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居住社区的概念及名称由来的解析,指出建设居住社区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城市全球竞争力的社会资本。提出完善《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设计导则》的建议,包括:居住社区建设应构建合理的居住社区规划结构,即构建社区—小区—街坊3级规划结构;完善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等。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上海市编制了《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导则》。为对《导则》进行解读,从规划结构、规划设计以及规划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原则、策略和一些关键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宇频 《山西建筑》2008,34(6):90-91
从辨析居住区与居住社区在概念内涵上的差异,指出了我国在居住区规划中的问题,探讨了居住社区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性,提出了立足于居住社区建设的公共交往空间构建的五个方面,并且在设计相关的组织构建方面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地区,其交通需求产生和分布、交通设慈供给等均对上海交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了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将长期依赖于公共交通;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与中心城居民的出行差异较大,出行更为不便,且柔性出行需求受到抑制;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交通配套较为落后,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满意度较低,必须优化其公交线网并为其提供更为先进的公交管理技术。研究结果为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交通规划,尤其是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曹莉  林伟鹏 《四川建筑》2005,25(1):11-12
居住社区的外部空间是人们对社区环境的第一认识。基于可持续发展和人文精神背景下的现代居住社区的规划建设,提出居住社区外部空间整体营造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侯宇红  张学文 《规划师》2007,23(5):9-12
目前,中国城市居住社区空间建设处于复杂的背景环境中,且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居住空间片面、狭隘的理解,形成的一套实践模式也产生羁绊.在此情况下,社区空间营造应以土地使用为基础,以居住与休憩为核心,以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的引导与管理为内容,以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为对象进行各方面规划.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并初具规模的背景下,根据规划选址、入住居民及交通条件特征,分析总结现阶段大型居社区道路规划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要求,对如何进一步提升道路规划建设品质进行思考,从道路功能、道路分类、道路断面、公交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今后大型居住社区的宜居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居住社区的概念 当代的生态居住社区(ecological residential community)常常又称为绿色社区(green community)和可持续社区(sustainable community),它是指: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于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的社区.尽管目前尚难对"生态居住社区"一词作出十分精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生态居住社区是尽量减少对自然伤害的居住社区,是尽量保证自然健康和人体健康的居住社区,是体现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居住社区.一般而言,生态居住社区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综观我国居住社区发展的多元化现象,既反映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连同其所在地域作为商品所引起的一种再分配现象,也体现了在城市社会结构转型中,居住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实体所产生的空间演变表征,本文基于一种规划的视点对此进行考察,并致力于寻求规划的应对机制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北大型居住社区污水排水规划为例,从地区概况、污水排水规划、规划中关键问题的论述几方面出发,重点分析了其规划污水量对外围排水市政配套工程的影响.同时,对新理念在规划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辨析居住区与居住社区在概念内涵上的差异,指出了我国在居住区规划中的问题——居住区社会空间内涵的缺失。提出了居住社区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立足于居住社区建设的公共交往空间构建的五个方面,而且在设计相关的组织构建方面提出见解。最后基于居住社区建设对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能力培养给予意见。园林设计是住区公共交往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居住社区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园林设计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水平还比较低,但城市化速度比较快,由于城市中心区可供开发的土地在逐步减少,新一轮的居住郊区化时代已经来临。在分析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同时,对我国居住社区加以研究,找出二者的契合点,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指导性的规划和设计原则,这样可以使我国居住社区的发展步入更加良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宝山顾村大型居住社区将是上海市最大的大型居住社区,规划人口29.1万人,相当于中等城市人口规模。根据交通需求预测,重点进行了道路专业规划。社区北、西、南为高速公路,东和中间东西干线为一级公路,通往上海中心城的中间南北干线为主干路,再加上社区内部的次干路和支路,构成了五级路网图。最后,对主干路道路红线和主要节点进行了规划;为减小进中心城的道路压力,建议大力发展以地铁和公交车为主的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14.
养老居住设施空间配置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老年人实现就地老化和社区长期照顾的便利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两步移动搜寻法,选取与居住功能相关的西安市养老机构进行可达性现状评价,提出分区指导、优化布局的空间配置发展原则,以及社区嵌入、集约复合的空间规划发展策略,尝试从规划发展目标、规划空间导引、规划配置标准、规划设计原则四方面为城乡养老居住设施规划与社区老年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型居住社区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公共住房项目,将聚集大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质性的低收入人群。而上海松江佘山北21丘大型居住社区基地比邻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周围被大量的已建成别墅区包围。整合社会融合的理论框架,梳理基地周边复杂的城乡关系,并研究了未来居住人群的社区构成,提出了实现"社区融合,社会融合"的规划相应策略,力求实现佘北21丘大型居住社区内部融合、内外部融合,创建大型和谐居住区。  相似文献   

16.
居住型历史地段既是一种历史地段,也是一类居住社区,其保护和发展是城乡规划的重要议题。然而从以往很多实践来看,居住型地段普遍存在重物轻人、忽略社区长远发展的问题。调查研究是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的必要程序与工作基础,目前国内居住型历史地段调查研究的组织程序与内容均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支撑居住型历史地段可持续发展对于基础信息的需求。居住型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在既有调研要求基础上,结合社区发展的调研方法,重点关注"文化、空间、人"及其发展变迁与互动关系。据此,本文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可推广性的居住型历史地段调查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居住环境是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生活空间。作为一种生活环境,不但表现为物态的居住空间,而且还包含社会、行为、心理等因素,是一个有机综合网络系统。以人为核心,应是居住环境设计的根本。这里要区别居住环境与居住空间。居住空间是居住环境的物质化表观形态:而居住环境不仅仅是居住空间,也是物质的、社会的包括:行为心理方面因素的有机统一体。建筑师应认识到:设计的目的不应是只注重建筑空间形态的变化,而应该深入研究居住生活方式,强调人的行为参与和人的意识对环境的作用。居住环境的设计在突出实用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其社会性或兼容性的营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转换和微观层面的规划技术应对两个方面对城镇居住建设规划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城镇居住建设规划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蒲向军 《华中建筑》2008,26(6):91-93
城市生态居住社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建设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阐述了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的内涵和建设目标,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物质环境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策略,并对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回眸2009年中国居住社区的发展历程,生态型居住区已成为国际时尚居住社区发展的风向标。本文荟萃了当代生态居住区的若干新型理念,通过对未来居住社区的展望与期许,更为翔实的为读者呈现了生态居住区在规划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和能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独具匠心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