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庄卫  杨向红 《电机技术》1998,(4):49-49,54
在电机原理和电机制造工艺教学中,我们都是以电机统组展开图来分析电机绕组原理和绕组嵌线规律的,这种方法不是很直观.学生较难理解。为此,在理论和实习教学中我们在绕组展开国的基础上画出一种专用的嵌线工艺分析图,在讲述电机绕组嵌线原理时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以24槽4权单层链式绕组为例来进行说明。图1为统组展开图.图2为嵌线工艺分析图。三相统组元件可分别用不同颜色或者不同线段(实线、虚线、点划线)来表示。图中”Qar-ffe”表示线圈放在铁心槽中的有效边及其上、下层位置门f于单层绕组是其端部所处的上、下层位置)它们…  相似文献   

2.
电机绕组展开图是进行电机绕组嵌线前必须要看懂的图形,也是初学电机的人最感头痛的问题.因此,笔者将介绍电机绕组展开图的简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36槽8/4极、36槽8/6极三相单绕组双速电机绕组为例,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嵌线工艺图。  相似文献   

4.
在某些特殊场合中,将单双层混合绕组改为双层绕组可以降低维修难度、缩短维修工期,减少设备停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基于单双层混合绕组的基本原理,以48槽2极混合绕组电机为例,将单双层混合绕组展开图逆推至双层绕组展开图,并推导了通用的有效节距简易计算公式,对电机维修企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印刷绕组电机为无铁心电机。印刷绕组是印刷绕组电机的心脏,而印刷绕组的形状和尺寸及制造方法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电机绕组线圈。因此,印刷绕组的绕组展开图与一般电机也就迥然不同。本文以双层、四层、六层印刷绕组电机为例,对波绕组结构、波叠组合绕组结构介绍不同层次、不同连结方式的绕组展开图的几种型式;并提出确定不同类型结构绕组导条连结点之间几何尺寸的计算公式。为设计印刷绕组电机新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刚礼 《电工技术》1995,(12):13-18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绕组的端面图和展开图入手,总结了常见的五种交流电机绕组的内部接线规律。  相似文献   

7.
周峰 《电机技术》1996,(1):43-43
94年,我厂将正弦绕组应用在Y系列电机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绕组为双层同心式,不等匝绕组。通过特定的设计,使电机气隙内的磁势呈正弦分布,电机有害的高次谐波磁势含量和磁势谐波得以削弱,减少了杂散损耗,提高了效率,从而可减少用钢量。应用正弦绕组后,除电机的定干线圈绕组形式、节距、匝数与原Y系列绕组不同外,冲片等仍与原Y系列电机相同,但嵌线工时比同规格的Y系列电机有所增加。以Y160的2、4、6极电机为例,工时增加约40%(但2极电机正弦绕组比原统组嵌线容易)。Y180及以上中心高的2、4、6极电机嵌线所用工时与原绕组…  相似文献   

8.
介绍单速电机改为倍极比双速电机的绕组排列方法,即制表、绘制绕组联接图、展开图和磁势波形图,以4/2极为例进行说明。图5,表2  相似文献   

9.
洗衣机的洗涤电机是洗衣机进行洗涤、脱水的动力源,同时也是洗衣机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二。全自动滚筒式洗衣机的电机一般可分为:单相串激电机和双速电机。现以美菱牌全自动滚筒式洗衣机为例,介绍一下上述两种电机的检测方法。 其一,单相串激电机主要用于XQG50-848和XQG50-848H两种型号的洗衣机。该电机由激磁绕组和电枢绕组串联的极性来实现的,该电机与洗衣机调速板配合可达到无级调速。其原理图如图1。 测试方法参见电机接线端子图。  相似文献   

10.
杨天明  魏真菊 《电机技术》2000,(2):27-28,31
通过对三相交流电机双层绕组的嵌线与联接,旨在说明新的联接方法的优越性,使困扰这者及珍员的绕组展开图,在难以绘制,不易理解的方面有所改观,以期初学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掌握电机绕组的修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轴承电机在高速传动领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一种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建立了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构建了以悬浮绕组模块、旋转绕组模块和气隙磁场计算模块为主要构成的系统框图。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使用SVM-DTC的控制方法,无轴承异步电机能够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但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速度的超调及转矩和磁链的波动。  相似文献   

12.
李翠萍  王新生  高阳 《微特电机》2007,35(12):39-41,45
通过建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研究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技术,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检测电机转子位置方法。利用电机绕组中电压和电流信号,通过高频电流注入法和扩展卡尔曼滤波法对转子初始位置及转子运动时的转子位置进行检测。给出了基于DSP的无位置传感器永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方便绕线型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和接线操作,明确转子波绕组一端接线法十分必要。从电角度的观点出发确定三相绕组首端引出线位置。根据波绕组的连接规律进行各相带的槽号分配,进而利用Excel公式法编排绕组表。这种方法不但易于掌握,而且通过绕组表可直观的确定上下层整距、短距、引线线圈所在槽号,为绘制转子接线图和设计转子线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a new modular motor-modular inverter concept for medium-voltage adjustable-speed drive (MV-ASD) systems is introduced. It is shown that standard MV motor winding connections can be reconnected into several three-phase groups, each powered by a separate three-phase pulsewidth modulation inverter, resulting in a high-performance MV-ASD system.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fault tolerant and can continue to operate at reduced power levels, under inverter and/or motor faults. An example 250 hp four-pole 60 Hz 2300 V/4160 V motor winding connection diagram along with the associated inverter configurations is analyzed. Results from analysis are presented on the aspects of faults and motor operation under partial winding excit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a low-voltage (460 V) 10 hp ASD ar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分析PMSM低速时转矩波动的原因。通过比较极槽比和分数槽绕组的组合,得出多槽少极,大分母分数槽方案为最优组合。介绍了内置式PMSM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分析PMSM低速时转矩波动的原因。通过比较极槽比和分数槽绕组的组合,得出多槽少极,大分母分数槽方案为最优组合。介绍了内置式PMSM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由可编程控制器(PLC)和M4变频器驱动的绕线机系统。系统在绕制时,线速度保持恒定,角速度自适应绕制半径的调整。给出了系统结构图,设置了变频器的控制参数,描述了自适应控制关系和相应的控制流程;设计了自适应控制程序并下载到PLC中,输出给M4变频器的自适应模拟控制输入由程序完成计算。仿真研究验证了由PLC和M4变频器驱动的绕线机自适应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黄闯  付琼芳 《微电机》2007,40(6):46-49
单绕组双速异步电动机是变极电机中方法最简易、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变极调速方法。变极电机的设计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研究绕组的排列。通过槽电流表和槽磁动势图定性地分析电机的谐波磁场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由此确定电机所选槽配合是否合适。在工厂中,通过对现有的单速电机进行绕组改绕来设计单绕组多速电机。改绕计算主要是计算电动机磁路各部分磁通密度数值,不使其过大而致铁心严重饱和。在设计与计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2种极数下电机性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塑封电机普遍采用环形绕组,该绕组便于高效自动化绕线。本文介绍了环形绕组排列方法对环形绕组磁势特点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齿谐波磁势、低次谐波磁势消弱方法,希望引起生产厂家电磁设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轴向磁化永磁微电机最小尺寸分析及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轴向磁化永磁电机设计中,为研究尺寸效应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单元边的有限元方法对这种双转子电机的转矩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轴向磁化永磁微电机定子线圈线宽和线间距均为50 mm 的最佳布线密度,分析了电机在结构、转矩和气隙磁场多方面因素共同限制下所能达到的最小尺寸,即精密机械意义上的能满足实际应用的最小电机直径为10 mm,最小厚度为4 mm,通以0.1 A的电流时能获得47 mNm的转矩。采用一体化多极磁化方法和深刻蚀成型电铸工艺分别制作了直径10 mm电机的转子永磁体和硅片上的平面定子线圈。分析方法和结果可对该类电机微小型化过程中的设计起指导做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