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硅质岩广泛发育于造山带内,受到造山带演化过程的反复改造并以微组构信息记录了造山过程的诸多信息。硅质岩动态重结晶形成了具有统计学上的自相似性、标度不变性和特定的分形维数的动态重结晶颗粒,这些颗粒的分形特征可以较好的揭示变质重结晶过程的变质相、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等。尝试对西秦岭的厂坝和八方山—二里河地区硅质岩剖面中局部存在动力重结晶的样品微组构的分形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仅能揭示局部小范围的最新一次应力应变信息,难以反映较大区域内的大规模构造变质对应的应力应变信息。  相似文献   

2.
据E.M.Cameron报道,石英-碳酸盐金矿床侵位到剪切带中的脆性-韧性转变部位中或其上部。已知最大的一些矿床沿着大型的、长期活动的横堆剪切带产出。由于岩石粘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所以这种类型的韧性剪切带越向下越宽,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深部,有些宽达40公里。韧性剪切带具有渗透性,由于渗透是沿着微裂隙进入,所以流体流是普遍的,这就为广泛的化学反应提供了机会。剪切产生的热量、矿物的诱发变形应力梯度以及矿物的粒级减小都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因为进入脆性剪切部位的压力减小,所以流体流势必上升。如果韧性剪切带是楔形剖面,则流体就穿过大量下  相似文献   

3.
香炉山钨矿床是江南造山带钨成矿带中部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钨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杨柳岗组的不纯灰岩和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白钨矿是香炉山钨矿床最主要的矿石矿物,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常用来研究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成矿环境。文章以香炉山钨矿床不同类型的白钨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原位微区(EMPA和LA-ICP-MS)分析,对不同类型白钨矿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流体的性质及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鹤峰-宣恩-咸丰地区铅锌矿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以及二叠系下统地层中,矿化岩石为碳酸盐岩型类型。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包裹体以富液包裹体和纯液体包裹体为主,局部少量发育气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83~357℃;盐度为0.35%~23.18wt.%NaCleq.。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中盐度流体。矿石中方铅矿组成的δ~(34)SCDT值变化介于-0.7‰~19.9‰之间,极差为20.60‰,平均值为8.92‰。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206)Pb/~(204)Pb=8.115~19.146,平均18.634;~(207)Pb/~(204)Pb=15.737~15.881,平均15.801;~(208)Pb/~(204)Pb=38.324~39.471,平均38.958。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草坝铅矿矿石硫具有深源硫特征;白家坝铅锌矿、简草峪铅矿、窝使洞铅矿矿石硫具有深源硫和壳源硫双重硫源特征,矿石硫源与造山带作用有关,来源于深部的硫在造山带作用过程中与壳源硫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硫源;埃山铅锌矿、郭家坡铅锌矿矿石硫具有壳源硫特征,同时受到造山带热液硫的干扰。矿石铅主要源于上地壳来源。郭家坡铅锌矿属于初始沉积成矿,成矿时代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经后期热液改造更为富集。其他矿床(点)为热液成矿,与燕山期伸展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成铅锌矿化集中区硅质岩的类型、地质产状、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及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硅质岩为热水沉积及后期热液改造形成。在硅质岩形成的过程中,SiO2溶解于热水体系中对铅锌等成矿元素的溶解、运移及沉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矿床成因可分为热水沉积型和改造型(即秦岭型)。  相似文献   

6.
俯冲带中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以及流体循环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硬玉岩(翡翠)作为高档宝玉石材料,其成因一直备受关注.硬玉岩产于与俯冲带有关的蛇纹石化超镁铁质岩中,是俯冲带中流体与超镁铁岩相互作用的特殊产物.岩石组合、岩相学、显微结构及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橄榄岩与流体的作用可以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蛇纹石化→(绿泥石、金云母)→角闪石→辉石→(方沸石、钠长石)阶段.结合热力学相图,总结了橄榄岩与流体作用过程中矿物的演化序列.硬玉岩的形成需要富Na、Al、si流体和较高的压力.缅甸硬玉岩中,钠质闪石总是与硬玉岩伴生,钠质闪石成分变化大,且能与流体发生再平衡从而调节自身和流体的成分.钠质闪石在硬玉形成过程中充当了Na、Al、Si的缓冲剂,使Na、Al、Si达到一定比例有利于硬玉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加纳塔库瓦伊安(Tarkwaian)金矿带(图1)早在公元十四世纪就已开采,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矿富集带之一.含锰岩石亦广泛分布在这个带中.大多数矿点的地质报告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写成的,当时所得到的资料是很少的.琼斯(Junner1932)认为,金矿床是后生成因的,是由来自深源花岗岩类的热液流体沉积的.1974年,我特别对奥布瓦西亚山蒂金矿区(Obuasi Ashanti Goldfields)矿床的含金矿脉地质作了研究,认为金矿床可能是同生的,但受到变质作用和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域内板块构造体系中的基底隆起带、洋壳沉积带、岛弧隆起带和岩浆岛弧带、陆缘(间)裂谷带、陆缘活动带、弧后(前)盆地等成矿构造环境,其成矿作用具明显的差异性;在板块构造不同演化阶段,形成的矿床组合也各不相同;多期次造山活动的叠加,对各类型矿床的改造作用明显。因此,青海省内各类矿床的形成具有多阶段和多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纳赤台金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中部。矿体受地层和构造共同控制,一般产在断裂破碎带、构造裂隙及节理中。矿床成矿流体盐度为0.82%~13.29%,密度为0.61~0.97 g/cm3;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5.9~443.1℃;成矿压力80.01 MPa,成矿深度为8.03 km。研究表明,该区中—晚元古代万保沟群碳酸盐地层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晚华力西—印支期受构造造山作用影响,岩浆携带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沿断裂上升侵位,萃取围岩中大量的成矿物质,迁移至断裂破碎带或节理等部位沉淀成矿。总体上,该矿床为受地层和构造共同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相当于造山型金矿床系列的中成矿床。  相似文献   

10.
川陕甘地区阳山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山金矿床为中国最大的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关于其成因有很大的争议,从其成矿背景、岩石化学特征来看,阳山金矿床更具有造山型金矿床的特征。阳山金矿床构造位置上处于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成矿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过程。金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赋存于顺层产出的层间剪切带中;金矿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脉内或者斑岩脉与砂质、粉砂质千枚岩的接触带中,成矿时间与造山活动时间基本相同、与脉岩侵入时间接近,似显成因联系,但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不同于岩浆流体;斑岩脉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金以浸染状为主,但有明金;元素组合以Au、Ag、As、Sb、Hg、Bi为主,具有较大Au/Ag比值。这些特征不同于卡林型金矿床,而与造山型金矿床有相似之处,显示了造山作用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