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多孔板材时,通常采用金属粉末轧制法.为了生产多孔钛板,采用氢化钙还原钛粉末和电解钛粉末.将这些不分散的粉末在辊径为75~350mm,辊长110~650mm轧机上轧制.在一定的辊径条件下,板材多孔性和厚度用改变辊间距和粉末的咬入角来控制.对于较细的氢化钙还原钛粉末,在低轧制速度(0.7~30m/min)下轧成无分层的多孔板材,板厚度不大于1.0~1.5mm时,所用辊径为75~210mm.对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辊卧式粉末轧机制备多孔钛板,并通过阳极氧化工艺在轧制多孔钛板上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形貌和物相进行表征,并对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热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钛板上初步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膜为无定形相结构,在不同温度下可转化为锐钛矿型、金红石型或锐钛矿与金红石型的混合物;细胞培养实验表明,经阳极氧化及450℃退火处理后,粉末轧制多孔钛板表面细胞的黏附量比未经处理的多,且细胞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轧制路径对工业纯钛板机械各向异性及成形性的影响。路径A和路径B是分别沿原始轧向和横向的单向轧制,路径C是交叉轧制,即每次轧制之后旋转90°继续轧制。测试了不同轧制路径获得板材的显微织构、力学性能(强度、伸长率)和各向异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从路径A到路径C,轧制板材的织构逐渐减弱。与路径A和路径B相比较,路径C轧制的板材的平面各向异性系数更小。拉深实验显示交叉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制耳的产生;杯突实验表明交叉轧制可以提高钛板成型能力。  相似文献   

4.
前言近年来,通过粉末轧制直接制取金属薄板的研究进展很快,钛的粉末轧制也正在试验。粉末轧制法制取钛薄板比常规的熔炼—铸造—轧制工艺大为简化,并提高成品率,因此可望显著降低产品成本。据报导,粉末轧制的钛薄板机械性能大致与铸造材相当。有些作者认为,初始冷加工率必须限制在20%以内,随后的加工率可以更大些。有的资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用钠还原钛粉末轧制的四种粒级的KZTi型多孔钛板的性能:最大孔径32~142微米,拉伸强度3~7公斤/毫米~2,渗透系数1100~6360×10~(-11)厘米~2。与苏联研制的φT和ⅡT型多孔钛板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镀法制造成功MgB2超导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钛粉生产的多孔钛材已广泛用作人造骨等生体材料以及电极和过滤器等方面。当前工业钛粉的制造方法 ,有氢化脱氢法、等离子回转电极法和气体雾化法三种。氢化脱氢法可制得不规则形状粉末、等离子回转电极法和气体雾化法则可生产球状粉末 ,并都已应用于能有效利用其形状特征的各种用途上。但是 ,为了制取大气孔率的多孔质材料利用传统的粉末冲压成型很难制得高质量的无缺陷制品 ,并且为了制取大面积多孔制品还必须设置大型压机 ,还有孔隙率难以调整等问题。为了能获得优质大面积多孔质钛板 ,研究了利用刮刀法由球形钛粉制取的多孔质钛材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板带厂2800 mm热轧机生产现状,分别采用一火轧制成材和二火轧制成材生产20 mm厚纯钛板,研究了两种不同轧制工艺生产的钛板的表面质量、板形、组织以及性能。结果表明:一火成材的钛板经表面处理后存在麻坑、麻点等缺陷,而采用二火成材的钛板表面光洁无缺陷。与一火成材的钛板相比,二火成材的钛板板形平直,同板差略小。经退火后,二火成材的钛板比一火成材的钛板晶粒更加均匀,拉伸性能略高,两者均达到国标GB/T3621和美标ASTM B265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硬质合金》2017,(2):97-102
本文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深冲测试、金相组织观察以及X射线宏观织构分析等实验手段,详细研究了交叉轧制对钼板材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向轧制钼板材的横向延伸率明显低于纵向延伸率,交叉轧制可明显降低钼板材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交叉轧制使钼板材的杯突值显著提高,且使钼板材深冲时的开裂方向由单向轧制样品的横向开裂转变为交叉轧制样品的沿轧制方向45°开裂;交叉轧制钼板材的金相组织呈现出相互搭接交错的纤维状组织特征,且纵横向的组织差别较单向轧制钼板材明显减小;交叉轧制使钼板材的织构由强各向异性的旋转立方织构转变为各向异性较低的立方织构。  相似文献   

9.
研究轧制方式对Mo-1钼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交叉轧制可使钼板的延伸率显著提高,σ0.2和σs明显下降,加强了组织的均匀性和等轴性。交叉轧制的Mo-1钼板具有良好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10.
据外刊报道: 日本Technolopolis Hakodate技术促进联合会与Ohno轧制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粉末轧制新工艺。据称,这种新技术能将易于氧化的金属合金粉末,如钼、钛、超合金和超导材料等粉末,轧制成完全致密的0.5~0.8毫米的带材。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移动感应加热异温轧制制备钛/铝复合板的方法,应用电磁感应单独加热移动的钛板,与室温铝板轧制复合,实现钛和铝的协调变形,提高了复合板的结合强度。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移动感应加热过程中钛板的温度变化过程,确保在轧辊入口位置时,钛板沿宽度方向温度分布均匀。基于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钛板移动速度和感应加热参数,并进行了移动感应加热和轧制复合实验,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对于钛/铝复合板协调变形和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的增加,钛/铝变形率差值先减小后增大,当轧制压下率为39.4%时,钛/铝轧制变形率基本一致,轧后复合板平直,界面剪切强度最高,达到124.6 MPa,剪切断裂发生在铝基体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轧制温度、轧制方式实验,以及织构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轧制工艺对液晶显示背光源用的深冲钼带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开坯,然后低温两次交叉轧制,再进行一次交叉轧制的工艺,使钼带在1000℃退火后具有很强的{001}〈011〉板织构和弱的〈111〉丝织构;钼带纵、横向组织几乎完全一致,都为细小均匀、相互搭接的纤维状组织;钼带经过消除应力退火后,纵、横向不仅都具有较高并相近的延伸率,而且强度也相近,杯突值较高。由于强度和硬度适中,各项性能形成了很好的匹配,使钼带各向异性大大减弱,深冲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钛膜专用钛粉末或钛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压制得到钛块或钛合金块置于炉胆中;(2)对炉胆抽真空并保温;(3)向炉胆中充入氢气进行自蔓延的氢化反应;(4)钛块或钛合金块吸氢饱和得氢化钛块或氢化钛合金块;(5)粉碎过筛;(6)粗粉破碎;(7)保温脱氢得钛粉末或钛合金脱氢粉;(8)打碎过筛并经磁选和浮选得钛粉末及钛合金粉末。本发明利用氢化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氢化反应继续进行,从而产生自蔓延氢化反应,避免了钛块或钛合金块的氢化不彻底,提高钛块或钛合金块氢化脆化的程度,最终得到粒度较细且均匀的钛粉末或钛合金粉末,提高了钛粉或钛合金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就已经发表了关于粉末轧制的第一篇专刊。但是,七十多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进展都比较迟缓,迄今为止,除有限的几种有色金属、多孔材料和金属陶瓷采用粉末轧制生产少量的产品之外,在黑色金属领域中尚未实际应用,铁粉价格较贵是主要原因。有人认为,即使在不远的将来,粉末轧制也不能用于带钢生产。但是,在稀有金属领域中,由于现行生产工艺复杂、加工费用高、成材率低和粉末价格相对不太贵等原因,所以有条件采用粉末轧制。本文就粉末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叙述了粉末轧制钛带的质量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钛及钛合金粉末的制备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钛及钛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化工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用粉末冶金法制造零部件,材料的利用率几乎可以达到100%,是降低钛及钛合金零部件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评述了钛及钛合金粉末的制备技术及其现状,指出HDH钛粉和雾化钛粉是当今工业中主要应用的钛粉。伴随着钛粉末制备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还原法直接生产钛粉和新兴的TiO2熔盐电解法生产钛粉,将成为制备低成本、高性能钛粉新的工业生产方法,是降低钛粉末冶金零部件成本的新的发展方向。元素混合法制备钛合金粉,因其较预合金化法成本低廉,工艺成熟。且性能优越,必将成为钛合金粉的主要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塑性工程学报》2013,(4):79-85
采用最大m值法研究5083铝合金不同轧制方向的超塑性。在500℃~535℃温度范围内,得到其试样延伸率以及最佳变形温度为525℃,同时对比恒速度法、恒应变速率法在525℃的超塑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083铝合金轧制后,晶粒产生各向异性,导致不同轧制方向的延伸率有显著差异。在温度500℃、525℃和535℃下采用最大m值法拉伸,其纵向试样延伸率分别为264%、331%、317%,而横向试样延伸率则分别为98%、129%、119%,纵向试样延伸率显著大于横向试样延伸率。在温度525℃下,5083铝合金基于最大m值法的拉伸效果最好,其纵向试样最大延伸率为331%,拉伸时间为3846s;在相同温度下,用恒速度法、恒应变速率法拉伸,其纵向试样最大延伸率分别为316%、302%,而拉伸时间分别为9141s、12602s,最大m值法的延伸率略大于恒速度法、恒应变速率法的延伸率,但最大m值法的拉伸时间较恒速度法和恒应变速率法有大幅缩减。  相似文献   

17.
陈强  蔡一湘  丁燕 《金属学报》2002,38(Z1):602-605
以氢化-脱氢钛粉和TiH粉为原粉,通过对钛粉末注射成形工艺技术的研究,了解和掌握钛粉末注射成形工艺的关键技术和规律.完成对其材料最终性能及相关因素作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钛铝异温轧制钛板电磁感应加热时温度分布更均匀,设计不同的感应加热线圈组对钛板进行加热,使用有限元模拟了电磁感应加热中感应线圈的结构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通过调节感应加热参数将钛板宽度方向温差控制在50℃以内,形成较均匀的钛板温度。对钛板进行感应加热和测温实验,在较短时间的加热时长下形成了平均温度635℃,温差45℃以内的钛板温度,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均匀性较好的高温钛板与室温铝合金板进行异温轧制,制备出界面剪切强度为63.3MPa的钛/铝复合板,并对制备出的钛/铝复合板结合性能的分布受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氢化钛的氢脆性,在室温下通过高能球磨制备超细氢化钛粉。研究不同球磨条件对粉末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并对制备的粉末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对粉末粒度的影响很大,粉末粒度在球磨初期迅速减小,球磨2min粉末迅速细化,粒度约为5μm~10μm。粒度为40μm的氢化钛粉,用庚烷保护湿磨30min时粒度达到1μm以下,球磨60min即可制得粒度为0.1μm的超细氢化钛粉。  相似文献   

20.
原料粉末对SPS烧结W10T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两类粉末为原料:一类粉末是将球磨前后的W和钛源Ti或TiH_2进行机械混合,另一类粉末是将未球磨的W粉和钛源TiH_2粉进行机械合金化。之后选用SPS烧结技术(spark plasma sintering)来制备W-10Ti合金。通过XRD、SEM、纳米压痕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原料粉末对W-10T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未球磨W粉,采用球磨W粉所制备的WTi合金组织中无纯钛相,且富钛相含量减少了44%,同时合金的纳米硬度提高了55.7%。细小、均匀的TiH2粉末有利于获得富钛相较少、均匀、细小的微观组织,用其制备的WTi合金致密度高达100%。相比使用Ti粉来制备W-10Ti合金,TiH2粉制备的合金电导率、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7%、46%和34%。而采用机械合金化粉末所制备的合金中条状的富钛相增多,组织更为细小,且该合金的韧性较好,但其致密度及纳米硬度均较低,分别仅为96.8%和2.8 GPa。因此,SPS烧结使用的粉末状态是制备高性能WTi合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