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监督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核安全局决定对清华5 MW低温核供热站试车、反应堆装料、临界、低功率试验和功率试验进行监督检查,并委托北京核安全审评中心组织检查组实施检查。我们参加了核供热站整个调试启动的监督检查工作。反应堆物理启动监督检查是其中一个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
1987年4月1日至4月3日由核工业部科技委组织审查齐齐哈尔市委托核工业部二院所进行的核供热站予可行性研究报告,参加单位有:国务院核电办公室、国家计委、经委、科委、城乡环保部、齐齐哈尔市以及核工业部有关司局、设计院。世界上核能低温供热已有20多年历史。首先,是美国,目前是部署边远地区核供热站。六十年代初,挪威用于造纸工业。然后有瑞典、英国、苏联用于采暖与化工,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到城  相似文献   

3.
徐向东  张良驹 《核动力工程》1995,16(4):289-294,300
描述了200MW低温核供热站SPDS系统。着重讨论了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的结构,安全监测参数的分析选择及SPDS的显示画面设计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更多的技术人员形象地了解低温堆供热站的原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下,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开发了基于微机的200MW低温核供热堆模拟器。它采用两回路、一维漂移流热工水力学模型,点中子堆物理以及控制系统模型,能对核供热堆稳态运行、瞬态过程和事故进行仿真,仿真精度接近系统分析结果。在奔腾或以上的微机上,WINDOWS95/98/NT操作系统下,能对过程进行实时仿真,而且大多数过程能达到  相似文献   

5.
《核安全》2017,(4)
本文对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该系统不仅优化了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管理的工作流程,同时实现了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编制修订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性,提升了法规标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用户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6.
低温核供热站数字化保护系统的研究及其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铎  石铭德 《核动力工程》1999,20(3):269-273
讨论了一种新型的低温核供热站数字化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对保护系统信号采用了并行处理技术,以设备的多样性为手段,从根本上克服一般数字化保护系统由软件引起的共模失效问题,明显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核供热及其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原子能》1980年4月报道】作为反应堆的新的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核能供热有了发展。这里所谓供热,指的是为工业和居民提供低温热工质。统计资料表明,用于低温供热的能耗超出生产电力能耗的1.5倍。因此,用核供热站替代烧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供热装置,对国民经济具有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核与辐射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SP.NET、SQL Server等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了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与评价系统,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系统可以对核设施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信息进行管理,对地理监测点数据进行分析预警,对单项指标和总体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等功能,为核设施单位进行安全预警与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调集组成的核工程师小组,正在研究关于苏联建造世界上第一批地区性供热站的建议,这种供热站用核反应堆作为热源,不发电。目前,苏联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不少核电站,既产热又发电。苏联在高尔基和维罗涅兹两地差不多已完成头两项核供热站工程。每座供热站有2座称之谓AST-500的500MW级反应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庆200MW核供热站剂量与放射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考虑。  相似文献   

11.
12.
加速器驱动洁净能系统中的燃耗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次临界反应堆内核素的演化。分析结果表明:ADS具有嬗变长寿命核废物的能力。从快堆和热堆的比较可知,ADS的快堆具有输出功率大、长寿命超铀放射性废物的累积水平低、裂变产物对反应堆反应性和能量增益影响小等优点。这些优点在利用U-Pu燃料循环的次临界堆中十分明显。对于利用Th-U燃料循环的次临界堆,热堆和快堆都是可以工作的;而对于U-Pu燃料循环的系统,快堆则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roblem of the iodine method of purification of zircon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k and k' for the reactions Zr+2I2–ZrI4=0 and 2I–I2=0, which i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mount of iodine or zirconium liberated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zirconium tetraiodide on a heated surface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equilibrium.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tetraiodide was carried out at 900–1600C on a tungsten filamen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between filament and vessel walls was neglected.The dependence of the sum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iodine pressures on zirconium tetraiodide pressure was determined at 1430C, and on temperature for 50 mm Hg. The values of kk'2 35 (mm Hg)3 at 1430C and k0.07 mm Hg at 400C, found from the results,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known thermodynamic data, but giv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authors' formula [1]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iodide process of zirconium 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