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宁夏青铜峡市广武山重晶石矿点的实地踏勘调查,笔认为对其进行矿产资源保护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对宁夏未来的发展能够提供一定的资源保证。章提出以区域矿产资源规划为基础,划定一定范围的矿产资源保护区,通过加强宣传、管理和进一步的地质勘察,从而更好地实现地区矿产资源的保护;最后对宁夏地区这一稀缺的矿种进行资源保护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进行了预见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能源结构的分析与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结构面临的压力和以油气为主的能源发展结构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东部发展多元化、优质化的能源结构,从而促进中国东部社会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项目(三江项目)将旅游学与地质学相结合,探索三江地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项目制图工作量大,要求高.论文系统总结项目制图工作,对制图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三江项目图件主要由插图、图版和专题图组成,插图、图版借助word,excel,photoshop等常用软件制作完成;专题图为项目制图工作中的重点和特色,主要以MAPGIS为基础平台制作完成,论文对专题图制作的基本流程以及3种不同类型的专题图制作方法展开了详细探讨,对项目制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的农村地区历来是我国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显著。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作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极,对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延边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势、矿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矿产资源转化条件的分析,探讨延边地区矿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布局和相关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6.
深海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品位高、种类丰富,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高挑战技术和高端装备需求,本文从深海探矿、深海采矿和海底环保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据此凝练出我国亟待着重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未来深海采矿研究的机遇、挑战和新方向,最后提出发展建议和对策。研究表明: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应秉持绿色、智能、精准、高效协同、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快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面向深海资源开发的需求牵引和技术导向,大力推动深海资源开发相关配套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成果的内生动力,以期加快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矿产资源的特殊性质,介绍了“被激活资源”这一新的概念,并分析了回收利用“被激活资源”的三种基本经济行为;扣除折旧费用、扣除前序生产费用、矿山残值的充分利用.以及它们就我国国情来说对矿山企业所具有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冶金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若干前沿问题.在当前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冶金基础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目标,一方面是在前沿领域积极探索,加强创新和学科交叉,不断开拓和完善冶金科学的基本体系;另一方面是结合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战略,就冶金新技术、新流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抽提关键的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优化重大布局,是编制“十一五”规划强调的核心议题之一。我国过去经济发展虽然取得重大成效,但结构失衡的矛盾非常突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在试图通过调整投资活动的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扭转项目布局失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统筹运用国家科技资源为科技强军和经济建设服务(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军民科技资源配置的类型和利弊分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压力、不确定的安全威胁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建立一个根植于整个国家科技工业基础上的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使新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既能满足国家未来的军事需求,又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各国具体的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在军民科技资源配置及其相互关系上,形成了四种基本类型,各有其不同的特色。1.军用科技资源主导型军用科技资源在整个国家科技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带动和促进民用科技的发展。军用科技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和扩大军事技术优势和国防力量,…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作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其配置比例是否理性协调,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通过对欠发达区域兰州地区经济资源、区位优势、经济状况数据层面分析,提出兰州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必须根据自身现有的资源禀赋,"创新工业、提升农业现代性、发展内涵型第三产业",对区域内三大产业进行合理调整,方可逐步实现产业结构深度优化。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产业集群能够产生产品结构、品牌、知识溢出、技术创新等经济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陕西汽车产业集群态势已初步形成。基于陕西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实环境,陕西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可选择路径有:营造良好产业政策环境;发挥新能源技术优势;建立产学研互动机制;健全配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必然会引发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势之下区域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预测,对于引导属地职业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成功升级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本调查立足园区,服务园区,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在人才培养、体制架构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各自为政等的现象。结合产业集群理论,提出应该有效利用政府、企业以及各相关机构资源,利用市场规律,使得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丹东市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以丹东产业结构的现状为背景,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理论基础,在分析丹东产业结构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丹东产业结构的目标定位与发展重点。在研究丹东支柱产业的转移方向时,提出对现有的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只能维持发展;对客车制造业和绿色食品工业应大力扶植;将旅游业和对朝贸易逐步培育成丹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丹东高新技术产业中,应重点对凤城的硼铁资源进行高科技开发,使其成为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区域效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其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各城市及都市圈明确优势行业和弱势行业,通过优化使区域效应有所增强.文章主要采用SPSS软件、相关性系数和区位商方法对济南都市圈区域效应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南都市圈内部区域效应现状表现为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核心城市济南对于其它6城市有一定累积效应,但产业同构现象已较为明显;根据济南都市圈外部区域效应测算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各城市产业参差不齐.济南都市圈各城市应在发展优势产业、增强比较优势的同时,对弱势产业注重经济要素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在认真分析行业结构和企业资源能力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努力建立和发挥适合自身特点和长期发展的比较优势、机制优势、特色优势、资源优势及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自然资源丰富,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六,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烟草、矿产、旅游等资源依赖型产业,云南的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的特征。以云南省资源类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搜集其公开披露信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云南省资源类上市公司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云南省资源型企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应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机制,将产业链向精、深加工方面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金融危机后江苏省太仓市工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太仓市工业结构的地区专业化和产业结构差异化。发现太仓市经济中只有3个区镇工业经济具备了较为明显的特色,剩下的6个区镇的产业间差异比较小,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资源浪费现象,表明有必要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县域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区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产业聚集度是衡量某一区域产业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分析某一区域产业的聚集度,对于正确把握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从区位商的角度对河北省产业聚集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河北省产业的聚集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