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合成了含有羧基的噻唑橙(TO-COOH),同时采用壳聚糖(CTS)对其进行修饰,得到噻唑橙-壳聚糖(TO-COOH-CTS),并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测试手段对TO-COOH-CTS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该染料的荧光特性,壳聚糖修饰的TO-COOH具有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2.
树枝状荧光探针是将荧光染料引入树枝状化合物(dendrimer)端基的一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光谱特性.笔者以2,2-二甲氧基乙胺为核,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一端含活性氨基的扇形树枝状化合物,并将羧基噻唑橙染料(TO—COOH)引入树枝状化合物的端基,制备出树枝状荧光分子.初步研究了其荧光特性,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在壳聚糖2位—NH2上引入部分疏水性烷基,在6位-oH和2位-NH,上引入亲水性羟乙基,制得N-月桂基-O,N-羟乙基壳聚糖(LGC)两亲性衍生物,分别用FTIR、HNM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此壳聚糖衍生物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胶柬,以芘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其自聚集行为,结果表明制得的自聚体具有较小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67×10-2mg/mL),并用此壳聚糖胶束对疏水性染料噻唑橙(TO)进行了包覆,发现包覆后染料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PAMAM)树形分子是一种广泛用于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研究的合成大分子.由于肿瘤细胞表面具有大量表达的叶酸受体,在树形分子末端接枝上叶酸分子可以增强该化合物的肿瘤靶向性.通过发散法合成了0到4代乙二胺为核的聚酰胺胺树形分子并进行叶酸接枝修饰.利用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所得到的树形分子-叶酸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以吡啶作为催化剂叶酸接枝效果较好,通过与叶酸紫外吸收标准曲线对比计算,零代树形分子-叶酸共轭化合物的平均接枝率约为31%,一代至四代树形分子-叶酸共轭化合物的平均接枝率分别为28%、36%、15%和10%.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高分子絮凝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进壳聚糖化学性质不活泼、溶解性差等缺点,采用壳聚糖中胺基、羟基可生成多功能基团的性质,研究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的反应规律,及产物的结构性能。由反应的接枝率、接枝效率表明,在氮气的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控制m(CTs):m(AM)=1:5,于60℃下接枝共聚的反应2h,可制得一类新型壳聚糖改性絮凝剂,并用IR、SEM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用某印染厂废水进行了絮凝实验,结果表明,其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6.
3-羟基异噁(噻)唑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药理和生理活性,在医药、农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部分3-羟基异噁(噻)唑化合物对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受体有显著的激动或拮抗作用。综述了三类典型的3-羟基异噁(噻)唑衍生物:蝇蕈醇类,5-(4-哌啶基)-3-羟基异噁唑类和鹅膏氨酸类,介绍了这三类化合物作为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的应用,并对这些化合物的进一步分子设计进行了展望。对异噁(噻)唑环进行结构修饰是设计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激动剂或拮抗剂的关键,在环上引入不同取代基或构造双环可能导致3-羟基异噁(噻)唑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发生显著变化,有助于发现药物或农药的苗头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应用杂化泛函(X3LYP和B3LYP)及从头算理论MP2/6—31G(d,p)对tFans-2,2’-二甲基-4,4’-联噻唑-甘氨酸(I),cis-2,2’-二甲基-4,4’-联噻唑-甘氨酸(Ⅱ)形成的1:1氢键复合物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2,2’-二甲基-4,4’-联噻唑在气相条件下,反式构象比顺式构象稳定.甘氨酸与2,2’-二甲基-4,4’-联噻唑形成的复合物存在较强的氢键,表现为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与甘氨酸分子中的O—H反键σ轨道的相互作用,氢键作用使2,2'-二甲基-4,4’-联噻唑-甘氨酸复合物的顺式结构(Ⅱ)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噁唑黄(YO)菁染料是一类嵌入式荧光探针,因未与核酸结合时不发光,检测时无背景干扰而用于核酸标记中.研究了噁唑黄的制备方法,并将不同取代基团如H,t—Bu,Cl引入苯并噁唑环,同时将Br,COOH引入喹啉环上,设计合成了噁唑黄及其衍生物4个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和质谱的确认.  相似文献   

9.
将壳聚糖(CTS)与Cy3偶联得到一种复合探针分子CTS-Cy3,通过紫外标准曲线法计算出CTS-Cy3的偶联比.研究了不同条件下CTS与Cy3的偶联规律以及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70,℃以下,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3,000)与Cy3比例为1∶2,反应20 h得到的产品有较好的偶联比;光谱特性研究发现,复合探针分子与菁染料Cy3有相同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荧光stocks位移不变,而荧光量子产率有明显提高,具有一定的荧光加合效应.  相似文献   

10.
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季铵盐碘络合物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CTS)氧化降解得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CTS’),接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单体得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季铵化衍生物(CTS'-CTA).CTS'-CTA与单质碘能生成稳定络合物(CTS'-CTA-I2).在络合物溶液中,络合物呈一定规则形态,粒径主要分布在1000nm左右.CTS'-CTA-I2与壳聚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制备凝胶薄膜(CTS-[CTS’-CTA-I2]-PV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碘络合物均匀地分布在凝胶薄膜上.CTS-[CTS'-CTA-I2]-PVP凝胶薄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均大于15mm,为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1.
以天然壳聚糖(CTS)为原料,在壳聚糖结构单元2位-NH2上引入亲水基团-CH2COOH,6位-CH2OH引入疏水基团-CH2CH2N(CH2CH3)2,合成新型季铵化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热失重(TG)法对其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N-羧甲基-O-二乙胺基乙基-壳聚糖(DEAE-CMC).  相似文献   

12.
以脱乙酰度80%~95%的壳聚糖(CTS)为原料,在其氨基上引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得到了季铵化壳聚糖(CTA-CTS),并比较了经季铵化壳聚糖(CTA-CTS)处理后的棉织物染色效果与未处理棉织物无盐和加盐的染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上染率、固色率及色牢度,季铵化壳聚糖(CTA-CTS)改性棉织物的无盐染色效果均比未处理的无盐染色效果有所提高.季铵化壳聚糖(CTA-CTS)改性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季铵化壳聚糖(CTA-CTS)溶液浓度14g/L,轧余率100%,在100℃焙烘3min;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料用量3%(owf),碳酸钠用量为10g/L.  相似文献   

13.
可见光催化剂Ag_3VO_4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沉淀的方法来制备光催化剂Ag3VO4,用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光催化还原Cr6+和光催化氧化甲基橙的效率来评价该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Ag3VO4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下,在过量银条件下制备的Ag3VO4有较好的光催化氧化活性和光催化还原活性,且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较大程度的红移,提高了对光的利用率.实验同时还研究了在过量银条件下制备出的Ag3VO4的稳定性和循环次数.同时对影响Ag3VO4的光催化活性的机理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新颖的单掺Eu^3+,Au/Eu^3+和Au^3+/Eu^3+共掺的硅酸盐玻璃,并对这些玻璃的发光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测试了玻璃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在经过还原热处理的样品中观察到了强的Au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带,证明了体系中确实有Au的存在。结果表明由于Au^3+的存在使得O2与Au^3+发生电荷迁移,电荷迁移带的强度明显增强,发光强度在电荷迁移带(CT)240nm激发下有所增强,而在共振激发(394nm)下却减弱了。Eu^3+荧光衰减寿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水溶性ZnO量子点(QDS)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BSA使QDS的荧光增强并发生红移(从353 nm移至359 nm),说明量子点与蛋白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另一方面,QDS使BSA的荧光猝灭且最大发射峰发生明显蓝移(从336 nm移至326 nm),进一步说明量子点与蛋白间发生了相互作用。QDS与BSA作用后发射光谱的变化可能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配位及静电相互作用。QDS与BSA的相互作用表明QDS可以用来标记BSA。初步探讨了QD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接枝法以丙烯酰胺(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0)为引发剂、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为交联剂、丙酮和去离子水为溶剂,对聚丙烯腈(PAN)纤维进行了接枝亲水改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等技术手段对接枝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对导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N纤维上接枝了AH,适宜的溶液配比为AM0.8mol/L、BPO3×10^-3mol/L、TAIC 1v01%,在85℃恒温水浴中反应2h,可得到导入率为l27.9%的接枝纤维,接枝改性后的纤维亲水性得到提高,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下降,纤维分解温度和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柠檬酸钠(Na3Cit)为螯合剂和形貌控制剂,通过水热方法成功合成了尺寸均匀的六角形NaEuF4微米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色散X射线(EDX)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质进行分析.XRD和SEM分析表明:所得NaEuF4微米晶为六方相,颗粒较均匀.NaEuF4微米晶的尺寸和形貌可通过改变Na3Cit的量和反应时间进行调整.提出NaEuF4微米晶的可能形成机理,并研究其光致发光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