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详细描述了TD-SCDMA网络上行链路的预算过程,在分析TD-SCDMA网络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传播模型的选择;然后联系工程实际,给出了链路预算中各个参数的取值,最后分析了TD-SCDMA覆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主要讨论了TD-SCDMA网络规划中传播模型的选择和链路参数的取值问题.希望对我国TD-SCDMA网络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6.
TD-SCDMA网络规划关键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生瑜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19(4):25-29
本文从分析TD-SCDMA的技术特点切入,用对比的演绎方法阐述了TD-SCDMA网络规划的特点,并进一步明确了TD-SCDMA链路预算相关内容,最后给出了两个系统共存时的干扰状况,及相应隔离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描述了TD-SCDMA网络采用了不同于WCDMA网络的通信技术,并分析了其在链路预算中不同于WCDMA网络预算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TD-SCDMA网络规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与cdma2000和WCDMA等其他制式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特点,这些优点和特点使得TD-CDMA在网络规划方面有着宽广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前景.本文对FDD和TDD两种网络的规划方法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重点讨论了TD-SCDMA网络规划的难点与关键技术,同时也对TD-SCDMA网络规划工具的开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WCDMA核心频段定在2000MHz,提供了多种速率的业务,由于采用先进的Turbo编码技术,提供了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下对应各种业务速率有不同的Eb/NOH标值和不同接收机灵敏度,因此,无线链路预算也要根据不同电磁环境情况下按各种业务速率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1.
TD-SCDMA系统链路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D-SCDMA系统TDD的工作方式、丰富多彩的业务以及智能天线的应用,使得链路分析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平衡,包括不同业务间、上行与下行、公共信道与业务信道、链路预算各参数间等.在不同区域,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效果不一,必须切实做好不同无线环境下的整体链路平衡. 相似文献
12.
13.
论述了TD-SCDMA链路预算的特点,并详细分析了TD-SCDMA相比于WCDMA在链路预算方便的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典型场景下TD-SCDMA和WCDMA的链路预算对比。 相似文献
14.
根据TD-SCDMA无线接入的特点,从传播模型、业务模型、干扰分析、扰码规划和规划工具等几个方面对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TD-SCDMA与其他3G无线网络在规划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李懿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22(9):38-41
本文主要从TD—SCDMA本身的技术优势和建设特点,并结合广东全省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工程的开展,对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及流程进行探讨,简要总结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目标、工作主要流程和要点,并对方案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试验成果,在深入分析TD-SCDMA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TD-SCDMA系统内干扰的5个特点,提出了TD-SCDMA组网容量与覆盖规划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和TD-SCDMA R4与HSDPA、MBMS系统混合组网中互干扰协调方法.本文认为做好TD-SCDMA无线资源综合管理与调度是抑制系统内同频干扰、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感受的主要手段,并给出了若干干扰抑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TD-SCDMA网络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D-SCDMA标准作为由我国提出并被采纳的3G移动通信系统国际性标准,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全世界广泛的关注。经过近10年的发展,TD-SCDMA系统已进入大规模建设和商用阶段。对于运营商来说,提高网络质量将成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竞争力的前提和关键因素。作为TD-SCDMA网络运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优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介绍了TD-SCDMA网络优化的原则和方法,并对TD-SCDMA网络优化的流程、特点和实施做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TD-SCDMA网络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TD-SCDMA网络优化,分别介绍了网络优化的概念、目标、思路和流程,分析了TD网络优化和GSM及WCDMA网络的差异,最后说明了TD网络优化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TD-SCDMA的无线传感网络验证系统的总体方案,搭建了传感器节点和网关系统的硬件平台,实现了相应的软件模块,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验证系统方案可行。利用研制的验证系统,初步实现了智能家居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