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内涵,指出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应以区域水资源-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水循环模拟为基础,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为手段,围绕广义水资源在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过程、在遵循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广义水资源利用模式进行科学调控,实现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在广义水资源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核算指标体系,提出了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框架。选择宁夏平原区作为研究案例,进行了现状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分析,模拟分析了区域渠系衬砌的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变化,构建了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方案集,通过多方案的优化调控,选择了宁夏平原区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地处水资源尚不为丰富的地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对于缓解黑龙江省水资源需求的压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黑龙江省水资源特征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黑龙江省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并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利用矛盾的和谐论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总结水资源多种用途和主要水资源利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和谐论思想指导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分配等,利用基于和谐论理论的数学描述方法定量评价、调控当前水资源利用现状,缓解水资源利用矛盾。对郑州市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的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符合,据此提出了郑州市水资源利用矛盾解决的可行性措施。由此可见,基于和谐论的水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析淄博市水资源利用及经济发展状况,指出目前面临的水资源困境,提出为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建立淄博市特有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以增强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节约水资源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选取2000—2017年中山市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和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分析方法,分析中山市开展节水工作后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山市2011年节水工作开展后,中山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下降,水资源利用强度直线下降,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整体减小,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升,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整体增加。中山市水资源利用可持续状态占比接近89%,节水工作开展后,水资源由弱不可持续状态转变为弱可持续、中可持续状态,有效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山西省水资源特点、水环境恶化的现状和水资源利用条件入手,分析了雨洪水资源的特性与雨洪水资源化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水资源环境改善办法,系统论述了山西省利用雨洪水资源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框架.通过对水资源开发潜力的分析研究,提出雨洪水资源利用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构建了4个准则层17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对广西水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等,为基本可持续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权重偏小;为满足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议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杨风 《水利发展研究》2015,15(1):46-50,65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析山东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其特点;阐释了山东水资源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即地下水超采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资源压力大,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的行业差距较大,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结合实际,提出山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非常水资源主要包括微咸水、再生水、雨水和海水等,如果合理利用,可有效缓解水源短缺矛盾.在分析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与农业节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国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了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的主方式,探讨了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利用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促进非规水资源农业利用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宁夏川区水资源特性和生态保护的特殊要求,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3个方面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宁夏川区各市(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的10个市(县)中,仅永宁县、贺兰县和青铜峡市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其余各市(县)水资源均处于基本持续利用状态;整个宁夏川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均值为0.544,水资源处于基本持续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1.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从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出发,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目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理论框架探讨I:定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的严峻形势,催生了旨在挖掘洪水利用潜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洪水资源利用"的概念出现,并迅速成为防洪和水资源高效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在梳理总结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从洪水资源利用概念形成与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出发,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定义和概念性模型,指出洪水资源利用的本质是风险与效益的博弈;采用极限分析理论,推理辨析与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密切相关的若干概念及其定量关系;论述常见洪水资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和技术关键,进而建立涵盖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利用方式选择和风险效益评估于一体的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姜兆雄 《人民长江》2005,36(10):18-19
通过分析长江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和问题,面对水资源的供求矛盾,重新审视我们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及消费行为,指出过去我们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提出对水资源利用的要求及原则,并提出要调整和优化水资源利用方式,重视构建流域综合管理体系,认为实施综合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提出了当前建立综合管理方面知识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短缺将是 2 1世纪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障碍之一 ,本文主要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 ,提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 ,并针对汉中地区水资源特点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汉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社会现象,因此国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水资源的管理高度重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可提高其使用效率,对水资源加强管理可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对水资源的特点以及对其管理的内容进行简述,并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及特点及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现阶段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试析水资源开发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发展须臾不能缺少的自然资源,人类只有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管理水资源,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付彦伟 《东北水利水电》2015,33(1):14-15,21
现阶段,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问题,加强水资源的科学开采与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阜蒙县铁矿矿区水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采矿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的分析,提出矿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和对策,为铁矿矿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数可用来衡量一个区域的水资源相对稀缺性,并判断水资源是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在经济、环境、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从人口数量压力、水资源数量压力、水环境压力、水资源技术压力、水资源用水管理压力的角度,建立了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标体系.通过对全国223个地市水资源利用压力的计算分析,该指标体系定量反映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验证了所构建的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标的合理性,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探讨了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探讨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