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粉体技术》2016,(1):19-22
为了研究粉粒体斜面慢速流的机理,在分析粉体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颗粒离散元法三维颗粒流程序建立斜槽仿真模型并进行三维流动过程模拟,观察颗粒在斜槽内的流动情况及单个颗粒在流动过程中的受力、位移和速度,测量颗粒内部力场和颗粒速度场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斜槽倾角的增大,粉粒流的速度呈连续、不均匀增大,堆积颗粒之间的接触力与不平衡力显著增大,并对流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粉体物料料斗内颗粒流动的内在机理,应用颗粒离散单元法建立仿真模型,利用颗粒流程序三维版模拟物料料斗卸料过程中粉体物料流动堆积过程,观察粉体物料在料斗中的动态流动,记录标记粒子在模拟过程中受力和速度的变化,并分析粒子在静、动状态下对料斗侧壁及堆积底面的压力变化。结果表明:颗粒流动速度在料斗出口处出现明显波动;颗粒间的微观不平衡力和接触应力在出口处显著增大,侧壁处初始时受压较大;在宏观流动过程中,料斗中心处的颗粒率先流出。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生成不同大小颗粒粒径比与上覆颗粒厚度的颗粒集合体,模拟颗粒振动分离实验。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颗粒数目对大颗粒振动分离的影响,揭示水平振动条件下孔隙的产生机制,分析了颗粒振动分离行为的细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分离过程中系统动能沿颗粒集合体高度方向分布不均匀,振动过程中系统下部颗粒所具有的动能更大,系统下部颗粒通过不断碰撞传递能量使得大颗粒底部产生孔隙,小颗粒随后快速填充大颗粒底部孔隙从而将大颗粒位置垫高;在相同粒径比之下,随着颗粒数目的增加,颗粒间碰撞作用和孔隙填充作用更加剧烈,大颗粒完成振动分离所需时间越来越短,但持续增加颗粒数目并不会缩短完成振动分离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4.
用离散颗粒模拟方法计算了带两块挡板的旋转混料器中所有颗粒的三维运动。该模拟法可用于单组分球形颗粒的混合。本文研究了挡板对颗粒运动和颗粒混合的影响,研究表明,表示混合程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混合曲线在数值上与过去实验结果很吻合。同该模拟法可以预言:对于颗粒混合,挡板有一个最佳长/高比,且料层的变形也受其影响。带挡板的转筒混料器的离散颗粒模拟@YoshitsuguMuguruma  相似文献   

5.
基于细观力学原理,采用离散元软件PFC3D对Hanchak侵彻的部分试验进行了数值建模,使用平行粘结模型来模拟混凝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力和力矩,并通过模拟弹体以不同速度侵彻混凝土靶板,将弹体在不同速度下剩余速度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相对于试验值的偏差都在允许范围内,验证了离散元侵彻模型和程序编写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离散元法之振动磨介流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磨介细观运动过程及粉碎机理,构建基于离散元法之振动磨磨介流数值模拟模型,按频幅大小设定两种振强等级、4种模式的工况组合,导出筒体运动方程,求得筒体中心运动轨迹、磨介流速矢场、速度云图等真实运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对其他模式,C模式(中频高幅)乏能区至少减小8%,筒内前端磨介动能分别为其他模式的1.26~22.31倍,其动能增加使得磨介间撞击效果强,为超微颗粒细化试验的参数优化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在普通和新型振动磨上分别进行试验,经激光粒度仪检测、高速摄影机记录,分别取得d(50)=1.6,0.2μm、带宽4.8,0.3μm的检测结果,明显体现出新型振动磨颗粒细化和带宽窄化效果,成为超硬超微粉体细化方面的技术试验实证。  相似文献   

7.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叶轮式介质搅拌磨中的单相流湍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转速下的流体速度、速度梯度、剪切力、湍流强度、湍动能输运等流场特性,并对该搅拌磨磨腔内单相流(水)的流体速度进行实测。结果表明,磨腔中的流体能量不断分散并重新分配,产生随机分布的涡量,流场能量主要集中在靠近叶轮搅拌器及腔筒内壁的区域内,为有效研磨区;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搅拌器转速,流体速度及速度梯度增大,流体之间剪切力增大,研磨效果改善;黏度越小的湍流场,湍流强度越高,湍动能在传输过程中耗散越小,能量利用效率越高;实测所得的流体速度变化情况与模拟结果相似,两者的平均速度值相差较小,表明模拟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二元湿颗粒在立式粉体干燥器干燥单元气-固逆流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分析不同条件下二元湿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二元湿颗粒在气-固逆流过程中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耦合液桥力模块的分析方法,分别探讨颗粒含水质量分数、粒径比和质量比对二元湿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及液桥力变化规律。【结果】在气-固逆流过程中,颗粒质量分数在径向和轴向分布上呈现“边壁大中心小”“上大下小”的规律;颗粒速度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从边壁区域到中心区域的颗粒速度呈现减小趋势;随着颗粒含水质量分数和粒径比的增加,颗粒的运动由接触力和液桥力共同控制逐渐变成液桥力占主导,干燥单元顶部容易堵塞;随着质量比的增加,接触力对颗粒运动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在颗粒含水质量分数较小的情况下占主导作用。【结论】较大的质量比可以缓解干燥单元顶部堵塞,同时要选取适当的颗粒含水质量分数,才能削弱颗粒结块对流动特性研究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旋转导向钻具在导向钻进过程中井底岩屑运移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离散单元法耦合算法(CFD-DEM)建立描述井底钻井液与岩屑颗粒复杂两相流动的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与离散元软件分析旋转导向钻具井底岩屑颗粒的运动学特性;探讨旋转导向钻头偏置角度、钻井液流速、钻头转速、岩屑颗粒粒径对井底岩屑颗粒运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转速与钻井液流速,岩屑颗粒的运移速度随之增大,对于井底岩屑颗粒的运移起到正反馈的作用,可提高井底清洁度;岩屑颗粒粒径的增大会减小岩屑颗粒的运移速度,当岩屑颗粒的直径大于3 mm时,岩屑运移速度减小更加明显;旋转导向钻具钻头偏置会导致井底空间结构的变化,岩屑颗粒动能和钻井液水力能量也会削弱,最终会加剧钻头磨损,产生泥包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离散介质理论和连续介质理论,提出离散-连续多尺度动力耦合分析方法,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过滤和阻尼就能有效地消除高频波的虚假反射。根据实际需求将计算模型划分为连续介质域和离散介质域,其中连续介质域采用有限差分网格模拟;离散介质域采用离散元颗粒模拟。为保证网格与颗粒两种不同介质之间的能量协调,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将离散元模型和有限差分模型之间的约束关系,通过能量势函数隐含到动力方程中,推导出多尺度域的动力控制方程。基于动力显式算法求解所建立的离散-连续多尺度动力耦合体系,在通用的离散元(PFC)和有限差分法(FLAC)软件中二次开发编制计算程序,从而实现离散-连续多尺度动力耦合算法。通过算例验证,计算结果与分别采用离散元和有限差分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了该多尺度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高频波在离散-连续介质界面上的虚假反射现象。  相似文献   

11.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tungsten lamp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components of the error budget of spectrum-pyrometer apparatus are presented.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which enable systematic methods to be developed for eli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polarization of the radiation of the lamps in standard radiation thermometry, are analyzed.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9, pp. 42–45, September, 2004.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用8098单片机对密闭大贮槽的贮液容量进行自动检测的应用系统,解决了把贮槽液位测量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直接转换成贮液重量进行显示,从而使显示直观、清晰.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对锚杆拉拔仪示值误差测得值不确定度评定进行描述和分析,以利于锚杆拉拔仪测量值的评定与表示。  相似文献   

16.
17.
新的检定规程对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数据处理、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都进行了部分修改,本文从规程执行方面对自锁功能检查、加油机的最大允许误差及重复性的计算方法、加油机的付费金额误差的检定、掌握标准金属量器的滴定时间、首次检定时应注意的问题、数据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加油机检定周期的合理调整、使用自动检定装置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19.
反渗透设备是水处理行业常用设备,广泛用于纯水、高纯水等的预处理.通过试验,找到两种降低反渗透设备出水电导率的方法:反渗透设备进水软化后加碱和反渗透设备进水酸化后脱气,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应根据工艺要求和运行费用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uccessive substitutions, an integral equation is derived in which multiple reflections are explicitly identified. This equation is used provide simple methods of estimating the local effective radi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systems of surfaces, with due regard for the anisotropy of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A cylindrical cavity confined by the surface of a right circular cylinder with a side pyrometric hole is treated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suggested method a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direct solution of an integral equation for the two-dimensional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