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肽的快速测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酶法或发酵方法生产的大豆肽分子量在几百到三十几万之间,传统的隆丁分区法测肽含量方法复杂费时,不适于生产中快速检测。用乙醇作为沉淀剂,先将大分子蛋白除去,再用双缩脲法可快速直接地测出产品中肽含量。本文比较了两种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隆丁分区法。  相似文献   

2.
在国标法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三氯醋酸等措施,并与国标法进行对比实验,认为改进的方法试验结果误差小、准确度高,是一种更好的测定大豆水溶性蛋白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火麻仁中大约含20%~25%的蛋白质,主要为麻仁球蛋白和白蛋白,含人体所有必需氨基酸且容易消化的全价蛋白质.该试验以火麻仁为原料,对其进行脱脂处理后,利用碱溶酸沉法制备火麻仁分离蛋白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试验表明,提取温度50℃,碱提时间0.5h,pH 11.0,料液比1∶20,酸沉pH 5.0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为29.54%.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沉淀法分离大豆糖蜜中的大豆蛋白,使大豆糖蜜得到初步纯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酸沉淀法分离大豆糖蜜中的大豆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酸沉淀法分离大豆糖蜜中的大豆蛋白,使大豆糖蜜得到初步纯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酸沉淀法分离大豆糖蜜中的大豆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豆高蛋白质粉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剑秋  林扬 《中国油脂》2005,30(1):49-51
大豆高蛋白质粉是对油料蛋白进行精深加工而研制的一种新产品.主要根据目前消费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豆乳粉、豆粉、豆奶及豆浆中低档次产品情况,按照营养效价平衡配比,选用非转基因优质大豆为原料,添加了磷脂与植脂末强化剂而研发的高蛋白、高档次、高价值冲调用终端产品.工艺技术特点是对原料进行二次浸出,对凝乳和乳清进行二次分离,温度自控,连续中和,对蛋白质进行后修饰改性,使产品内在质量为蛋白质含量高,溶解性强,分散性能好.外观质量为具有牛乳一样的乳白色,口感细腻,风味宜人.研发的大豆蛋白质粉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质量有所提高,技术有所创新,保鲜有所进步,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饮品领域,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BTI-AQC二步柱前衍生法建立了一种有效检测小麦低聚肽粉中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在2~100μmol/L谷氨酰胺浓度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最低检出限为2μmol/L,所有标准品3次重复的衍生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最适条件下标准二肽AQ(Ala-Gln)的检测回收率为(95.94±0.22)%。该方法检测小麦低聚肽粉中Gln含量为(23.54±0.49)%,远高于其他常见食源性低聚肽类产品。测定结果显示,除具有高的谷氨酰胺含量外,小麦低聚肽粉还具有水溶性好、稳定性强、易于消化吸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均衡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纳米乳液具有抗沉降和抗乳析动力学稳定性,是提高脂溶性物质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手段。本论文探索了大豆酸溶蛋白(acid soluble soy protein,ASSP)/大豆多糖(soy soluble polysaccharides,SSP)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系统分析了p H条件、加油量、压力、质量比、热处理等因素对纳米乳液形成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 3.0~4.0范围内,酸溶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1:4,400 bar的压力下,可以很好地包埋5%~20%的油,此时制备的乳液粒径为269.33±2.26 nm,并且储存60天粒径无显著性变化(P0.05)。p H条件、高压以及热处理对乳液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ASSP/SSP纳米乳液适合食品工业中的酸性介质、高温以及高盐环境下的应用。通过果胶酶水解大豆多糖,对酸溶蛋白/大豆多糖纳米乳液的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酸溶蛋白/大豆多糖纳米乳液的微滴表面被多糖覆盖,大豆多糖能够很好地固定在微滴表面并使得纳米乳液微滴稳定和分散。  相似文献   

9.
高蛋白质含量大豆短肽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5.5%蛋白质含量的大豆短肽是一种白色、不吸潮、易溶于水和酸性环境、无异味的粉末状混和物。在280nm处表现出蛋白质的特征紫外吸收峰。200~1000u短肽(二肽,三肽和四肽)占总肽含量的73.65%;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17%。大豆短肽使DPPH自由基减少50%时的半最大清除浓度SC50是30.3043mg/mL,约为抗坏血酸抗氧化能力的1/2000。可广泛用于医疗食品、中老年食品、婴幼儿食品及运动员食品等。  相似文献   

10.
超滤膜法与碱溶酸沉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以低变性脱脂豆粕为原料,以超滤膜法和碱溶酸沉法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功能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滤膜法SPI的吸水性和黏度低于碱溶酸沉法SPI,超滤膜法SPI的吸油性、乳化性、凝胶性均优于碱溶酸沉法SPI,一定浓度下超滤膜法SPI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优于碱溶酸沉法SPI。  相似文献   

11.
王松 《中国油脂》2020,45(6):41-44
采用硅藻土为脱色剂,探究pH、硅藻土添加量、温度和时间对大豆肽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肽的硅藻土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pH 5. 0、硅藻土添加量15 g/L、温度50℃、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脱色率可达60. 5%,蛋白质损耗率仅为4. 2%,脱色后的大豆肽中蛋白质含量达到87. 8%,颜色由灰黄色变为乳白色。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超声时间10 min制备SPN;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大,乳液粒径逐渐减小,当乳化剂质量浓度较低(5 mg/mL)时,乳液出现桥联,乳化剂质量浓度过高(30 mg/mL)时则出现絮凝;界面蛋白吸附率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添加SPI的SPN乳液(SPI-SPN乳液)的粒径分布峰左移,其粒径、界面蛋白吸附率显著小于SPN乳液的;在储存过程中,SPN乳液粒径逐渐增大,SPI-SPN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变化;SPI-SPN乳液的乳析指数小于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的SPN乳液,当乳化剂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储存15 d SPI-SPN乳液未出现分层现象。综上,SPI可以提高SPN的界面活性和SPN乳液储存过程中的絮凝稳定性和分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11):38-38
由中食都庆(菏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起草制定的大豆肽粉行业标准(QB/T2653—2004)经中国轻工联合会审定,并报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将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4.
醇浓度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浸提液中溶出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乙醇对低变性脱脂大豆粕进行醇法浸提,制取大豆浓缩蛋白。对浸提液采用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并对蛋白质溶出率进行测定,探索不同醇浓度对浸提液中蛋白溶出率及分子量的影响,为醇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浸提液再加工、回收蛋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碱、酶法萃取大豆蛋白质并经真空浓缩、高温(碱)降解、喷霉干燥而制备的大豆蛋白发泡粉,是含(月示)、胨,肽及少部分氨基酸的混合物。功能性符合食品添加及食品生产工艺要求,无毒性,符合食品营养学与卫生学的要求,为大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酸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酸沉技术,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综述了大豆氨基酸粉的生理功能,生产工艺及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经典凯氏定氮法原理设计的KDN-08A半自动定氮仪对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测定.结果经t检验,与经典凯氏定氮法测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回收率在99.53%~100.19%之间.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制备了一种芒果风味的大豆肽固体饮料。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芒果粉添加量为25%、白砂糖添加量为40%、柠檬酸添加量为1%、大豆肽粉添加量为10%、麦芽糊精添加量为24%,根据最佳配方配制的大豆肽固体饮料的感官评价得分是93分。  相似文献   

20.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谷朊粉为原料,选择碱性蛋白酶(Alcalase)酶解制备植物蛋白肽粉。考察了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及二者混合物分别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条件下谷朊粉的酶解程度比大豆分离蛋白高,所得肽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整体分布更小一些;大豆分离蛋白和谷朊粉混合物酶解制备的肽粉,其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满足FAO推荐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且肽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很少;肽粉的表面疏水性远小于大豆分离蛋白和谷朊粉。研究结果为通过调节蛋白原料比例(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等)来制备具有合适氨基酸配比的植物蛋白肽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