。由于是分别独立的,因而在栅垫中的这些纳米线是可充分交流的。由于这些纳米线的密度很高,制成的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有很大的表面积,对进出电极的离子扩散通道也很短。这些因素使电池的充电放电能以很高速率进行,因而提高了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8.
电磁操作机构与铅酸免维护电池配套使用时,由于电磁操作机构工作电流较大,频繁操作后将使电池容量欠缺过甚;而免维护电池在大电流放电后不能用较大的电流进行充电。进而造成电池不可逆盐化,从而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有源充电模式,是一种常用的办法,将市电变压给蓄电池等设备充电量的过程。其原理是让电流从放电相反的方向通过,以使蓄电池中活性物质恢复作用。蓄电池从外电路接受电能,转化为电池的化学能的工作过程。蓄电池在其能量经放电消耗后,通过充电恢复,又能重新放电,构成充放循环。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充电方法,如恒流、恒压、浮充电、涓流充电、急充电或这些方法的组合式充电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磷酸铁锂—石墨作为正负极材料制备超大容量叠片式单体电池(200Ah),分析两种不同化成工艺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化成工艺后对应的电池负极的表面情况、电池内阻大小以及单体电池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等。结果显示,适当降低充电电压,有利于负极表面SEI膜的形成,并且形成的负极极片表面光滑,制备的电池具有更好的化成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