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6日人民的建筑:谢英俊建筑师巡回展在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举办。该展览由建筑批评家史建策划,展出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及其建筑工作室自1999年来参与实施的80多个项目,包括文献、装置和实物等展品。自1999年台湾九·二一地震邵族社区重建以来,谢英俊和他的团队积极投入社会建筑实践,并于2004年  相似文献   

2.
谢英俊近年来无论在台湾、还是中国内地及海外的实践项目,都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并获奖和展览无数.一系列灾后重建工作的成绩使谢英俊拥有“灾难建筑师”、“人道主义建筑师”、“公民建筑师”等美誉,但这仅是媚俗的赞誉.在脉络性的理解架构里,检视建筑实践与欲解决问题的关系性构成.亦即回答谢英俊建筑意识形态召唤了什么?而建筑实践又回应了什么?包含从理论上分析其超越现代性与一般灾后重建的不同,最终将谢英俊的建筑实践归结为“社会性建筑”.  相似文献   

3.
3月26日"人民的建筑:谢英俊建筑师巡回展"在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举办。该展览由建筑批评家史建策划,展出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及其建筑工作室自1999年来参与实施的80多个项目,包括文献、装置和实物等展品。自1999年台湾"九·二一地震"邵族社区重建以来,谢英俊和他的团队积极投入社会建筑实践,并于2004年  相似文献   

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台湾建筑师谢英俊来到灾区,向当地重建家园的农民推广他的轻钢生态房和"节能减碳"、"协力造屋"的理念,试图以"建筑专业者"的身份进入农村建筑市场。因为杨柳村等项目,谢英俊在灾区重建中为国内媒体所注目,本文即是《南方都市报》相关报道之一(原文标题为《农房重建一种:村民互助协力造屋》)。编者出于它或对我们了解农村建筑实践及其出路(专业化、商业化等)有所启发,遂而转发;因编辑需要和篇幅原因,编者对之作了调整及部分的删减。  相似文献   

5.
黄庄巍  谢英俊 《建筑师》2020,(3):118-125
谢英俊是中国台湾地区当代知名建筑师,其19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的建筑活动形成了“新客家”和“协力 造屋”两条主要脉络。2019年11月,笔者与谢英俊在厦门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访谈中,谢英俊展示了新乡土主 义建筑实践及其相应的理论思考与生成路径,它们以地域化现代建构美学为技术支撑,与包豪斯运动所承载的现 代性、批判性有着直接联系,与197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乡土文学运动、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潮等社会思潮关联紧密, 具有公共性、开放性、革命性和平民化的深层内在意涵。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26日~4月18日,北京方家胡同的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 Beijing)内,被策展人、建筑批评家史建称为贫穷的展览—人民的建筑:谢英俊建筑师巡回展以非常丰富的内容呈现给公众。  相似文献   

7.
观点     
《建筑师》2012,(4):101-103
2,1台湾建筑师推动地貌改造运动来大陆建设新农村来源:东方早报谢英俊来自台湾,1954年出生。和在城市建造标志性建筑而闻名的建筑师不同,其标志性的轻钢结构建筑总是和灾区、农村联系在一起。从1999年震惊世界的台湾"9 21"大地震帮助资金不够的邵族部落重建家园,到2004年进入定州乡村自筹资金盖样板房,再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四川省阿坝茂县太平乡杨柳村建设,谢英俊对农村情有独钟。对于  相似文献   

8.
武玉艳 《城市建筑》2014,(11):284-284
论文在乡村转型的背景下,通过对台湾建筑师谢英俊提出的“协力造屋”乡村建筑营造模式的解读,结合传统建筑营建模式探讨乡村的转型之力,为乡村建筑的营造模式提供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9.
谢英俊简介:台湾"第三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永续建筑、协力造屋"倡导者,1999年台湾9·21地震后,参与灾后重建,提出"永续建筑与协力造屋"的理念。就地取材,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组织和执导农民/原住民自己动手盖房,建起品质还不错又省下施工费用和购买大量原材料费用的房子,是其一直所坚持的建筑实践。所获奖项:2002年获第三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佳作奖,2004年入围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代表作品台湾省高雄市桃园区动和避难屋,四川省茂县太平乡杨柳村1.四川省茂县太平乡杨柳村2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台湾建筑师谢英俊、阮庆岳和芬兰建筑师马可·卡萨格兰(Marco Casagrande)所组成建筑团队"弱"(WEAK!)创作的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参展作品"茧"(Bug Dome),成为本届双年展观众所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谢英俊【获奖者】入围理由:为最具社会关怀之建筑师,以为弱势族群争取居住权及协助其自力造屋为职志之建筑师。自台湾发生9·21震灾及近期四川震灾均见谢英俊,穿梭于震灾发生之处,提出自创之协力  相似文献   

12.
黄增军 《新建筑》2007,(4):8-11
通过参加谢英俊2005暑期工作营和对谢英俊的直接采访和接触,参考国家"小城镇绿色住宅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的调研成果,研究了轻钢结构低层住宅结合开放建筑、简化构法的理论体系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谢英俊在灾后所做的建筑项目,分析其设计的初衷和过程,指出谢英俊另类的建筑设计思路.同时通过他和记者之间的谈话,找出其建筑思考背后的哲学基础,从建筑观到人生观再到价值观,分别进行分析并最终指出了哈贝姆斯提倡的“沟通意识“对谢英俊深刻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对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以来的建筑体系予以了抨击.  相似文献   

14.
正谢英俊,中国台湾建筑师,1977年淡江大学建筑学系毕业。第三建筑工作室创始人,致力于推广常民住宅、协力造屋,主张建筑应生态环保。他的"协力造屋运动"引发关于原住民社区、全球化与地域性、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深入讨论。2002年获第三届远东杰出建筑设计佳作奖。  相似文献   

15.
从原型到开放建筑赵星:在建筑学专业研究中常常提到原型概念,请谈谈"人民的建筑"中的原型概念。谢英俊:我们讲的"人民的建筑"是一种从设计到建造的开放建筑体系,与整体工业化的开放体系不太一样,它所涉及的层面更广。其中,建立开放体系非常关键而重要的第一步是寻找原型,即寻找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中的共同  相似文献   

16.
进退之间     
《新建筑》2016,(3)
正本期专题将推介两位生长于北方的建筑师,他们研究弱化"物质性"的建筑,甚至提倡建筑的"退场"。进退之间,是他们对场地、社会、环境等的关注与尊重,更是建筑师理当具有的谦和与胸怀。穆威生长于河北秦皇岛,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奠定了他对生活真实性的认知。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期间,他参与谢英俊的农房建设活动,意识到建筑设计不能仅仅停留于图纸表达。毕业后先后就职于西班牙PM建筑事务所与挪威HHA建筑事务所,使之一方面认识到脚踏实地对于建筑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开始  相似文献   

17.
张利 《世界建筑》2015,(4):28-29
<正>一个在历史上被接受的说法是:建筑师是建筑作品的"母亲",业主是"父亲"。这一说法被广泛接受的原因是,它即反映了业主与建筑师在建筑作品产生过程中的密切而复杂的其生关系,又直白地指明了建筑师在其中的.相对弱势地位(这里不含有任何性别歧视的因素)。自古以来,建筑师对所承担的"母亲"这一角色有着说不尽的委屈与埋怨,虽然这一角色客观上也为建筑师的失误提供了借口。所幸的是,建筑师在两种建筑的设计上可以同时扮演"父亲"与"母亲"的角色,一是建筑师的自宅,二是建筑师自己的工作空间。我们很想知道当建筑师拥有了这样  相似文献   

18.
<正>AT:不同于大多数追求"伟大建筑"的建筑师,您一直在灾区、乡村和偏远山区为普通人做大量的"平常建筑",履行着作为一名建筑师最本质的职责,被称为"人道主义建筑师"。那请您先讲讲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与众不同的为平民而设计的道路呢?谢英俊: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之前,我和其他建筑师所做的并无大的不同,设计项目大都是高科技厂房以及政府公共建筑,如文化中心与校舍。地震发生后,日月潭邵族部落灾区因其文化、  相似文献   

19.
马向东  李松  曹杰 《建筑设计管理》2011,28(11):39-41,49
通过对中外建筑师对建筑空间探索的分析,阐释了站在大地上的建筑师们如何在建筑产生围合空间的过程期望"地与空"的亲密接触,渴望"天与地"的对话,展现了建筑师从敬仰到挑战,从适应到超越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4月25及5月12日的尼泊尔地震,造成超过50万户的民居受损。地震发生后,建筑师谢英俊及其团队与尼泊尔未来之村Future Village基金会,香港IDEA设计团队为了找寻到经济、安全、抗震的建筑方法,第一次走进了尼泊尔,花费10个多月参与尼泊尔偏远村落卡通泽村(Katunje Village)的农房重建工作。这里,我们经历了异国建房超乎想象的困难,同时也更加坚定"永续建筑,协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