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Planning》2019,(12)
生态的校园就应该是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必须有共同的愿景,必须有好的团队精神,必须有好的校园环境,必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学校与邻里的相互包容都会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公园的环境建构应该是符合生态原则的,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它的具体空间与实体形象和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生物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通过生态环境、城市公园、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兼顾自然环境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满足城市生物尺度与城市人性尺度的生态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通过对生态城市公园内涵、分类、生态技术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生态城市公园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阳  黄明华 《规划师》2013,29(1):11-14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安全。生态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安全,要求既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又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各国解决城市安全的重点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城市成为城市规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不断增加,即要求城市的"生态美"。一方面,生态美学介入生态城市构建具有必然性;另一方面,生态安全下的生态服务功能设施的构建往往与"生态美"相矛盾。因此,需要从微观层面—古代城市协调经验、宏观层面—从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协调来解决生态安全与生态美学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介绍了生态水泥、生态陶瓷和生态玻璃,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77-81
当前,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和基本职能发挥方面缺乏生态教育意识,滞后于生态建设实践,致使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滞后和消费行为失范。深入剖析高校市场化中人才培养急功近利,教育范式情感缺失,学科间壁垒增加的成因,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育人理念、制度保障、协同机制、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彰显高校"绿色"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4):77-79
当前,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和基本职能发挥方面缺乏生态教育意识,滞后于生态建设实践,致使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滞后和消费行为失范。深入剖析高校市场化中人才培养急功近利,教育范式情感缺失,学科间壁垒增加的成因,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育人理念、制度保障、协同机制、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彰显高校"绿色"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州科学城生态城市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广州科学城生态城市设计过程的回顾及其实施效果的总结和思考,提炼出生态城市的特点,并着重对其物质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对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新趋向的今天,将"文化自觉"理论运用到生态文化领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思想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从认知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生态价值观,其本质是生态理性,具有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实践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的实现要遵循继承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景观设计》2014,(1):35-41
坦白讲,我以为当下我国现实中迫在眉睫的生态问题,首先还不是生态恢复,而是停止破坏,停止这代人不论出于何种动机和说辞的大规模生态破坏和毁灭!如果一代人能够遏止破坏的势头,能够就此罢休,那么,我们的子孙就可以在他们的“不肖”前辈所留下的“满目疮瘼”上,做关于生态恢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运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毕节试验区1987~2007年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估,计算得出毕节试验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87年的0.3875 hm2增长到2007年的0.7549 hm2,还得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6年到2007年在0.4848 hm2到0.5669hm2之间浮动,并根据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结果求出毕节试验区的生态赤字0,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1,从而得出毕节试验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依据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建筑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瑾 《建筑节能》2008,36(2):46-48
从古典建筑观到现代建筑观,再到生态建筑观,全球的发展问题已经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人类已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思想渗透到包括建筑在内的各个领域.然而,对于怎样全面理解"生态建筑"并将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实践,许多人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因此,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展开生态问题的研究与实践,需要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参与,对建筑生态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也需要清醒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胡浩 《山西建筑》2009,35(11):346-347
针对生态问题越来越被关注的现状,从园林专业和园林史的角度探讨了生态学对园林的影响,试着论述了生态学在个人学业结构中的大概位置,最后得出生态学是入对自然的一种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生态意识走向建筑生态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铁矛 《新建筑》1999,(2):21-23
提出建立生态意识是实现建筑生态设计的基础,概述了自然生态观,经济生态观、社会生态观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指导意义,建立人与自然、建筑、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韵  李毅 《中外建筑》2004,(4):28-32
芬因克与约赫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创立于1991年,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之一.他们的作品不追求夸张的形式,空间较为灵活多变.该事务所在建筑生态节能、对各种材料的运用、与环境协调及低造价建筑的设计研究上颇具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解决现代社会的能源问题,已经被迫切的提到了人们面前。在建筑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被广泛的讨论。文章就生态建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大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根据建筑性质、当地地域气候特点、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技术,与相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结合,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展开低碳建筑设计.低碳建筑设计的范围包括项目的整体规划、环境设计、立面设计、以及建筑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17.
风水学与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登标 《山西建筑》2005,31(14):31-32
通过中国古风水学重视人与自然的融合,论述了了解、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至善境界——与现代风水学的新潮思想息息相通,以达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使人回归自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都市建筑风格之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宣 《山西建筑》2008,34(12):61-63
针对当代都市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从健全建筑制度、态度上宽容接纳新事物、建筑要具有适应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指出对于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鲤鱼洲宾馆二号组团是以利用地形、顺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吸收当地的民居形式、适应天然气候;地方建筑材料与新材料的结合应用等三方面来实现地域性建筑再创造,也是地域性建筑设计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园林生态学刍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赵慎  陈尔鹤 《中国园林》2001,17(3):8-10
园林生态学现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作者认为园林生态学是一类应用性的生态学,以人类生态学为基础,与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密切相关,园林规划设计应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来进行。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园林可能影响范围内的人类生活、资源使用、环境质量和美观四者之间的关系及调节途径。文中对园林学的名称、内涵、结构、功能与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